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柳青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 福州 350004)
在技术引领下,我国的传媒业从传播载体、平台渠道、媒体格局到信息内容、受众对象、舆论生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围绕内容建设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成效日益显著。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经受了阵痛,面对新的传播方式,一度产生本领恐慌,主流舆论场一度被冲击。但风雨之中,新闻工作者只有坚守职业道德,坚持内容为王,做好时代的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永远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正义,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技术,探索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传媒的发展。
近几年,各新闻媒体在传统媒体平台基础上,积极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完善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资讯入口,“媒介”边界逐渐模糊。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不是转型示范单位,国内大多数报刊不但开发了基于自身品牌的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而且大多都已经在以技术、内容、渠道、平台等相互融合的多媒体形态运行。中央新闻媒体率先构建了多层次、多形态共同发展的新媒体产品格局。人民日报早已形成了报纸PC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终端构成的传播矩阵,旗下有官方微信、人民网、环球时报、侠客岛等多个微博账号和微信公号。新华社开发形成了由新华网、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法人微博、小程序构成的立体传播格局,全天侯发布一手新闻资讯,重大时政新闻首发率超过80%。中央电视台对此也高度重视,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按照内容制作运营+技术平台支持的台网分工,实现央视新闻的多媒体采集,供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流程再造,形成跨终端、跨渠道的新闻传播格局。
移动传播终端的发展对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及公众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巨大变化,主流媒体纷纷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传播新闻信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连续50次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较2021年12月新增网民1 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第50次《报告》中显示,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8.8%;在网络接入环境方面,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此外,互联网应用也在持续发展。其中,短视频增长最为明显。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看,截至2022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 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 042万,占网民整体的97.7%;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88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 698万,占网民整体的75%;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 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96万,占网民整体的28.5%。
互联网用户激增的数据,说明当前媒体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新闻单位充分运用技术、内容、渠道、平台等多媒体形态,抓住了用户,进入了融媒体发展时代,保证了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
当前,传媒变革的广度、力度、速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闻媒体来说,谁拥有适合信息时代发展的高端人才,谁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数字时代继续成为主流舆论引导者、优质内容提供者、媒体变革领军者。而在传统媒体行业向融媒体转型发展的变革中,首先暴露出的问题就是,传统媒体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状况与传媒行业的急剧变化极不相适应。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想真正了解网络传媒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形式,需要培训和转化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自媒体迅猛发展,一度有占领舆论阵地的态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人人都可以发声,导致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受到了冲击。
在融媒体改革进程中,新闻单位在快速引入新技术,搭建新媒体平台的前提下,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都在积极探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如何引进高端人才,鼓励优秀人才,清除低效冗员。传统媒体中的新闻工作者面对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也迅速明白了一个道理,停留和等靠只能被时代淘汰,要想适应变革,必须从内在产生动力,把原来的“口头”“笔头”“镜头”业务做到精益求精的同时,还要熟悉音频、视频等各种新媒体传输终端,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渐向复合型、专家型、国际化人才转变,才能跟上融媒体发展的步伐。
传统新闻工作者曾经是文化和新闻的重要输出者、话语的引领者,在科技话语主导一切、掩盖一切的当下,他们经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跌落,从薪资到社会认可度都被削减,但经过新媒体转型的阵痛,“新闻理想”这个鼓舞和打动无数新闻人的初心,让新闻工作者仍在勇毅前行。“大多数‘90后’‘95后’的撰稿人,对新闻理想主义有共同的集体记忆。虽然现在文字已经远没有短视频受欢迎,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也从客观性1.0到客观性2.0,什么都在变,但因为见过前辈们如何工作,所以总想在黯淡中坚持点什么。”(《新周刊》撰稿人,2021.10)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新闻工作者,尽管已经逐渐向新媒体转型,提到身份认同的话题,仍然绕不开“新闻理想”这个初心。
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采写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要带头遵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的这种带头作用,既要通过新闻报道来实现,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传统纸媒没落到新媒体全面兴起有两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15年和2019年,前者是微信公众号的初盛期,后者是抖音短视频的爆发期。因微信公众号最初是以图文模式进行创作,而这一模式并没有脱离文字工作者的职业优势范围,相反给予了文字工作者更多的自由空间。之后伴随着自媒体乱象的整治和短视频行业兴起,公众号平台连同文字工作者都进入了瓶颈期。显然,相比公众号尚有熟悉的文字路径可依赖,短视频需要驾驭镜头语言的能力,则真正让文字工作者感到了危机。
2020年9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当晚,获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返回广州,他下机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南方+”客户端记者李秀婷带领团队前后方联动,文图滚动直播。随后,钟南山前往广州医科大学时,没有安排记者随同采访,但李秀婷敏锐地意识到,师生们可能准备迎接,学校里可能会有精彩的场景,于是她想办法挤上了钟南山及相关领导的专车,在广医师生热烈迎接钟南山的人潮中,李秀婷高举手机十几分钟,拍下钟南山与师生分享“走红地毯”趣事的短视频,以强劲的冲击力引爆全网。在“南方+”客户端内点击量20万+,微博播放量超1 240万,相关话题讨论数超4.3亿,成为微博“热搜”与当日微信热点第一。
从此案例可见,无论学界和业界对主流媒体是否介入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已有共识。短视频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但新闻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没有变。优质短视频要具影响力,还需找准切入点和抓住时机连接用户。总之,当今的新闻短视频,既具有原有的新闻作品的特性,饱含媒体人对新闻的执着追求,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创意性,是借用智能手段生产和传播的融媒产品,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媒体人既要坚守作为记者的定力,同时又要有产品经理人的意识;既要打造好主流媒体自身的可控平台,又要善于借助各类平台广泛传播,以达到形成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目标。
因此,在媒体融合大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必须快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采写方式,必须从强化用户、技术、互动三方面的意识入手,顺应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发展规律,全面提高业务水平。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发现和收集新闻线索,然后定向采集,通过纸媒或电视、电台单向传播,读者或观众接收到的信息是被动的,强调的是“受众”意识。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媒体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各种音频、视频新形式及促销手段,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哪家媒体的新闻产品用户注册数、浏览量、转载量、活跃度高,哪家媒体影响力就大,此时“受众”观念逐渐被“用户”概念替代。
新闻工作者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树立用户意识,构建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了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用户的关注点,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重大主题的报道要在网络宣传上创新,广泛运用微视频、微博话题等网络产品来引领新媒体舆论场,激发网上正能量。在十九大宣传报道中,新华网360度交互产品《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全网点击量达1.1亿,新华视点微博“领航中国”“十九大时间”等话题,以超过30亿的阅读量创造了新华社法人微博话题阅读量“峰值”。
其次,大政方针的宣传要善于运用鲜活生动的网络语言,准确而贴近地表达,潜移默化地开展舆论引导,比如“敲黑板”“划重点”“硬核”等网络语言更适合在新媒体上使用,更好地与网民共情,增强网上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第三,新媒体平台可以让用户更加快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更便于收集民情民意,开展工作。运用好网络平台,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只有抓住“用户”,才会扩大影响力,提高传播力。
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采编制作环节,从开始的图文时代转向移动直播、H5应用,目前图文、视频、音频、数据图表都能动态化呈现,短视频产品更受欢迎。全媒体采编平台构建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应用,走在前列的媒体都开始尝试应用机器人写稿、无人机采集、虚拟现实等技术。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技术引领意识,了解什么样的新闻采用哪些新技术手段可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才能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找到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上文提到,短视频真正让新闻工作者感到危机,但2020年以来,短视频在我国主流媒体已基本完成阵地布局。短视频以其贴近呈现、编辑灵活、易于传播等显著优势,成为主流媒体产生爆款最多的新媒体杀器。特别是在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复杂舆情引导和重大主题宣传方面,短视频已成为最广泛的报道形式,并创下了有目共睹的业绩。可以说,对于深受流量困扰的主流媒体来说,短视频为当下提供了不可忽略的突围条件。新闻工作者要更多地理解短视频生产机制和传播逻辑,有效提高短视频内容与技术的适配性。在2021年两会报道中,5G、人工智能、MR等技术组合成众多黑科技产品,为短视频新闻报道创造了无限可能。技术手段丰富,意味着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创作形式和风格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还有一个独特优势和显著特征就是“互动性”。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将互动意识渗透到生产、传播各个环节,加强同用户的互动交流。通过应用新技术,来自用户的需求、反馈可以更及时地体现在生产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把这种互动运用好,从而提高新闻信息产品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增强用户黏性。
目前,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新闻工作者要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意识,要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用网”作为一项基本功,把“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作为互动的重要途径。新闻工作者要学会利用网络信箱、论坛、留言板、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渠道,及时广泛收集网络舆情。通过这种互动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最基层的声音,才能跟上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新闻理想”得以实现。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报业中热点新闻最有可能来自于微博、微公号或短视频,传统的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很有可能因在某网络平台上的官方发布,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在融媒体时代,想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仅有文笔已远远不够,只有转换成互联网思维方式,增强“用户”“技术”“互动”意识,学习掌握新媒体发布形式和规律,会使用“十八般兵器”,成为全媒型新闻工作者,才能适应融媒的发展,适应主流媒体的变革。作为文化和新闻的重要输出者,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继续占领媒体舆论阵地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