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的现代学徒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2022-03-24 11: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校企

卢 呈

一、引言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创业的激烈竞争,行业、企业关注职业职称等级证书,特别是财会类岗位(群),相关企业把职业技能证书作为聘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高等院校,提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高校的传统教育教学,需要融入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标准,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与岗位技能。“1+X证书”,“1”指学历证书,“X”是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强调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同步进行职业教育,将校内学历教育与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培训紧密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各岗位(群)的要求。

2014年,教育部开展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教育部正式拉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工作。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政府、企业、学校深度合作,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方式下注重技能的传承,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一流课程,共同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共建一流专业。现代学徒制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创新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接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接,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深度结合“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强化校政、校企合作,发挥双主体的合作育人模式,创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联合打造地方特色班,“定向招生”,双方签订骨干人才招收计划协议、实习与就业计划,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毕业即就业”。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受阻。财会职业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从以前的账房先生到现在的智能财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经济的到来,业财税一体化、财务共享迫在眉睫。当前,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但是实际中专注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侧重于会计核算类课程,偏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培养方案的专业选修课虽然设计有不少财务信息化课程,但实际中仅安排《会计电算化》、《财务决策综合实训》、《创业之星模拟实训》实训课程,忽视学生在财务职业技能的培养,偏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创新技能,应用型财务人才的培养受阻。

(二)校企合作形式化,产教融合不足。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划设定、课程共建等环节中欠缺沟通,依靠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无法对接学校培养方案,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各个主体发挥作用的路径尚不清晰,校政合作不深入,校企合作不连续,融合渠道不畅通。政府关注高校政策的落实,而对于政策落实程度与完成度的关注度不够。企业注重利益的输出,与学校的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性不强。学校培养产教融合形式单一,更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把学生输送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缺乏长期合作的沟通与落实。由于财务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专业的校企合作未能发挥真正作用,学生在专业见习、实践中难以接触企业的真实账项,未能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投融资等知识、技能的系统操作,财务职业技能操作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明显,甚至是会计手工帐处理,学生都无法独自胜任完成。

(三)“双创”型师资队伍不足。当前,专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专任教师,“双创”“创能”型实习队伍不足,教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对于一些实战性较强的课程,如审计类课程群、企业管理类课程群、投融资课程(群)等未能结合实践进行沉浸式教学。教师职业技能提高主要通过培训,一般是国家、省级、学校提供的培训项目,但也存在项目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涵盖较宽而未深入讲解的现象,培训内容停留表面内容,无法较好地衔接、融入当前专业的教育教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受限。专业教师教导的学生,毕业后入职企业,他们不能马上独自处理财会业务,需要企业师傅的指导,带领一段时间后才能独自处理工作。学校用4年本科教学时间无法教会独自处理账务操作的学生,但企业有实操经验的师傅却能做到。

(四)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培养路径不清晰。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在实施中却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由于师范类高校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必须外出毕业实习,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课充斥着学生3年的课堂教学,培养方案中虽然规定实践实训课程的学分,但更多的是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实训课,实训内容也仅是理论课程的配套任务习题,甚至不少任课老师把实训课的课时用在理论课教学。专业培养的路径不清晰。在第七学期,即大四上学期,学生才会进行4个月的毕业实习。实训课教学大多局限在实训室,使用网中网实训软件,比如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只是在软件上完成习题,而像业财税一体化、财务共享类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和配套软件未建立。

三、“1+X”证书制度的现代学徒制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一)校企合作研制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根据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国家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当前是学校第三批试点专业。基于OBE理念,以市场为目标导向,校政、校企多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打造地方特色班,“定向招生”,规划并签订人才招收计划协议,融合“1+X”证书制度,坚持“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职业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注重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和上岗就业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完善教学运行与评价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同向同行,满足各行业企业的各个岗位(群)的需求。

(二)深化产教融合,“双导师”培养。专业发展坚持从高校教育转变为校政、校企合作共建,协调创新推动校政、校企的深度发展。专业积极寻找企事业单位,拓展校企的深度合作,与政府单位(如税务局、财政局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国企、代理记账公司等单位进行深入合作,企业必须有兴趣和意愿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各个主体要有长期合作的计划和准备。由于财会类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校企联合培养,采取“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大学的每个学年的专业见习与实践,到校外的企业进行不同岗位实习,实训结束,由企业考核其工作表现。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度,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项目研究的特点,坚持“因需设课、课岗融合”,保证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学校教学考核标准和企业岗位考核标准的对接,“精准供给”。在大四上学期,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确立各方权益,实现“毕业即就业”。

(三)提升“双创”“双能”型师资队伍。“1+X”证书制度的现代学徒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教师“走出去”,其应当每2年外出企业挂职锻炼至少6个月,提升企业实践能力与财会业务实操能力,整理企业文化精神与业务操作相关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第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主动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当前已有教师取得注册会计师、律师职业资格、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审计师、财务数字化应用(初级、中级、高级)、业财税一体化(初级、中级、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能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第三,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或者教育教学技能研讨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第四,校政、校企强化合作,积极把政府、企业的高素质专家师傅“引进来”,开展师资课程培训和专业课程交流课,实现多方的资源互补。第五,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的各项学科比赛的指导工作,如“网中网杯”财务决策大赛、“科云杯”财会职业能力大赛、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大赛、“浪潮杯”企业共享财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等,提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技能,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专业“1+X”证书制度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依托学院现有的一流专业的实践、实训基地,发挥校政、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开发共建教学资源,及时吸纳新技术、新规范和经典案例,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大一,学生学习《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实训》、《财务管理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实训》、《创业之星模拟实训》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论知识由校内教师教授并考核,理论知识重点考核对财会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及简单账务的处理。实训实操技能由企业师傅传授并考核,重点考核其手工帐处理,包括填制凭证、账簿,编制报表等业务。学生主要在校内学习,到企业见习实践的时间不少于4周,以学徒的身份进行轮岗见习,本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财会业务的处理。大二,学生学习《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运营管理》、《业财一体化理论与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具备职业综合能力,专业知识由校内教师教授并考核,重点考核其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比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以及专业学各项科比赛,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职业技能、实操技术由企业师傅传授并考核,重点关注学生对于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的技能、以及与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主要在校内学习,到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6周,并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准学徒”进行集中的“岗前培训”,提升学徒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本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报考初级会计师、初级经济师、管理会计师等职业技术资格,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大三,学生按照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拓展课程,有:《审计实务》、《战略管理》、《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证券投资分析》、《管理会计》、《财务决策综合实训》、《财务智能化》、《财务共享综合实训》等,校内组织学生模拟一家生产制造企业进行筹资、投资、采购、生产、销售、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各个岗位的轮岗实践,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课程主要在校内学习,由学校老师教授并考核,重点关注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实践课程由企业师傅传授职业技能并考核,到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8周,学生根据职业发展考取如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税一体化、商业数据分析等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精准供给”。大四,由于师范类院校的特殊性,学生,即学徒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毕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全权由企业师傅进行考核。把研究课题及毕业论文作为学校及企业的研发项目,由企业师傅和校内指导老师负责。鼓励理论联系实际,着眼研究企业的现状,并把论文成果转化企业实际运用。毕业实习经企业考核合格,转为正式员工,满足“零适应时间”的要求,实现学徒“毕业即就业”。

(五)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的综合素质,注重过程化考核和结果,采取业绩考核、以证代考、职业技能等多种考评方式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采用学校、学生、企业等三方评价的方法。第一,由学校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包括学生校内课程的学习成绩和参加各项比赛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取得各项职业技能证书;第二,由企业评价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水平,企业师傅评估或者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在工作期间的表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第三,由学生与企业评价学校专业的办学成果,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第四,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馈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基于新文科新要求,以及企业、学生等各项考核结果动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深度融合“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基于OBE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内容紧密结合,坚持“因需设课、课岗融合”,强化校政、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缩短了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各种岗位要求的时间,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特点,这符合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校企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