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良
关于词语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词语教学中却仍然存在将词语从具体语境中剥离出来单独教学的倾向。如何矫正这种倾向?依据课标要求,一是词语教学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二是词语教学的重点是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此,以《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为例试作说明。
《阿长与〈山海经〉》的词法“体味和推敲”,如果我们能够精细地感受到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遣词特点,以此句为切入点,就能够牵引出文章“置辞”(含标点)的代表性特点: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此句可谓词法的“文眼”)。
“例如”前的“——”表示什么意思?插入和解释。什么样的情况下“憎恶她”,需要解释一下,不然读者不清楚,所以作者就插入对这一句作解释的话,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在,但插入的意思就不明确,表达就不够精准。
课文第7~11自然段标点运用也很精妙。
用读的方式探究。第7自然段要读得郑重严肃;第8自然段“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要稍微快一点,“立刻”“一把”要重读,读出长妈妈的“惶急”;第9自然段“摇我的肩”后要略顿,读出“我”惊异后想的过程;第10自然段“阿妈,恭喜……”应读得平铺直叙,没有激情,读出“我”不太情愿有点勉强应付式的语气,这里为什么先用“……”再用句号?“我”可能接连说了多个“恭喜”所以用省略号,但很勉强只是应付式的,说得没有激情,只是平铺直叙,所以用句号;第11自然段长妈妈说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四句后都是感叹号,则要读出笑意读出激情,语速也要略快一点。
第11自然段不仅表达运用精妙,词语运用也是极为巧妙,比如“似的”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为什么不写作“她于是十分喜欢,笑将起来”?言下之意,“我”说得这么勉强这么没有诚意,而且还是经过她的“按”“摇”和眼神的提醒,其实长妈妈并不是真的“十分喜欢”,但她还是装作“十分喜欢”的样子“笑将起来”,所以加了“似的”。这简单的两个字,增加了丰富的意味,准确写出了长妈妈细微的心理和对“我”的包容。
这一句里“就叫她阿长”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生她的气,不尊重她,直呼其名。
这一句中的“阿长”、“只有祖母叫她阿长”及题目中的“阿长”含义一样吗?否。这一句中的“阿长”,带有不尊重、责怪的意味;而题目中的“阿长”,是作者成年后回忆时对“长妈妈”的称呼,与祖母叫长妈妈“阿长”差不多,有亲切的意味。
文章中这种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含义不同的例子还有几个,比如“敬意”“伟大的神力”,请找出具体语句,说说有什么不同: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空前的敬意”和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后“新的敬意”有什么不同?“空前的敬意”中的“敬意”,是敬畏的意思,即既敬重又害怕,这里用“空前”(前所未有)形容“敬意”,就是表达当“我”知道长妈妈具有让大炮放不出来以致爆炸的“神力”后,对她极其敬畏的心理。“深不可测”也是形容让人敬重又害怕的心理,这里的“敬意”是“敬鬼神而远之”的“敬”。
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后“我”又对她产生“新的敬意”,这里的“敬意”,则是因感激而尊敬,只有敬重没有害怕。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里“伟大的神力”是指什么?这里“伟大的神力”,是長妈妈具有指让大炮放不出来以致爆炸的让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力量,“伟大”有让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意味。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后“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则是指长妈妈很在意小孩子的内心感受,能够觉察“我”对《山海经》那种寝食难安的渴慕,能够意识到这在小孩子的世界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并默默地想办法去帮助解决。“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主要即是不懂小孩子的心理,不太关注不太在乎小孩子的感受。后一个“伟大”,是形容长妈妈具有不寻常的品质,这是他人所不具有的。
现在我们回来继续探究这一句话在“置词”上的特点。
引导:“我”一开始有没有怀疑隐鼠是长妈妈弄死的?从哪儿看出来?否!从“却”字看出来,意思是“我”本来并不怀疑是她弄死了“我”的隐鼠,但没想到竟然是她。“却”用得很妙,言简义丰。前述“似的”一词的精妙,亦同于此。
“谋死”,现在已经不用,意思现在用“谋杀”来表达。课文中这种词语还有多个,看看你能不能写出这些词现在对应的词语:
辟头( ) 那里( ) 全体( ) 顺顺流流( ) 烦琐( ) 发生( ) 更其( )
明确:
辟头(开头) 那里(哪里) 全体( 全身 ) 顺顺流流(顺顺溜溜) 烦琐(繁琐) 发生(产生) 更其(更加)
这一句中,“憎恶”“谋死”两个词的运用有点夸张。这种用词方式,我们品析时要注意词的本义和语境意义程度上的不同。
1.憎恶。本义是“憎恨,厌恶”。弄死“我”的隐鼠,尚不至于到“憎恨,厌恶”的程度,实际含义是“我”很生她的气,“但到憎恶她的时候”换一种不夸张的说法就是“但到很生她的气的时候”。
2.谋死。本义是“谋杀”。隐鼠用谋杀,似乎不恰当,但为什么这么用词?意思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弄死了“我”的隐鼠,用“谋死”一词给阿长戴这么重的一顶帽子,意在突出了“我”的气愤。(第18自然段“谋害了我的隐鼠”“谋害”的用法同此)
“憎恶”“谋死”用得很好,写出了小孩子对自己的玩物的喜爱,在小孩子看来,弄死自己心爱的小动物就是“重罪”了!
第8自然段、第11自然段各有一个词,第13自然段第一句有一个词,第17自然段最后一句有一个词,第19自然段第1句话有两个词,也用得很夸张,请找出来并说说其语境意义:
1.“惶急”。本义是恐惧、慌张。这里只是担心、慌张的意思,“我”忘了说“恭喜”,长妈妈很慌张,担心“我”想不起来,但不至于到“恐惧”的程度。
2.“磨难”。本义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磨。这里是指说“恭喜”吃福橘的事,意思是做不愿做的事。
3.“空前”。本义是“前所未有”。一般用来形容盛大的场面,比如“盛况空前”,这里用来形容“敬意”,意在突出得知长妈妈具有让大炮放不出来以致爆炸的神力后,对长妈妈极其敬畏之意。
4.“情有可原”。本义是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情有可原”是指哪一件事?长妈妈睡相不佳,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原谅”一般是针对过失或错误,睡相不佳占领全床是错误或过失吗?否。把只属于缺点或特点的事说成是错误或过失,所以这个词也是有点夸张。或许,“我”当时认为长妈妈是因为具有“伟大的神力”才睡成“大”字占领全床。(“情有可原”,学生可能会不知道夸张在何处,需作引导)
5.“哀悼”。本義是悲痛地悼念(死者)。这里意思是隐鼠死了很伤心。
6.“复仇”。本义是报仇。这里意思是很生长妈妈的气,不理她,不叫她长妈妈而叫她“阿长”。弄死隐鼠,算不上仇恨,用这个词,主要突出很生气。
这种用词方法,有点夸张,也可以叫“重词轻用”(用程度很重的词来写程度没那么重或较轻的事情),具有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如上探究的巧妙之处,一是改变了将词语剥离出来单独教学的做法,按课标要求在具体语境中“体味和推敲”词语的“意义和作用”。二是探究以“文眼”句为切入点来展开相关探究,好的文章,都会有这种与文章多部分相关联的关键语句,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类语句进行由此及彼的探究,对文章的阅读,就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三是结合这一句某一置辞特点进行的相机探究,既是对“这一句”“这一特点”的佐证,又是对文章“这一”艺术特点的整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