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所谓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所谓碳中和,是指对社会上的企业、团体与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对地球生命系统形成威胁,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从我国资源禀赋看,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能源“以煤为主”,而煤又属于碳排放量最为显著的能源类型,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成为迫切所需。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时间表所树立的“双碳”目标,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已成为我国长远发展规划中的明确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人民谋幸福”,选择在手中,责任在肩上。推进“双碳”工作落地见效,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这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息息相关。新的征程上,必须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在更高水平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行动在先,互鉴为要。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共促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全球环境和人类共同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坚持系统观念,在推进工作中注重整体性、协同性,把握和处理好“双碳”工作的四对关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现实中,有的地方在“碳达峰”前“碳冲锋”,有的地方踩“急刹车”,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拉闸限电”、不排放,而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变,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总体上看,加速碳减排会压缩我国的发展空间,推进“双碳”工作,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安全。
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坚持站在全局谋一域,从整体上规划、从更高层次协调,自下而上为依据、自上而下为约束,确保形成合力。但同时又要认识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一体推进,不能简单层层分解和摊派任务,而是要立足各地区资源分布、战略定位、技术水平等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既不各自为政,也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不到30年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场硬仗。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坚持久久为功,既要制定远景目标和长远规划,也要设置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以长远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又以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既要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也要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坚持两手发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作用,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领域聚集,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积极推动这项工作落实落地。
推动能源革命,首先要在策略上尊重客观规律。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以煤电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在近中期难以改变,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道路,利用绿色技术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向多元化发展转变,提高能源的供给保障能力。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范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重点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科技创新是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我们要围绕“双碳”工作目标,合理规划财政支持政策和支出规模,在政策上调整优化、集成创新,在资金上统筹整合、加大投入,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支持政策要目标明确,资金安排要优先保障清单项目。全力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增产上量、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引导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等,在推进工作中,注重“精准滴灌”和可持续运行。
现行税制中,与生态环保相关的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等,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体系,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全面实施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对成品油征收消费税、开征环境保护税、实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优惠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面对新时期绿色低碳发展任务,我们要持续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不断创新完善税收政策组合,既要注重对生态保护、创新发展的激励,也要强化对破坏生态、粗放发展的约束,多策并举支持推进“双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市场机制是关键。我们要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各类资源和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优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把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激发市场主体开展绿色投融资的内生动力。
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10多年来,绿色采购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措施和执行机制不断完善,并产生了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但仍存在效率不高、力度不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更加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分门别类制定绿色低碳采购需求标准,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应用,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绿色采购,压实主体责任,盯紧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对“双碳”目标的促进作用。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当前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资金投入和实际需求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我们要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钱花在刀刃上。一方面,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推动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在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域全覆盖,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研究,增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本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信心,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顶层设计,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双碳”工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