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莉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有助于增强幼儿体质,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园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推行“户外混龄自主性区域运动”课程,在户外运动中打破中、大班幼儿年龄和班级的界限,让他们自由结伴运动、游戏,尽情地享受开放的空间、材料与人际关系,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打造属于幼儿的开放式乐园。
科学规划场地,实现多元内容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我园操场视野开阔、占地面积大,可供活动空间达2000平方米。新型塑胶颗粒和人造草皮相互融合而成的操场,触感柔软,具有一定的回弹性,为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我园中、大班有200名幼儿,幼儿人数与区域的比例大约是25:1,幼儿园管理层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场地,最终确定每个区域最大限度容纳约22-25人,以保障每个区域的幼儿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内容多元,满足需求。我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目标和健康pck核心经验,考虑操场的实际结构和功能,设置运动区域的项目内容,将其划分为八大运动区域,分别是平衡区、跳跃区、投掷区、球类区、曲棍球区、骑行区、野战区、臂力区。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围墙边的大型器械区域创设野战区;考虑到幼儿需要一定的骑行运动量,我们在环绕操场外圈连接绿廊走道的砖面上设置骑行区;将其他区域划分到操场各个角落,用材料进行分隔和围挡,在保证区域内幼儿的运动量的同时,做到各区间互不干扰。
调整作息安排,保障运动时间
调整模式,保障空间。幼儿园的操场占地面积虽大,但无法容纳小、中、大共9个班的幼儿同时进行自主性区域运动。为有效保障幼儿每天的运动量,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调整户外运动模式:中、大班幼儿以混龄模式开展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小班幼儿则以混班模式错峰开展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保证全园幼儿有充足的运动空间。
合并早操,整合时间。为了更好地整合时间,给中、大班幼儿留有完整充裕的时间参与户外自主运动和游戏,我们把原有分三个年龄段做操的方式,调整成中、大班幼儿在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结束后,收拾整理户外玩具再统一做早操,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每天有50分钟的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时间。
统筹人员分配,形成研究共同体
人员分配,明确职责。八大运动区域项目内容规划完成后,就要考虑每个运动区域人员的配备。基于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是面向中、大班幼儿的混龄模式,我们对中、大段教师和保育员进行运动区域人员站位的统筹分配:每个运动区域的人员配备标准是1名中班教师与1名大班教师;个别区域范围较大,如野战区、骑行区,各配备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保证幼儿户外运动过程的安全。
以研促教,形成合力。为了更好地跟进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情况,发挥项目组之间互帮互学、以研促教的氛围,我们打破传统以年段为单位的教研组,形成以4+4区域项目为单位的两个研究共同体,每月定期开展项目组专题研讨会:其一,以《指南》中健康领域幼儿动作发展目标和健康pck核心经验为参考依据,制定各个运动区域中、大班幼儿阶段动作发展目标;其二,聚焦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根据各个运动区域场地结构和功能,探讨如何提供具有适宜性(即符合中大班孩子动作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层次性(即能满足中、大班孩子的发展需要,体现年龄段差异性)、开放性(即动态原则,可移动、可变化)、挑战性(即不同水平能力的挑战:难度挑战、力量挑战、能激发动作核心经验)的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材料;其三,围绕各个运动区域阶段性的观察和跟进,及时交流研讨区域项目组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混龄交往以及学习品质等问题,适时做好分析解读和策略调整。
巧用手环推进评价,跟踪落实均衡发展
一个课程的实施如果没有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无法检验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当户外自主性区域活动有序推进一段时间后,我们就思考该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了解活动成效,促使整个户外运动课程更加完善。项目组通过研讨,最终确定以“即时评价”和“班级评价”形成闭环的联动评价模式。
第一,即时评价。这是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评价。我们的八个运动区域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手环,每个运动区域的手环上都挂有代表不同动作发展水平的标识牌,红色表示动作发展良好,蓝色则表示需要继续加油。负责各个运动区域的教师手里都有两个级别的运动手环,他们会根据幼儿当天的动作发展情况,分发不同等级的运动手环作为即时评价。
第二,班级评价。即时评价的运动手环是各个运动区域教师颁发给幼儿的,各个运动区的教师并不一定都是本班教师。为了让班级的教师了解幼儿每天的动作发展情况,幼儿需要在获得运动手环后返回班级,把手环挂在班级的板面上,并留下自己获得的数字标记。我们鼓励幼儿通过自己挂手环、做记录,统计一周自己得到的红牌和蓝牌的数量,最终以月为单位获得积分,兑换“运动小达人”的奖牌与奖品。这样的班级评价,一方面能使班级教师了解本班孩子当天参与各个运动区域和动作发展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闲暇时间与幼儿分享运动中的趣事、材料的创意玩法、安全知识、运动中的好朋友等话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班级幼儿参与户外区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师统计分析班級幼儿在各个运动区域的动作发展情况,并充分利用每周下午的体育游戏跟进了解班级幼儿在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中比较薄弱的动作或是偏区的情况,通过即时评价和班级评价的有机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动作全面均衡的发展。
推动户外运动课程化,树立大课程观意识
“一日生活皆课程”,把孩子的一日生活融为一个课程整体,需要教师树立大课程观意识,使户外运动课程趋于完善,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一,创建资源互通的共享平台。创建园内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课程资源库,每个区域不定时更新资源信息,共享各自区域内的过程性照片和视频,以便不同运动区域和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第二,推进户外运动游戏课程化。为了更好地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我们鼓励和引导中、大班幼儿发挥小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在户外自主性区域运动中充分自主地参与活动,围绕运动区域动作核心经验,决定和策划运动区域场地布置、游戏玩法设计、运动器械收拾等。我们把八大运动区的项目内容贯穿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基于幼儿在各个运动区域的兴趣点,捕捉教育契机,开展系列课程,推进户外运动课程的纵深发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基于幼儿生命教育的“三亲”园本课程,促进全体幼儿积极向上、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形成幼儿、教师、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协同共进。
(本文系“基于幼儿生命教育的‘三亲’课程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XB20-839)
责任编辑: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