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青,康 婕,涂 艳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a.人文艺术学院;b.财务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1772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很有限,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忽视了环境对于经济的意义。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也逐渐被打破,人类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免费馈赠,长此以往,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或者滥用,环境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有所行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走绿色发展路线的浪潮。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我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充分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1)李娟:《量化分析视角下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及改进》,《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年第12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从全人类的生存角度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表明人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体一直都是相互影响、彼此共生的,在平衡中相互制约,这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的思想,也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能罔顾生态环境状况,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框架中,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021年7月,海南省发布《海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文件。该文件是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来发布的首个重点关注农业农村规划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文件。按照文件中的规划设计,海南在“十四五”建设期间,将会重点关注南繁育种、城乡融合发展、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农业农村开放建设、高质量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致力于高质量打造全球热带农业中心、乡村振兴样板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村深化改革试验区等“一中心三区”。未来五年中,海南省将重点落实“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以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自贸港特色优惠政策,力争不断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与改造、农业农村的机械装备完善与升级、“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海南本土农业产品品牌,推动海南农业的高质量较好较快发展,加快建成海南优质的农业产业园区,并进行智能化、数智化的升级与改造。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端,是中国跨纬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夏天较长,几乎没有冬天,光照比较充足,雨热同期,年降水量1 500~2 500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 780~2 600小时,为海南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而且海南岛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全年均可耕作,适合栽培的庄稼种类繁多。海南也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可以将农作物育种周期从6~8年缩短至3~4年,非常适合开展南繁育种(2)符国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比较优势与建议》,《生态经济》,2020年第36期。。与此同时,海南岛四面环海,在发展农业上具有天然的屏障,构成了一条动植物疫病防线,而且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区域。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聚焦生态优先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部署与推进,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优先的战略实施计划,包括“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等,并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养生态文化”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该活动力图全力以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将农民的生活家园打造得更加优美迷人,让绿水青山恢复本来的样貌。这一战略安排不仅为全国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同时也为海南全省范围内的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持续进步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措施来看,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治理农村地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入手。将平日里脏、乱、差的街道卫生进行彻底清扫、整顿;修建有自来水管道的公共厕所;设置垃圾回收站,并安装有垃圾分类区别的垃圾桶、垃圾箱等垃圾回收设施;设置专门的保洁与环卫岗位,安排环卫人员定时、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并对街道、公共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进行打扫与整理,确保公共环境的清洁与整洁。其次,海南省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生态环境,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修路,修建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在街道绿化带进行植被覆盖与美化,开垦荒地并进行绿化改造等措施,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再次,在做好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基础上,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农民群众转变思想,促进农业企业产业升级,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入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综上,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海南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创造了绝佳条件。近几年来,海南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效应、产业集群效应、农产品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高效率的热带农业道路。丰富的热带农产品体现出巨大的生态价值与经济潜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在保障民生、促进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可扩大出口创汇、为食品及轻化工产品提供原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的重要性直接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及其经营管理方式的优化升级与不断完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农村企业展开研究。杨仪青将农村企业定义为:生产经营地处农村地区,多为利用某种劳动材料,按照自主运作、自给自足的方式,以生产、加工、流通等方式进行商品、农产品生产或与农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3)杨仪青:《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生态经济》,2017年第10期。。
海南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决定了海南农村企业的特殊情况,因此需要根据海南的现实情况对海南农村企业进行界定。近年来,海南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吸引了大量“北方候鸟”前来旅居,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4)李淑娟、王彤:《滨海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岛内原本用来耕种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且投资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比例总体较低。特殊的发展现状让海南的农村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认为,海南农村企业是指从事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及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包括两种类型。第一,“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以家庭承包制为基本内容,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如农机、化肥、收割服务者)自愿联合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该类型下的合作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合作,主要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成员只以出资为限来承担责任,风险小,能够实现合作共赢。早前独立的家庭农场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不涉及合伙,形式简单且结构单一,这种形式主要依靠个人力量,对农场户籍要求严格,束缚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才聚集,缺乏竞争力,同时一旦经营失败,需要以整个家庭财产来对外承担责任,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发展“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企业比家庭农场更具优势。第二,农村企业。该类型的企业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购销和涉农服务的公司,具备相对完整的企业架构与人员构成,有相对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运营体系。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型的企业向农村企业的转型,不但是企业形式的改造升级,更是农业产业整体的转型和水平的提升。在农村企业模式的运行下,对农民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并就此产生了一批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1.“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为萌芽期(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期)、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1949年10月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及复兴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并废除了人民公社等制度,国民经济开始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一系列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重要新变化。但是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和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出现了暂时性市场失灵,即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它的上游(农业投入物和服务供应商)和下游(农产品加工营销商)之间交易成本畸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具有很强专用性的农业投资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投入物无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市场;农产品市场垄断、农户上下游交易存在原料信息不对称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等。随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始不断正向发展。
一些发展质量高的农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些农业合作社的业务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海洋捕捞、农机服务、冷藏运输、加工业等,对推动海南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助力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给海南推行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2.农村企业
近几年,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国家每年都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三农”发展相关政策。为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充分利用联农带农优势,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大了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大力扶持农村企业,使其得以不断做大做强,也因此催生出一些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5)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经济地理》,2016年第3期。。龙头企业能更好地把产业优势集中起来,带动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共同发展,有助于各地建立以龙头企业作为先锋、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分工明确的农业产业化经济体制,形成“培育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正向循环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截至2022年1月,海南的农业龙头企业有22家,具体涉及橡胶、绿色热带水果、水产等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等领域可以创设一批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指南,通过技术培训、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户采取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龙头企业还能够和村集体直接对接,整合土地、设施、环境、生态等资源,更好地将生产要素融入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并借助各类要素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节约企业经营成本。农业要素的整合,体现出局部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了地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加速企业飞速发展。
1.茄苪村的新农村建设
茄苪村一直以来都是海口市美兰区比较贫困的村庄,村民的收入来源以种植橡胶为主,有部分村民从事渔业养殖,但是收入来源不稳定,经济条件和经济状况很不理想。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以及多位驻村干部的帮助和带动,村民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农业产业已经不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能满足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积极转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且能够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打赢精准扶贫的脱贫攻坚战,美兰区政府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战略布局,以期为每个村打造一个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产品项目。莲雾是一种较为名贵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且经济价值较高。美兰区政府派人实地考察发现,茄苪村适合种植莲雾。自此,茄苪村集大力、尽全力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发展莲雾种植产业,并通过三江镇的整体规划与整合布局,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茄苪村还充分利用全村扶贫资金150万元发展莲雾种植周边产业,重点发展了休闲旅游、共享农庄、农业生态观光园与水果采摘园等休闲旅游配套项目。
2.石山镇的“美丽乡村”建设
石山镇是海口市最著名的自然村落群之一,位于火山口地质公园的西南方,地质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有丰富的火山石地质资源,主要盛产椰子、香蕉、西瓜、菠萝、荔枝、番石榴等热带水果,还有黑豆、水稻、木薯等主食,以及石斛、橡胶、柠檬草、可可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有多个传统的中国村庄群和一个现代的文明生态示范村。早期,由于运输成本较高、品牌认知度较低和缺乏多样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较低。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石山镇以后,石山镇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带领下,开始注重开发互联网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如石斛、风信子、有机蔬菜等)和乡村农业旅游,扩大作为重要经济收入来源的石山乳羊和山地鸡的养殖,先后建立了几十个省级先进农业产业园区,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以高要求、高标准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力,慢慢打造出具有热带特色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转型。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想要将在传统模式下经营的主要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的小规模农户发展为按照企业经营方式运作的农村企业,核心环节是将农户与农业市场充分对接,跨越市场空间的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容量,积极推动作坊式的农户进行生产的转型,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实现经营模式的发展与改变。而小规模农户自身难以完全实现这种对接,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组织的力量,形成以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这种联结的内涵是农户生产与最终产品市场的联结、农户生产与中间产品市场的联结、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和销售的联结等。
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农村企业的规范发展,可以从农户、农贸市场、农业龙头企业三个方面入手。现阶段,海南的农贸市场,尤其是大型的成规模的农贸市场很少。建议根据海南农产品生产的地理分布,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指标,将生产指标细化到区域,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为分配依据,适度开发生态价值,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最大程度地惠及农户。鼓励农户多参与规范的市场体系的建设,并给予更多的惠农政策。政府应对农村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规范发展,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架构、物资供应与物流管理体系,努力做到集采集供,统一调配,降低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结合海南城乡一体化活动,加快建设生态农村,并以生态农业为主要产业结构,发展与农业结合度较高、污染水平相对较低的工业,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水产养殖方面应以生态养殖为主,适度养殖,以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引进适合本地区生态发展的农业品种,培育并壮大优质热带农产品的品种规模;发展本地优秀品种,稳定优质果品的产出;积极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务。
政府应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媒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营造保护环境的气氛,倡导绿色文明旅游,多角度、多方位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海南有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通过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来强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后劲;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6)韦福巍、黄荣娟、朱慧芳:《省级区域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研究——以广西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4期。。政府要适时抓住机遇,大力开发生态旅游,让人们在饱览大自然美景的同时,锻炼身体、陶冶性情、获得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同时保护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
海南的农村企业发展离不开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对该类型企业的金融投入。受到人均耕地面积小以及农户家庭本位思想的影响,海南农村的土地流转相当缓慢,这对推行农业企业化非常不利。完善土地流转,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农户对土地的拥有权。土地是农村稳定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规定农户对土地拥有30年的承包经营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征用农民拥有的土地而没有等价的补偿。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土地的承包、出租、交换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自愿的原则,坚持等价交易。三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并完善对土地流转的规范和监督。
推动海南农村企业的发展要有资金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只有科学合理、持续不断的投入,海南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技推广才会更好地实施与落地。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拓宽农户的资金引进渠道(7)王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第2期。,因此亟须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完善的信贷体系,持续不断地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入。此外,还需要帮助农村企业强化管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合理增加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
海南农村企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海南农民带来较高的收益,还关乎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