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敏
摘 要: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备受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重视和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新时代应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中职院校作为新时期优秀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专业人才的教育重任,并且在日常职业教育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过程中,也需要以生为本,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当前阶段,如何在中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创新化培养与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已然成为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思考和仔细探究的一个重要教育学术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创新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大幕开启,中职院校学生获取各类信息、资讯的途径和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在“海量化”信息的迅速传播大环境下,一些不良信息与多元化思想必然会对中职学生个人品质与道德观念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工匠精神的提出,针对新时代中职学生改善思想,树立正确“三观”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与改善作用。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核心涵盖了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不急不躁等诸多优势和特点,对于当前中职学生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类社会复杂信息以及未来步入工作岗位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让工匠精神全面渗透和融入到职业教育各個领域与各个环节之中,有效培养中职学生优秀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一、解析中职教育实践中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与具体特征
从主体概念上来讲,所谓工匠精神通常是指匠人在日常工作以及劳动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各种优秀品质与高尚思想。其主要内涵主要体现为爱岗就业、敢于创新、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以及协作共进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新时代中职学生需要具备和拥有的工匠精神主要内涵与具体特征也完全与上述五大方面所高度契合。具体来讲,爱岗敬业无疑是工匠精神中的主体特征与最重要内涵,爱岗敬业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就是提倡每个人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要真正意义上的承担起岗位职责,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工作。这一内涵也堪称为其他四大内涵的先决条件与重要基础;敢于创新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就是提倡每个人在未来工作中不能局限于当前拥有的技能、手法与实力,而是要不断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和挑战全新的工作思想与工作方式,进而让自身综合能力得到质的提升;精益求精是指每一名中职学生应当在自身工作中保证质量与效率,并且追求完美结果,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无私奉献通常是指中职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要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并且始终坚守工作岗位,能够针对各种物质奖励与回报进行自我克制,形成高尚人格;协作共进则是全面倡导中职学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与沟通。毕竟个人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则是无穷无尽的。中职学生必须要积极与他人协作,进而让各项工作能够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全面运转与深入。
二、新时代有效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客观而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之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仍旧存在诸多客观差距。西方诸多优秀的企业对“工匠精神”能够不断完美传承与持续发扬,并且拥有诸多精益求精、技术精湛的优质人才。而我国诸多企业在品牌、品质与知名度上的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各种不足和欠缺,并且员工自身也较为缺乏优秀的工匠精神,过于片面化、急切化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鉴于我国的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这对于学生在未来择业与步入社会选择工作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企业对于应聘者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学历”。这无疑让中职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弱势和尴尬的社会竞争位置,并且受到重视度与关注度较低。此外,中职院校在新时代教育教学大环境下自身往往也缺乏科学、优质、完善的教学体系,加之教学目标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结果致使中职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较为低下。想要扭转和改变上述困境与窘境,中职院校就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明确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与教育价值,进而在日常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完美渗透和融入工匠精神。不仅能够让中职学生在工匠精神感召与指引下更加扎实的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新时代中职学生优秀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为“中国制造”打下稳定、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代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创新化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与路径
(一)中职院校应稳抓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细化工匠精神
新时代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中职学校想要真正意义上将工匠精神渗透与扩展到教育教学各个范畴之内,首先就应当稳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细化工匠精神。站在道德水准角度来分析,工匠精神需要中职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自身拥有优质的教育精神、高尚的教学素养与道德情操,并且能够在工匠精神培养与引导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探索能力。因此,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必须要对工匠精神进行科学、细化、综合的分类,能够针对每一个教育教学细节全面关注与重视,进而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当前阶段,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放在培养工匠精神教育实践的首要位置,不仅是要培养中职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精雕细琢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而且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每个中职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精益求精、勇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与品质。进而能够让优秀的工匠精神布满与传遍整个中职校园,深入落实与延展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处细节之中。
(二)发挥中职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大力提倡校企合作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堪称为新时期一个极佳的全面培养优秀技能型和综合型人才的教育大平台。鉴于此,新时期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创新培育与有效提升必须要“理论结合实践”的完美实现。举例说明,我国在近年来大力倡导校企合作,进而让中职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展示自身优质的自主探索精神与自我学习能力。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与办学情况积极选择一些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进而让中职学生在正式毕业之前就能够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假期时间以及实习时间进入各个企业中进行锻炼与实践,并且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会为中职学生自身提供更多优质的实践机会与实践空间,而且也会让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激发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热情,在企业与各个实训工厂的工作与实践过程中领悟工匠精神的真正精髓与深刻内涵,在未来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变得更加自信乐观、精益求精。
(三)中职院校应当利用校园文化熏陶夯实工匠精神
客观而言,工匠精神作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以及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来讲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也堪称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发扬与传承。在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全面贯彻与落实工匠精神创新培养实践过程中,应当利用校园文化熏陶与感染来夯实工匠精神。中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理解与肯定工匠精神,进而利用优秀的教育方式与指导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确保学生们在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拥有专业态度与敬业精神,让自身能够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崇高专业素质与专业精神。鉴于此,中职院校应当做好工匠精神的宣传与推广各项工作,可以利用学校电子屏、公告栏、宣传栏、黑板报等为中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工匠精神宣传情境和氛围,并且让中职学生能够在各種优秀模范、先进事迹中获得领悟与升华,进而逐渐形成坚定的工匠精神理念。举例说明,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中职院校完全可以积极邀请社会上一些优秀的劳动模范来校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与专业培训,进而让中职学生能够在接受各种培训过程中形成独到的认知与见解,从“真人实例”中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精髓所在。
(四)利用专业课程渗透工匠精神,增强学生技能水平
除了上述几大创新培养策略与有效提升路径之外,新时代想要让工匠精神能够完美融入到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各个领域之中,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来渗透工匠精神,进而增强职业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当前阶段,中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的积极创设全方位、科学化的职业技能提升体系与机制,进而有效促使技能竞赛的制度化与常态化深入进行。比如说,中职院校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校内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相关活动,督促与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职业技术专项比赛,完美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最佳教育效果。实事求是的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大幕开启,中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也需要全面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进行完美转型与过渡。与此同时,各类技能大赛的具体赛制、比赛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也必须要彰显时代特色,紧随时代脚步。新时代教育教学创新化、深入化发展大环境下,职业技能大赛堪称为中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延伸与创新形式。中职学生通过各类技能竞赛的参与和比拼,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与增强,并且提升自我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水平,行之有效培养出优秀的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在优质的工匠精神完美融入自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之后,每一名职业教育学生都能够快速成长为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技能型、综合型人才,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与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稳定的“地基”,并且充分展现出完美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中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中职院校必须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仅要加强中职学生思政教育,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优质实践机会与空间,还需要注重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让中职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培养出自身良好的工匠精神,力争让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与引导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霞,王益锋.新时代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与策略[J].职业,2020(33):55-56.
[2]寇立美,孙山.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0,19(12):16-24.
[3]叶祖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84-85.
[4]邹筠.工匠精神融入具有“三基色”文化特质的思政课程的路径研究[J].市场论坛,2021(05):86-89.
[5]屈万洪.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4):76-78.
[6]周宇虹.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0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