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服片,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含着吃的药片。含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种是把药片含在舌下,而含的位置不同,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普通的含服片,目的是为了“慢”,主要针对的是咽部和口腔局部的炎症病灶,一般应含在舌面上、牙齿和面颊之间或患处附近,经唾液融化后,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让药物发挥消炎、镇痛等作用。常见的有西地碘片、甲硝唑含片、替硝唑含片、西吡氯铵含片、度米芬含片、茶苯海明含片、清热润喉片、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银黄含片、喉症丸、咽炎含片、清凉含片等,能对口腔及咽喉部产生持久的药效,口感好且服用方便。
舌下含服则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了“快”。舌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舌下含服可使药物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入全身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能让药物直接通过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不会被肝脏代谢损耗。但舌下含服持续时间较口服用药短,所以一般仅用于急救,即病情发作去医院治疗前,这样既可救治患者,减轻病痛,又能争取治疗时间。常用的舌下含服药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心痛宁滴丸、硝苯地平滴丸、盐酸纳洛酮舌下片、肝素钠含片、異丙肾上腺素、克仑特罗等。
舌下含服药物时,体态应取半卧位或坐位,直接将药片放在舌头下方,那里的黏膜和毛细血管丰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做张口深呼吸动作,避免吞咽;口腔干燥时可含少许温开水润湿后再含药,以利于药物的吸收,但切忌用水送服。
需要注意的是,不应把含有甜味剂的含片当润喉糖长期含用,否则会导致口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出现食欲减退、口腔黏膜溃疡等不良反应。5岁以下的幼儿不要使用含片,以防卡喉,导致气管异物而危及生命。
(摘自《生命时报》文/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