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节目创优路径探析
——以广东省新闻名专栏《新闻在线》十年求索历程为例

2022-03-23 19:44周洁瑜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粤语新闻节目广州

◎周洁瑜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15)

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时空界限得以极大拓宽,信息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受众的注意力也被极度分散。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扩大传播效果,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是广播新闻节目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闻在线》是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一档晚高峰广播新闻节目。自2012年开播以来,坚持以民生新闻为定位,致力打造时效强、节奏快以及信息量大的新闻板块,让受众“听在线新闻,知天下大事”。十年来,节目多次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和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一等奖等奖项,被评为广东省新闻名专栏,收听率一直稳居同时段节目前列。本文以《新闻在线》十年求索历程为例,探析广播新闻节目的创优之路。

一、连接本地用户,增强服务意识

(一)注重时效,加强与用户的连接

自新闻传播之日起,时效性就是衡量新闻的一个决定性指标,新闻如果得不到及时传播就会变成旧闻,失去了传播的价值。美国《纽约时报》前主编罗伯特·赖斯特曾说:“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新闻界普遍认为,最没有生命的东西莫过于昨天的报纸的话,那么今天的看法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莫过于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但这已是20世纪的事情了,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别说几个小时,哪怕是晚了几分钟,新闻也容易变成旧闻。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媒体竞争的永恒主题,也是关键的竞争手段。

相比大部分受众处于工作或休息状态的“黄泥时段”,下班晚高峰时段历来被认为是广播收听的“黄金时段”,此时受众对资讯的重要诉求是当天信息的最新梳理汇总和查漏补缺。《新闻在线》适应社会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在新闻选题和节目编排上始终贯彻时效观念。高考历来都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千万学子及其家庭的前途和命运。2021年6月7日高考首日,时值广州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广州面临着一场“大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广州高考更备受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节目组提前策划,精心安排,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当天的《新闻在线》以《疫情之下广州高考首日》为题,实时记录了当天广州如何全城动员保障考生安全高考。高考开考首日,多名记者逆行而上,站在疫情防控报道第一线,奔赴两名隔离考生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和广州市内高考考点等地,把话筒对准了防疫“白衣战士”、人民警察和为考生护航的出租车司机等。同时,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采访疫情高风险区域学校的开考情况。采编播团队合力出击,环环紧扣,用声音实时更新疫情之下广州的“迎考记”,向公众及时传递广州高考的相关信息。节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打消了学生、家长和公众对于疫情之下广州高考能否顺利进行的疑虑,提振了社会各界对于广州疫情防控工作的信心。纵观半小时的节目版面,当天即时新闻的比例超过100%。

广播新闻节目紧扣时事热点和受众需求,凸显时效,纵深兼顾,最大限度发挥了广播快速、移动、便捷、贴近、伴随的优势,满足受众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中国广视索福瑞收听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天的广州地区所有频率同时段广播节目中,《新闻在线》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位均位居第一名。除了传统广播频率,节目还在手机移动端“花城FM”APP、学习强国——听广播栏目和音频平台“蜻蜓FM”APP同步直播,在线收听用户累计逾52万人次。

(二)民生优先,增强节目的权威性

新闻的接近性是传统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这种接近主要指新闻事件在地理、心理、切身利益等方面与信息接收者的接近。一般情况下,离受众身边越近、关联度越大的事件,受关注度越高,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民生问题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民生新闻关注报道的大多以真实反映民众生活为主,聚焦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而广播媒体所具有的地域性和贴近性,又让广播新闻节目在报道本地民生问题时更深入,更细致。

开播十年来,《新闻在线》节目一直深耕本地,在“贴近”上下功夫,贴近受众,贴近生活,民生优先。节目内容多侧重选取广州或广东本土题材。2019年12月,《新闻在线》推出的以广州“厕所革命”为主题的组合报道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2018年初,广州吹响了厕所革命的号角,制定了2018—2020年“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节目采编人员在一次会议报道中偶然了解到,广州可能提前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不过相关部门暂未正式公布这一消息。小厕所,大民生,抓住这一意义重大的民生事件,节目组提前准备,深入挖掘“厕所革命”的广州经验。在通过独家采访广州市城管委、获得“厕所革命”成绩单后,节目第一时间推出组合报道《三年计划两年完成广州厕所革命交答卷》。通过动态消息、特写、深度报道和评论等多种形式,节目从“小厕所”有了“大智慧”“小厕所”体现“大关怀”、“小厕所”做出“大文章”等多个角度切入,深入报道“小厕所”体现出的“大民生”,为公众揭示了广州“厕所革命”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是政府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深层意义。

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的使命。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需要始终及时捕捉与民生相关的热点话题,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报道角度和报道形式,做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反映群众呼声,讲好百姓的身边事、关心事。而对市民身边事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加以报道,也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权威性。上述组合报道,在最快时间内抓住新闻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获得了2019年广东省广播影视奖广播新闻类一等奖,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二、重大主题报道赋能出新,坚持精品意识

(一)注重新闻策划,提升节目的含金量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令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如何凸显节目的独特性,增强自身竞争力,是广播新闻节目无法回避的难题。《新闻在线》在策划报道上狠下功夫,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有针对性地适时推出主题策划,以此寻求实现同源新闻的差异化经营,做出自己的特色,提升节目质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在此环境下,被誉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能否如期举办备受瞩目。在疫情影响之下,同年6月,第127届广交会不仅如期进行,而且还首开先河,63年来首次整体搬上“云端”。近年来,尽管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如火如荼,但在国家级贸易展会层面上,运用互联网线上贸易+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对外贸易却是史无前例。《新闻在线》节目采编人员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闻事件背后的重大意义,精心筹划布局,花了半个月时间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工作。节目以《来自云端的新商机——首次“云上”广交会纪实》组合报道,向全球用户全面立体地展示了首次“云上”广交会的全貌。通过代表性人物的采访,用典型鲜活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印证了第127届广交会创新提出的以网上办展替代实体展,既是应对疫情的务实举措,又是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广交会的成功举办,既是中国稳外贸的“及时雨”,也是中国助力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心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中存在着许多的规律,而差异化竞争就是其中的铁律之一。所谓的差异化战略,就是使得本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正是这种“与众不同”才是产品或者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巨大优势。媒体竞争同理。对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闻价值含金量高的题材,做好采访报道策划,不仅会增加新闻的厚度和温度,还可以令节目以特色和质量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带动节目的含金量和传播力进一步提升。

(二)重要时间节点主动发声,引领主旋律

进入融媒时代,广播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切实履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引导社会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新闻在线》着意选取重要时间节点主动发声,节目内容选取契合时代的主题,通过真实可信的新闻事实去吸引聚拢受众,弘扬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传播社会正能量。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9月30日第六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新闻在线》推出特别版面《致敬英雄》,令公众重新温习英烈的光荣事迹。节目集中报道社会各界缅怀先烈的活动,既有官方举办的活动,如国家、省、市向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也有市民个人的行为,如广州市民自发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献花寄哀思,从而营造出了崇尚英雄的舆论氛围。传播真实可感的声音是广播节目的特色所在。节目坚守同期声原则,灵活运用采访者的录音,如叶欣烈士的同事张忠德忆述叶欣事迹时的“危险!你走开!让我们来!”唤起了公众对英雄的敬仰、缅怀之情,将英雄烈士的感人故事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带给公众。

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应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方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占领宣传主阵地,激浊扬清,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绍培仁在《媒介管理学》中提出,新闻广播社会效益的基本产生过程如下:新闻广播→信息→传播给听众→听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有烈士家属说,丑化、否定英雄烈士事迹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伤害了家属的感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组致敬英雄的报道令他们感觉很暖心。有年轻的听众反映,没想到在《致敬英雄》报道中听到志愿服务小伙伴的声音,没想到自己和英雄之间的距离这么近,坚定了自己服务社会的信心。

三、坚持粤语播报打造地区品牌节目

(一)粤语为媒,坚持以好声音讲好故事

粤语,就是汉语方言体系中的粤方言,又称广州话、广府话、广东话、白话、唐话,萌芽于先秦,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征。目前流通范围以广州为中心,遍及广东中部、西南部,广西东南部,涵盖一百余县、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使用人口约有7 000余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增温提速,湾区受众对粤语新闻资讯节目的需求有增无减。作为广州地区为数不多的粤语广播新闻节目,《新闻在线》一直坚持用粤语好声音为节目赋能,传播正能量。

新闻播音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方言新闻播报。《新闻在线》的节目稿件用粤语口语化表达,摒弃了书面语的呆板晦涩,让稿件充满了灵动的生活气息。“同声同气”能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容易“入耳、入心”,引发共鸣。但新闻节目又带有严肃性和导向性,因此播报既要保有书面语的规范有序,又要保留口语的通俗易懂、简洁生动。在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做到“信、雅、达”,这非常考验方言新闻主播的专业技能和语言驾驭能力。《新闻在线》的声音担当、资深粤语播音员,基本功扎实,声音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平实真诚、张弛有度。粤语好声音不仅对新闻信息有效传播产生积极的作用,更能成为牢固受众与节目的纽带,有助于节目受众黏性和忠诚度的提高。节目开播10年来,已成就广东省金话筒奖2人、全国金话筒作品奖获得者1人。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顺应时代发展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但无论怎么变,声音传播这一根本特性并没有改变,广播的核心仍然是声音。广播的信息有效传播是通过“好听”来吸引受众实现的,也就是可听性。要得到地区受众的认同和接纳,达到传播效果,平实质朴、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的“接地气”粤语表述非常重要。

(二)扩大湾区舆论场,讲好湾区故事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正全面提速。作为湾区主流媒体,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以《新闻在线》为主要阵地之一,选取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讲好湾区故事,扩大湾区舆论场。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要增强湾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就要主动作为。粤语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方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语言工具,它不仅给以人强烈的归属感,也是根植岭南的文化瑰宝。用粤语讲好湾区故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湾区民众特别是港澳青年的归属感。2022年7月1日,时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新闻在线》推出特别策划《紫荆花开25载》。在广州公职机构任职的洪逸曦、用街舞点亮留守儿童心灯的戴杅栩、在防疫一线贡献青春力量的郑汶珠等,节目通过真实的声音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港青年鲜活的成长故事和精彩的奋斗经历,深刻记录他们与祖国同心共进、追求美好未来的赤诚梦想,引导鼓励香港青年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展。节目播出后,有在广州高校就读的港澳生反馈说,听了这些香港同龄人在广州的成长故事很受鼓舞,坚定了自己毕业后留在大湾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四、结语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提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精品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回顾《新闻在线》的十年求索历程,节目始终坚持贴近受众,凸显时效,用粤语好声音打造有特色的粤语广播新闻节目,以精品内容传播正能量。

猜你喜欢
粤语新闻节目广州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文化接触:粤语在外来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及其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