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我教了一遍又一遍的文章了,每次我都要把其中的第三段与同学们深入地剖析一番,并从同学们愉快满意的表情里感受到该节课的良好效果。在此整理分享,亦冀抛砖引玉意。
这第三段就是一句话,但它很长: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如果不加以提示,现在的一般同学是不会像关注英语句子一样来关注中文语言句子的,即使是这样一个带着英语表达习惯翻译,被我们向来认为特殊的句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语言的某种敏感。这其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句子,应用得好则意义不小。
恩格斯的这篇讲话或说悼词包括这几个主要内容:第一段介绍马克思逝世时的基本情况;第二至七段阐述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贡献和作为革命家的贡献;第八至九段指出马克思逝世的巨大影响并回应开头寄托哀思。其中的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的贡献以展现他的伟大功绩是这篇讲话的主体内容。我们知道,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即理论贡献主要反映在他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上,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政治经济学原理,上述第三段话就是阐明这样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说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说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上层建筑解释经济基础。
这无疑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其他如第四五段点出的剩余价值的发现及其他领域的发现,乃至第六七段所阐述的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都是这套理论思路上的具体升华,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把它排在第一位来介绍。可以说,这段话是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理解文章内容最重要的一环,理解了这段话,再看后边几段,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认识无疑会更深刻清晰,对学生的德育和政治常识的拓展也自然随机寓于语文课堂了。
每年的高考《考试说明》都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是对考生文本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贯穿在平时课堂对必修教材文本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中,而不是甩开课本去拼命做题的应试训练,对文本作较深入的立体解读才更接近自己心目中的大语文真语文,这是我始终坚持的理念和做法。
认识和分析句子的角度方法有多种,语法分析法是其中基本的一种,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的第三段确实是应用句子语法分析法的最好范例,这个语段的复杂特殊,决定了我们唯从这个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含意。教师稍加提示,学生一般都会恍然大悟地发现这么一大段其实只是一个句子,即一个单句。其主干提炼为:“马克思”(主语)“发现”(谓语)“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宾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是附加状语,“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这句插说是前面“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复指成分,作同位宾语,“发展规律”与“事实”都是直接宾语。而“事实”后边的“人们首先必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组句子又都是宾语“事实”的复指成分,其地位同于直接宾语。宾语的多重复指是这个句子第一个特殊的地方。
这个句子第二个特殊的地方是复指“简单事实”的宾语“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其实是一个多重复句,抓住这个“大宾语”分析才是真正的关键。而只有准确理解这个“大宾语”的内容,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理论贡献是些什么,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出发点。其关系可图示如下:
统观这个“大宾语”,前后包含的是一个因果逻辑关系,如在开头“人们首先”之前补出“因为”这个关联词语,这种因果关系就更明显了,图中第一层次在“所以”前画一竖表示:第一层次的前件“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包括兩个分句,其前后逻辑关系是条件关系(或说承接关系),图中画两竖表示此处是二重关系。借助哲学常识概念,据此第一层次的前件分句间的关系可提炼出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哲学思想;统观第一层次的后件又是一个多重复句,以“因而”为标志,其前后也是因果关系,图中画两竖表示:其前件“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两个较复杂的分句,前后逻辑关系是并列,如在“人们”之前补出“而”字这种关系就更明显了,图中“人们”之前画三竖表示此处是三重关系。借助政治常识概念,同学们可以由此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概括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意思;最后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显然是两个分句,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是表对比的并列关系,图中“而不是”前画三竖表示此处是三重关系。这一层次关系提炼的意思是“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同学们同样可以据刚学习的政治常识把它换个说法,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可见,读懂这个“大宾语”的关键,是要善于从语法逻辑的角度理清这组复杂句子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里边包含的多重因果关系。第一层次的前件是偏句,说的是“因”,后件是正句,说的是“果”,这个“果”中又包含一个偏正的因果关系,这就使整个句组关系逻辑严密而复杂。从句子语法这个角度出发去解读,不仅能让我们引导学生逐一概括出本段话包含的意思要点,还可以让同学们明白,原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体系。
每教一届,临到这一句话的讲解时,我都会问一问同学们单句和复句的知识,结果是大家于此都很陌生,说初中没学过这个东西。我查一查近些年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果然里面早已没有这个知识点的专述了,但在专门的有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书籍里仍然有此内容,而且阐介得远超过我三四十年前上中学时书上所见过的准确、完整、新鲜、丰富。我对语言学家们没有忘记这块知识感激,庆幸。于是,我就一直坚持上述从语法的角度解读本段意思的做法,往往借此把复句的知识和短语、句子间的关系这一语法知识与同学们做一番复习和介绍。当我将一支钢笔比作一组复杂的句子,把各部件比作分句,向他们逐一拆解说明的时候,在同学们聚精会神的注视下,我相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这个特殊的句子的含意以及复句的基本知识,已经在他们脑海中真正地迎刃而解了,我则像庖丁解牛完毕时如土委般释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句子,对这个句子的鉴赏分析既应该作为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来重视突破,这是教师课前必须预先确立并做好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