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粤
财税金融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在经济多元化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有效衔接,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整个改革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效的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不仅是政策的运用问题,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秦皇岛市当地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制度,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阻力。面对机遇和挑战,要切实贯彻党中央的“防疫情、保经济、保发展、保安全”的指示,秦皇岛市如何深化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融入发展大格局,支持国家战略具有深远实际意义。
基于秦皇岛市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求,为了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职能作用,优化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构建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秦皇岛市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秦皇岛市的地方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可持续面临巨大压力和负担。因此,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对于实现秦皇岛市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完善财税金融制度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中,财税、金融体制的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秦皇岛市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应立足于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对其进行持续的调整与变革,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1.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秦皇岛市财政部门不断创新,全面推进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强了对预算的管理,使其财务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项目经费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财政的管理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立并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提高了资金统筹能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确保支出快、使用快、见效快。要继续加大对存量基金的盘活利用,对已有2年以上未动用的结转基金,按照有关程序予以统一安排,对不足2年的结转基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秦皇岛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财政管理得到加强,收支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杠杆效应。
2.税制改革稳步推进。秦皇岛市不断创新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及时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税收成果,实现了收入总量的稳定增长和税收质量的持续提升。大力开展不良税收行为整治,使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税收结构不断优化,税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注重统筹整合,积极培育税收增长点,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收支实现了总体平衡,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稳中向好发展。
3.金融工作有序开展。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投融资工作成效显著,加强对当地的金融扶持,鼓励交通运输、零售、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积极争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贷款,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市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金融服务经济能力及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1.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秦皇岛市财政收入支出不对应,保市场主体投入需要大量资金扶持,导致了财政收支不平衡,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加大。其中,政府的自身消费上,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占比较大,而在公共服务部门中的投资供给比重则相对较小。由于政府支出短期内效益不显著,财政自给能力不足,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与自身财政水平不匹配,从而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风险。财政体制改革缺乏公共服务理念,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划分不清,导致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上存在差异化和随意性。财政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
2.税制改革方面。由于现行税制不够完善,税制中存在大量的流转税,严重地制约了各个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热情,加之我国的税法法规观念较弱,导致地方在征缴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税收法律制度未得到充分贯彻,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压力。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后,相关税种收入增速放缓,对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的调整。减税降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在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打破政府收支平衡,提高政府负债水平,给政府带来经济冲击。
3.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金融机构缺少现代金融理念,服务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对中小企业有效的金融服务、融资制度和创新能力。中小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相对滞后。一些金融产品很难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部分企业资金紧缺,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监督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国银行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预算执行管理。要加强对政府财政工作的监督,要把预算的编制与绩效评估有机地联系起来,要把预算的评估范围和水平不断拓宽。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清理整合专项资金,明确盘活用途,集中统筹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方面的支出,急需的重点领域要加大力度发展。
2.健全财税金融改革的行政审批制度。在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完善财税金融改革审批制度,确保财税金融审计公开透明,从而使改革政策的运行更加有效。第一,财税金融审批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能转换,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重视企业覆盖面扩大问题,加大建设力度,使社会资金更多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项目资金需求。第三,从政策角度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善当前的融资模式,进而控制成本与风险,保证改造资金充足,为秦皇岛新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3.完善健全财税金融市场机制。要加大财税金融规模,引进民间资本,提高融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保持融资渠道的畅通。要使财政在市场和资源分配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构建动态化、差异化的良好竞争机制。
数字金融经济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根本特征,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兴的、面向未来的经济形式,其主要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超出了物理和时间的局限。通过互联网平台、数字平台,可以实现线上创造收入。比如新兴“网红”,创意只要是得当的,就能在“快手”“抖音”等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创造数据流量,赚取利润,这就是新经济数字化、金融化趋势叠加后的不确定性挑战。
秦皇岛市之所以能在新经济形态下构建科学的财税金融体制,这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的完善程度密不可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市场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需要科学财税金融体制的保障和支持。建立健全的财税金融体制承担着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
1.预算制度方面。在预算制度改革进程中,秦皇岛市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提高,预算的法制化同步增强,尤其是预算完整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从预算功能方面仍需增强宏观上配置资源的能力,仍有修正调整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财政资金、资产、自然资源等方面要加强财政资源整合,并将其运用到经济、教育、卫生、就业、环境等多方面,以提高财政的整体效益。
2.税收制度方面。快速发展的新经济需要新的税收理论和税制改革作为后盾,当前我国“3060”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这就给税收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碳税问题可能会成为国际税收新的壁垒,而且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对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产品进行征税,那么碳排放税将直接影响到虚拟碳市场和碳金融体系的建立。随着全球化数字经济的发展,国际税收分配规则将出现新的特征,税收转移和税基侵蚀将被重新制定。在这基础上的新理论,构建新税制,实现征管转型,以迎接新的挑战。
3.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很重要,中央推行新的税制政策,秦皇岛市就是负责推行落实的一个地方,国家正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就出现了人口的流动,如果资金、转移支付、公共服务不能跟人的流动匹配起来,不能跟新的人口布局相协调一致起来,那就等于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因此,在人口、家庭面临迁移时,财政资金的分配、公共服务的供给都需要现代化财政的支持,这样才能打造基层财政数字化改革区域平衡发展。
一是以安全为底线,有效控制风险。围绕秦皇岛市新兴支柱产业、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等领域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和债务规模,特别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使债务与投资的有效性紧密结合,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抓早抓小、提前处置,牢牢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金融资本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上,为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更好地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工作部署。
二是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巧妙运用货币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将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而不改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消除缴纳增值税对企业资金支付过快过多的影响,保证经营资金周转,防范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改善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使“稳增长”的财政政策尽快见效。通过对世界各国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实践经验的比较我们发现,只有在当前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大目标”,同时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优势。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国债规模、财政支出、投资等方面政策的实施、可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要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三是统筹财政资源收支,以减税降费为主导。在收入层面上,整合的资金既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还包括了其它类型的收入,增强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联动效应,从而扩大有效税基,形成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从支出角度看,统筹财政资源应注意结构的优化及效率的提升,使支出安排更好地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供有力支撑。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四是建立财政、财税、金融相互传导的适度畅通机制。随着经济的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财税、金融体系将会更加顺畅,财税和金融的交互作用会得到加强,财政政策的外溢效应将与财税政策联动。加强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投资、消费、土地、市场准入、节能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运用财政杠杆,增强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联动效应。完善政策传导机制,更多采取贷款担保、融资增信、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等市场化手段,促进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配套联动。
深化财税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是投融资机制、行政管理机制、财政管理机制的改革,更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事关秦皇岛市经济增长效率,不仅涉及区域经济发展、财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加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监督管理,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事关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打造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实现“十四五”和2035的远景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