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在比赛期间,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讲内容?另外,请您再谈一谈对比赛的感受。
潘洁:今年就我看到的作品来讲,优秀的不少,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个稿子,都是演讲者亲身经历的故事。第一个是新疆残疾妈妈生活和奋斗的故事,其中讲到了残疾人权利保障和法律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是大学生参加边防军守护西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之所以给我的印象比较深,是因为这两个选手能把自己的故事、身心成长中的感悟和宪法对他们的启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内容直指人心,非常打动人。除了我之外,其他的评委老师也都对这两篇演讲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到对比赛的感受,最直观的就是这届选手的演讲水平提升得非常快。我参加了四届全国总决赛的评审工作,感到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选手们无论是知识储备、主题立意,还是对宪法认知的维度和深度,以及演讲稿的构思和表达,都越来越精准和专业了,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表现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青少年法治教育:关于这些学生的演讲稿,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潘洁:可以。我记得有一名来自政法大学的选手,从他的演讲中你能感觉到他是非常用心的,他把一个法律问题从多个角度展开阐述,掰开揉碎地讲,内容非常生动、通俗易懂。这其实就跟我们教师讲课一样,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应该精准、生动、自然地表达,这样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所以这名选手和他的演讲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中国有句老话,叫“术业有专攻”,他向我证明了他的能力与水平,这是令人欣喜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已经连续开展六年,六年来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普法实效呢?
潘洁: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我也的确想谈一谈。
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总决赛评审工作的时候,看到有些选手的表现就像小孩穿了件大人的衣服,在学老师或者爸爸妈妈讲话。并且,他们的演讲内容也不是自己的切身体会、亲身体验,他们对宪法以及与其家庭、个人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没有吃透。其实,“讲宪法”最有效的表达就是讲清楚你身边的人和事,在宪法和法律层面发生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影响。选手讲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亲身经历的宪法故事,才最具传播效果,最能打动人。
活动发展到今年,我发现“小孩讲大人话”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多见了,之前那种幼稚不成熟的内容与表现虽然也有,但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选手的选题和表达都十分出色,他们都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理解宪法问题了,这也是他们演讲水平能快速提高的原因。举例说明,有选手讲述自己的残疾妈妈自强不息的故事,他在其中看到了宪法和法律对残疾人群体的保护。而作为评委的我们,通过他的讲述,尤其是他亲身经历的那些事,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宪法确确实实在保护着他与他的妈妈,让他们能够获益。选手们的变化不仅反映着他们对宪法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参赛作品的质量每年都在提升,并且提升速度非常快,这正是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产生的普法实效,这一点是非常棒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哪里?
潘洁: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妈妈,在这里就谈一谈我的切实感受吧。
我认为让青少年尽可能地参与学习宪法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他们知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另外,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通过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立志高远。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发现很多青少年都不太明白自己是在为谁学习、为谁生活,而学宪法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任务、立国的方向,这样至少可以让他们明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怎样跟上这个时代,与这个国家同步地往前走。当你立下宏大的志愿时,你的格局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个人,你会明白你的命运、你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发自内心地、心甘情愿地关心这个国家,关心你生存的环境,关心这个社会每天发生的事情,关爱他人。所以,学习宪法可以帮助青少年立志,意义非常重大。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法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您认为我国的法治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法治教育?
潘洁: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非常重大,但要怎么把宪法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之中,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宪法学习的内容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占比并不太高,在中学的课程中—我女儿正在读初中,其占比也不是太高。因此,我希望增加宪法教育作为思政课的一部分的占比,无论是教学也好,考核也好,都能够让学生多多接触、学习到,让学生们不只在某特定时段—比如“12·4”国家宪法日,学习宪法,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学习宪法,让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扎实一些。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可能还不够成熟。
青少年法治教育: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强化对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育,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
潘洁:这一点特别好。如果把宪法学习列为一项日常考核,那么可能普法效果会更好一些吧。
青少年法治教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青少年进行学宪法、讲宪法的演讲活动会产生怎样的传播效果?如何扩大这样的传播效果?
潘洁:平时,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出发,我也会关注一些与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相关的新闻报道,发现,在我国正处于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借由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宣传,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知名度正在迅速提升。问起周围的人,他们要么说自己的孩子参与了,要么说朋友的孩子参与了,从这点可以看出,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传播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特别适合向青少年传播知识的时代。那么,怎么利用好互联网,分层级地做好线上线下传播活动,可能是接下来各方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一些调研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活动有专门的App,或在学校里有专门的动员会、参与组织,常年有推广活动,因此这些学生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范围就很大。因此,如果有机会的话,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可以考虑借由像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这样的渠道组织学生去答题,长此以往,就可以让学生对宪法有越来越多的兴趣,对宪法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这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以下简称“普法网”)上有宪法学习平台,学生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习、测评。2021年,在普法网通过学习测评获得“宪法卫士”称号的学生人数达1.51亿人。不过您提到的App和讲座,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还没有涉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将来可能会开发App或者举办一些线下的讲座,以便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潘洁:刚刚谈到的是从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上来提高传播效果,其实我还有一点想说,是一个小小的建议,也是我目前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两年,随着疫情的发展,我注意到大学生焦虑、自杀的情况非常严重,不知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是否可以关注到青少年精神健康这一问题?2018年国家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表明法律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让青少年从法律的层面去寻求精神健康方面的保护,我认为这是未来的一项重要议题,因此我就借这个机会,再次呼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