青少年法治教育: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在比赛期间,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讲内容?另外,请谈一谈对比赛的总体感受。
张雪梅:今年的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中还是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和演讲内容的,我从几点来说说。
首先说选手。这一届选手给我的总体感受是“不同的风格,一样的精彩”。到了总决赛,选手们的水平都比较高了,他们的演讲内容、语言风格,还有整体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其次,我想说说活动。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普法实效已经凸显,效果越来越好了,已经成了全国学生学习宪法的一个主要渠道和途径。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认为跟“三个结合”有关,其还对应着三个发展规律。
第一个结合是,选手们的演讲内容越来越能结合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和自身生活实际了。尤其是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演讲稿,内容非常鲜活,有着选手自己的思考,他们不是空洞地讲,说一些口号式的、宣教性的话,而是将自己对宪法的理解与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思考结合在了一起。比如,今年有个选手的演讲中提到了疫情防控,然后通过疫情防控他讲了自己的生活,讲了志愿者精神等,这些都是我们倡导的理念。
第二个结合是,选手的演讲内容与宪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反映出他们对宪法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很多选手能够将宪法文字背后的内涵和精神清晰地阐述出来,这是今年的一个显著变化。在前几届比赛中,有些选手在演讲稿中生硬地引入宪法内容,对宪法精神与内涵的阐述也不太正确,对宪法的理解也不是特别深入。今年来看,这种情况几乎看不到了。
第三个结合是,选手们的演讲范围在围绕宪法的基础上有了向外延伸的趋势,开始和其他法律相结合了,这也是今年的一个变化。过去,选手们大都以宪法为题说几个故事,没有对其他的法律进行延伸。比方说谈到公民权利的问题时,很多选手除了说“公民权利是宪法规定的”之外,就不再提其他法律了,但是“公民权利”在其他法律当中也有具体的规定。在这一次的比赛中,很多选手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通过社会热点事件、生活实例去诠释宪法的精神以及内涵,还在宪法的基础上提及了法律体系中的其他内容。比如说,很多选手都在演讲时提到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这些选手通过学习宪法,已经对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哪里呢?请您对当代青少年提几点期望。
张雪梅:说到青少年学宪法的意义,我从上文提到的几篇印象深刻的演讲稿来说说吧。
今年,有选手的演讲稿里面提到了疫情防控,提到了乡村振兴,通过这些内容讲述了他们对《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的理解,有些观点还很深刻。而这正是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通过学习宪法及其他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对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增强青少年的宪法法律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使其明白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增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提升法治素养,让宪法真正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我想,这就是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
关于期望。第一,希望通过学习宪法,青少年能够深入理解宪法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第二,希望通过学习宪法,青少年能够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习惯,培育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这是我对当代青少年学习宪法的几点期望。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宪法教育可以有哪些内涵?如何对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呢?
张雪梅:这是非常专业的一个问题。宪法教育包括的内涵,我认为有两大块内容:第一,培养青少年的宪法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这一点是宪法教育最主要的内容;第二,通过宪法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宪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然后了解宪法与国家的关系、宪法与社会的关系、宪法与公民的关系、宪法与整个法律体系的关系。这些都是宪法教育的内涵,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关于如何对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的这个问题,我认为:第一,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对其进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和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工作。
第二,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的喜好、兴趣和关注点,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开展宪法法治教育。
第三,要注意宪法法治学习内容的层次和深度。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从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出发,依据统筹内容持续推进相应的宪法教学工作,注意层次递进,使宪法法治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青少年法治教育:现在,国家提倡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青少年法治素养就包含在核心素养里面。您认为青少年法治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在之后的工作中又应当怎样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
张雪梅:青少年法治素养包括的内容很多,第一个就是要具备法治观念,第二个是有法治信仰,第三个是要掌握法治知识,第四个是能够学会用法。青少年只有学会了法律,才能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然后依照法律来履行义务,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
关于如何去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小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根据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来增强其学习的针对性。比如,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法治教育要重点帮助他们了解规则、权利和义务,增强安全意识等;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法治教育要在他们已有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行为规范的内容;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法治教育要在他们小学的基础之上着重增加责任意识、权利救济意识的内容,以及有助于提高其应对成长当中的伤害纠纷的能力的内容;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法治教育要结合“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这样一个原则,为他们增加运用法律去维护自身权益、承担应尽义务、参与国家社会生活、预防出现对国家和社会有危害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
第二,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法治教育体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第三,在法治教育中注重实践,提高青少年参与法治教育的热情和乐趣。可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课外活动等。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上学习宪法法律知识,参与“宪法卫士”行动计划等。除了组织学生参加上述这些活动之外,学校也要积极开设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法治教育课程,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法治素养,提高其学科教学水平,建设能够符合当代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求的专业法治教师队伍。
青少年法治教育:关于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张雪梅:通过几届比赛,我最深的感受、最想跟活动的主办方交流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三个变化,这三个变化不是说通过一次两次的活动或者集中教育就能达成的结果,而是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结果。每年一度的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学习宪法法治知识的热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普法实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通过参与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很多选手也完成了自身在宪法认知方面的飞升与进步,在他们的演讲中,我们能够看到当代青少年面对宪法时所持有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宪法的理解。这种态度和理解早已不再是茫然的、无措的认知,而是深刻的、生动的,能够结合到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运用自己的体会去诠释的对宪法精神的领悟。他们能把宪法和自己的故事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将对宪法的认知与领悟拓展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这一喜人的变化正体现着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所具备的一种能力、一种力量。希望在今后的每一年,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为我们源源不断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参加大赛之后,心中最强烈的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