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3-24 19:03王铖朱红霞贺坤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王铖 朱红霞 贺坤

摘  要:在数字化资源日臻丰富的信息时代,教师与学生在传统知识性课程教学中已处于信息对称状态。在园林植物应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重构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强化,将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教学、训练和考核相统一的混合式教学,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知识性課堂的教学创新途径。

关键词:园林植物;教学改革;知识模块化;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5-0157-04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三大要素之一,园林植物的应用历来受到行业各界的重视[1-2]。园林植物的应用涉及植物学、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等多门专业课程,属于典型的传统知识性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知识性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模式,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3],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易产生疲劳感[4]。园林植物应用除了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还具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实践性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等特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不仅难以实现其课程教学的目标,还降低了园林植物应用课程的魅力,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园林植物应用教学的问题已引起高校高度的关注[5-6]。变革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应用实践案例生动、具体的优势,克服知识点多、易于混淆和遗忘快的难点,探索形成高效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提高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园林植物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传统知识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对称使教学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高度发达,使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随之改变。移动互联网不仅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同样也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其带来的方便快捷和海量信息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知识的获取方式和学习习惯。从网络获取答案已经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已处于信息对称的状态[7-8],教师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逐渐被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9]。

(二)传统知识性课程教学面临严峻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知识性课程的教学都采用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遵从的是纸质媒介时代知识的运行流程和基本规矩[10]。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课堂听讲获取知识,在信息的交流上主要表现为单向传递,教师很难获取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在教与学的状态感知上存在着诸多先天的不足[1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难以评估[12]。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学生能够轻易获取传统知识性课程的相关知识,因而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专注度低较低。面对从小接触数码产品,习惯于多媒体声、光、影像感官刺激的新一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促使传统课堂教学必须进行变革,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与学怎么组织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二、信息技术带给知识性课程教学的机遇

(一)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得益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大量高水平的网络课程不断被开发出来,著名的有大学慕课(MOOC)、职教云等。随着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许多专业的学习网站也应运而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课程,如喜马拉雅提供了大量英语视听、口语练习的网络课程,芦苇景观定期推出不同专题的职业景观培训。此外,专业App、公众号的出现也为专业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形色、花伴侣不仅可以满足普通公众赏花的需求,也可以为园林植物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二)教学条件更加先进

受制于早期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多媒体动画由于数据量过大,无法正常运行,模拟真实场景的3D动画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使用户可以随时调用海量的信息资源,在保持高质量画面传输的同时,保证流畅、无时滞的平稳运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设计的教学课件,可以利用声光影像模拟实际场景,为学生带来逼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测试更加便捷

方便快捷是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即时掌握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难题。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听课后的反应或提问,对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要对课堂的教学效果适时进行跟踪和评价非常困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移动终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配套教学评价工具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随时发布课堂测试,测试结果可以即时反馈[13],随时根据教学反馈的结果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

(四)学习的效率更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知识载体的传统纸质媒介逐渐转变为网络传输的数字资源,过去由传统媒介保存的重要信息几乎全部完成了数字化开发,使得存储和调用的效率大大提高。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移动互联技术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课后还可以重复进行回看学习,破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4]。顺应教学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对称化的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有利条件,发掘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教学的优势,构建出高效率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15]。

三、植物应用能力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园林植物的特点与应用教学的难点

1. 种类繁多,类型丰富

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经发现的高等植物约有30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全世界已经园艺化的植物约有8000种,我国约有6000种,再加上不断涌现的园艺品种,数量更是惊人,单是我国培育的梅花品种就有300个以上,牡丹品种有800个以上,菊花品种有3000个以上,而世界范围内培育的观赏植物品种就更多了,仅Emsweller列举的月季品种有10000多个,郁金香品种有8000多个,唐菖蒲品种有25000多个[16]。类型丰富也是园林植物的一个特点,在分类系统上涵盖了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在内的全部高等植物,在生活型上包括了一二年生、多年生、藤木、灌木和乔木等几乎所有生活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园林植物为特色园林景观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园林植物的识别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园林植物的识别是应用教学的基础。

2. 审美多样,应用自由

观赏栽培是园林植物应用的重点,也是园林植物有别于其他植物应用的根本区别。园林植物的观赏方式不同,可以静观,也可以动观;可以观赏个体美,也可以观赏其群体美;有些种类适合露地种植,有些种类只适合盆栽观赏。因观赏器皿的不同,园林植物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类型——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观根、观形等;观赏特性也比较丰富——观形、观色、闻香、听声等;不同种类甚至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的观赏期可能有很大差异,有利于保持园林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的持续稳定。观赏方式、观赏器官、观赏特性和观赏季节的丰富多样,为园林植物的应用选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不同的设计师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孰优孰劣并无唯一的答案。繁多的种类、多样的审美和场景的差异,使园林植物的应用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造成园林植物应用学习具有较高难度。

3. 学科交叉,实践性强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应用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植物学、花卉学和树木学是其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学科,植物栽培学、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是其专业课程,涉及农业科学和人文科学。园林植物应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生态学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园林植物应用的过程既要考虑设计的艺术效果,又要照顾植物的生态习性,还要平衡种植施工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综合性强是其突出的特点,丰富的实践经验则是其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园林植物专业知识的储备和景观应用经验的积累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植物应用能力课程教学的实践

1. 植物应用能力课程的目的

园林植物的应用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全过程,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不同。为了保持各阶段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大三的学生专门开设了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考试课程,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强化知识的持续积累和能力的快速形成。

2. 园林植物应用教学体系的构建

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考试课程设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对已学园林植物知识的测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应用经验的积累,促进其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质的提升。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构建出高效的教学体系。

根据园林植物教学的过程和应用能力的水平,可以将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分解为园林植物的识别能力、认知能力和配置能力。园林植物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正确辨识常见园林植物,识别能力的水平可以按照识别的种类数量进行评价。园林植物的认知是指对园林植物的分布、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的进行正确判断,认知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学生所掌握的园林植物的具体种类和数量进行评价。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指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种类进行合理的组合,形成可实施的设计方案,配置能力的水平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植物的科学性和配置植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按照园林植物应用能力的三个层次准确设定分步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梳理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素,整合形成系统、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认知规律的授课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进行适时检测,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效率;依据教学评估的结果指导课程教学的调整,建立高效、闭环的园林植物应教学体系。

3. 园林植物应用能力教学的变革

(1)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分步教學

传统园林植物教学对教学目标并没有明确的定位,更没有确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才能引导教学的组织。园林植物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按照园林植物应用能力的三个层次,可将园林植物应用教学的目标拆解为三个,以有利于分步教学的实施。

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园林植物的识别能力。通过植物学课程教学和园林植物认识实习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是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植物学概念、植物体结构名称和植物分类学的术语,掌握园林植物识别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识别常用园林植物200种以上。

第二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园林植物认知能力。主要通过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和园林植物综合实习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是熟悉园林植物应用分类的方法和主要类别;掌握300种以上常用园林植物的分布范围、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园林植物的配置能力。主要通过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和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考试实现,具体目标是熟悉园林植物景观应用的主要形式,能够熟练运用500种以上园林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2)知识的梳理与教学内容整合

为了有利于园林植物应用的教学和测验,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按照模块化的原则对知识点进行整合,编写成标准化的知识条目。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活型将园林植物的教学内容分为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藤木、灌木和乔木五个植物类别模块,在每个植物类别模块下以植物种类为单位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植物识别、植物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园林应用五个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再细分成不同的知识点,各知识点的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互斥的原则编写成标准化的知识条目,最终形成系统化、逻辑化和标准化的知识体系。

(3)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教学组织

园林植物应用所涉及的学科专业多,知识点覆盖大学阶段园林植物相关教学的全部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通过长周期、大课时学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考试课程针对园林植物应用教学的特点,围绕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目标,按照教学、练习与考核三项功能合一的目标,开发出配套的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考训系统,将该系统作为园林植物应用能力考试教学组织的核心平台。依托于该平台,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尽管课程教学的周期持续一个学期,但是,教师组织的课堂授课只有三次,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变为任务分配和课堂答疑,学生的主要任务从课堂听讲转变成自主学习和考核,既避免了教师重复教学,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教学的课堂效果与教学评测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承接的状态,学习效果普遍不理想。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考训系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知识点的系统化、知识条目的标准化,既有利于学习理解,又可以随机出题,将枯燥的被动听讲转变为目标明确的任务驱动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J]. 广东园林,2006(05):1-4.

[2] 丁丽梅. 园林植物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园艺,2020(04):136-137.

[3] 丁顺宏. 知识性课程实践教学审视[J]. 教学研究,2015(04):98-101.

[4] 李苏丽. 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倦怠影响因素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9(08):75-78.

[5] 翁殊斐,冼丽铧,冯志坚.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园林植物应用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广东园林,2020(06):63-66.

[6] 圣倩倩. “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21(02):62-64.

[7] 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 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 电化教育研究,2005(02):6-8.

[8] 孙杰远,刘德怀. 信息对称条件下课堂文化关系的困境与对策[J]. 基础教育,2010(01):54-57.

[9] 安晓芳,王瑞华. 混合式教学的“信息对称”与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101-104.

[10] 王凯. 传统课堂教学的内蕴及其技术突破[J].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101-107.

[11] 王攀峰,张天宝. 试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49-53.

[12] 吴莉婧. 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90):276-277.

[13] 李胜波,田振清. 网络环境下知识性教学形成性评价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02):196-198.

[14] 吕均刚,田家富. 与傳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智慧职教的《基础会计》为例[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62-65.

[15] 邹娟娟. 大数据时代教学新模式:知识传授与内化互补融合[J]. 江西社会科学,2017(04):250-256.

[16] 包满珠. 花卉学:第三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浅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