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笺
【摘 要】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高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也为教育领域的革命带来新的机遇。小学阶段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运用信息手段进行学习和创造,其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新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乎学生学习成长的品质,因此,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
【关键词】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 策略
计算思维不仅是“数字计算”的思维能力,而且是在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掌握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学生对于当下信息技术的认知,是学生灵活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迁移,服务于个人的生活、学习的思维过程。大力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抽象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具体如何实践教学,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探究。
一、影响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重视,投入少
小学信息技术没有应试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投入学习、钻研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此外,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频率较高,相较于计算机基础的概念性问题,学生更愿意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看动漫等,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方式单一,兴趣低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但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地结合教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只一味以照本宣科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整个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加上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单一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思维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缺乏创新,层次低
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就无法理解计算机的操作原理,而没有实践的操作,学生也不可能深度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当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供学生发挥创造能力的实践活动较少,大多数的上机操作几乎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的,教师布置任务,并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只要进行相应的“复制”“模仿”操作即可,难以上升到培养计算思维的高度。
二、计算思维培养对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思维是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运用意识的内在素质体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如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用适当的编程形式进行模拟,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计算思维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最佳途径来解决问题,更为便捷高效。而突破原有的思维习惯,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养分,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和心理成长。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终身学习意识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运用,推动着社会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愿意将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作为学习目标,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梦想、敢创造的新时代好少年。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有效提问,主动投入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的提问,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特点,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接受能力等进行设问,不需要追求难度,而是要体现信息技术知识的独特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先打好基础,再深度学习。通过问答,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思维得到了启发。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具体职能进行辨别和应用,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自主实践,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缺一不可,两者的融合教学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论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而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的记忆。为学生提供自主化学习时间,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演示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丰富而适切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初步对计算机的理论与操作都有一定的熟悉度,再针对学生的操作问题、知识疑点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个人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同伴互助,模仿完善
鉴于年龄、知识等客观原因,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存在一定距离,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往往更接近。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转变,成为“老师”,鼓励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学习者。这样,学生能够因为自己的责任感去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习得能力。在相互学习中,学生讨论得更加放松、大胆、热烈,在倾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模仿其他同学的方式方法来更好地完善自我。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生成更多的创意,打开脑洞去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路径。
(四)可视外显,思维内化
思维可视化,就是把知识、信息、思考过程等抽象的内容,以一种直观、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数据进行新的梳理和解读。如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让“所思”即“所见”,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将学生的思维活动以直观的形式呈现。这种方式比较新颖有趣,让思维内化的同时,获得外显展示的机会,能吸引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学习,而外界的评价也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也能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从而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模式迁移,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思维在可视化的状态下由模式化转向自动化。
(五)开放活动,综合提升
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还需要给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参与,唤醒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创作灵感、审美特点,参与主题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六)多元评价,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科学的评价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及时收到反馈信息,反思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适时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教师可以通过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和最终的落脚点,协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内化。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愿意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 吴莎莎.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与方法研究[J].小品文选刊,2019(9).
[2] 李国佳.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
[3] 戴铮.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计算思维培养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20(42).
[4] 徐珊珊.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