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境下新闻编辑价值取向与知识范式的转型
——兼谈马工程教材《新闻编辑》的创新

2022-03-23 16:16曾庆江
关键词:新闻编辑工程

曾庆江

(苏州大学 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新闻编辑是将新闻稿件以合适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打通主创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工作,在新闻业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尽管稿件质量是决定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新闻编辑往往更能够发挥点石成金的效果,而且还在前期的新闻策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层面上看,“新闻编辑”当仁不让地成为高校传媒教育中的重要业务课程。不管媒体怎么发展演进,新闻编辑始终是新闻传播类专业“采写编评”四大核心业务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鉴于我国现有的新闻传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闻编辑”课程的总体指导思想显得非常有必要①目前公开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的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有《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中国新闻传播史》《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等6部,其它相关教材仍在陆续编写中。。它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把握方向,从而为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编辑》②《新闻编辑》编辑组:《新闻编辑》(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为简略起见,本文将其简称为“马工程《新闻编辑》”,凡是引自该书内容,不再另外注释,只随文标注页码。就是应时代之需的一本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教材。经过几年时间的检验,我们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新闻编辑的价值取向和知识范式在新语境下的发展与转型,体现了新闻编辑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指导当下的新闻编辑实务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新闻编辑价值取向与知识范式转型的新语境

(一)新闻内容生产与融媒体传播语境

在任何时候,新闻的内容生产都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在当今“融媒体”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时代也是如此。可以说,“内容为王”在任何时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使得新闻编辑工作必然以新闻内容为基本前提,这是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赋予新闻编辑工作的共性。

但是,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播格局早已经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要想有更理想的传播效果,必然要思考、定位所处的传播语境。如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相互取长补短、互融互通基础上形成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等融媒体语境,是新闻编辑面临的时代症候。马工程《新闻编辑》就是立足于融媒体传播语境下对新闻编辑的重新定位与思考。编写者开篇明义:“在网络与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及传媒业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入而广泛。尤其在网络社交媒体兴盛之后,网民直接参与新闻传播,社会舆论日趋复杂。”(第1页)这使得马工程《新闻编辑》现实针对性更强,更有实践指导价值。

(二)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与价值同构

在新的语境下,传播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各种门户网站外,自媒体也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作为大众媒体要担当起社会环境守望者的功能,还是非主流媒体莫属。甚至可以说,越是复杂的传播环境,主流媒体的功能和地位越是重要,因为它需要担当起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功能。“主流新闻媒体如何在激烈的话语竞争中保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第1页)从这个层面看,新闻编辑的作用是自然不容忽视的。

因为传播效果的需要,主流媒体呈现出新闻内容生产与价值同构的特征,而这进一步凸显了新闻编辑的重要性。在新语境下,新闻编辑不能仅仅定位于新闻内容的选择与把关,更应当和传播价值、传播效果对接起来。这无疑对新闻编辑的价值取向以及知识范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工作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规范,并且随着技术与媒体的变革不断发展和创新。”(第1页)马工程《新闻编辑》将编辑理念和编辑技术对接起来,正是这方面的体现。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趋势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在最近十几年备受关注,“融合是新的传播环境下各级各类媒体的必由之路”①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6页。。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中央再次提出“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程度将越来越深,融合效果将越来越明显。“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如何用好新技术,通过人机协同进行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更好地位公众服务,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在技术发展的推进下,新闻编辑业务出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趋势。”(第18页)

在这种情况下,马工程《新闻编辑》强调,新闻编辑将更加重视对用户数据的应用;更加重视用户体验;更加重视线上、线下结合;更加重视策划,并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这些都使得新闻编辑在业务上和先前相比都有了很深的拓展。

(四)新时期舆论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传播环境,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更显迫切与重要。合理利用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从而达到压制乃至消除舆论杂音,属于时代之需,更属于发展大势。

在我国,因为管理体制以及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大众媒体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指导,这样才能做好相应的舆论引导和价值导向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是新闻编辑工作的行动指南。”(第5页)马工程《新闻编辑》立足于我国大众媒体发展态势以及国内外传播环境,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很好地融合起来,既把握了时代之脉搏,又彰显了科学理性精神。

二、马工程《新闻编辑》编辑观念的发展

(一)新闻编辑业务和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由于媒体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和影响,我国的新闻编辑业务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集中于报刊业。随着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再加上现在处于媒体深度融合阶段,新闻编辑业务在最初的报纸编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音频、视频编辑与文字、图片、版面编辑齐头并进,相互影响和促进。伴随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探索,新闻编辑业务改革一直向前推进,编辑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微博编辑、数据新闻编辑、视频编辑等新的编辑岗位。与此同时,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也从单一的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生产模式转向融合新闻生产模式。新闻编辑的技术工具和操作手段更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和发展。可以说,新闻编辑无论从理念上讲,还是从技术上讲,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

鉴于新闻编辑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学术界很早就展开了相应的理论探索。如梁启超就曾在《申报》撰文提出办报四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①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1901年12月21日。,这是对当时报纸编辑业务的高度总结,直到今天依然对编辑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后,徐宝璜主讲的“新闻学”开设了“新闻之编辑”专章②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可见对新闻编辑工作相当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翻译引进了苏联学者对新闻编辑进行探讨的相应著作,成为指导我国新闻业务的重要理论。

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各类高校先后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新闻传播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作为主干课程的新闻编辑学在教材编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如郑兴东等人主编的《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叶春华的《报纸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是上世纪80年代最早、影响最大的教材。新世纪以来,又有吴飞的《新闻编辑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蔡雯的《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许正林的《新闻编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等在学界和业界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新时期以来,新闻编辑业务和新闻编辑理论研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高度。马工程的《新闻编辑》是在荟萃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而取得的新收获。

(二)马工程《新闻编辑》与先前同类教材的关联性

包括马工程《新闻编辑》在内的同类教材,它们充分吸纳既有研究成果,结合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且彰显如下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从微观编辑业务研究发展为宏观编辑业务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术界对于新闻编辑的研究总体上仍然体现为两个方面,即微观新闻编辑业务和宏观新闻编辑业务,而且体现了从微观新闻编辑业务研究向宏观新闻编辑业务研究发展的趋势。

如在微观新闻编辑业务方面,相关教材都不同程度上谈到内容的选取、标题的拟定、图片编辑、版式设计等各个方面,很好地彰显了作为新闻编辑的把关人本色与作用。在宏观新闻编辑业务研究中,则更关注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与能力、媒介定位、新闻策划与组织等。

应该说,对新闻编辑业务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以及新闻业界对“新闻编辑”这一职业功能认定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不少人认为新闻编辑只是一个简单的“为人作嫁”的技术活。新世纪以来,大众更多是从广义上理解和定位新闻编辑的功能,因此对其研究就逐步从微观过渡到宏观层面。这种发展转变一定程度上是对编辑功能的再定义,提升其在新闻业务中的定位。

2.从单一的报刊编辑发展到多媒体编辑

新闻编辑学与新闻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呈现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在新闻编辑研究中也得到鲜明体现。在众多的新闻编辑学教材中,最开始的编辑就是指报刊编辑,定位为校对、排版等基础性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入了广播电视的相关工作,即音频、视频等的编辑工作,以及栏目设置安排等。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融媒体成为时代之需,这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马工程《新闻编辑》中,就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解说“多媒体新闻编辑与互动管理”,可谓是应时代之需。

从报纸编辑发展到广播电视编辑再到如今风生水起的多媒体编辑,虽然其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对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要求始终如一,这也是宏观新闻编辑业务的研究范畴。可以说,对新闻媒体发展的密切关注,是新闻编辑学研究的内在规定和要求。

3.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回环往复

新闻编辑学的发展和新闻媒体发展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但是,无论新闻媒体如何发展,新闻编辑学的研究始终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回环往复过程。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新闻编辑学必然要相应的理论为基本前提和指导思想,这是建构科学体系的必然要求。而以理论呈现的新闻编辑学需要在实践中接受媒体操作的检验并指导媒体实践,这是新闻编辑学之所以能够得到业界认可的底气。同时,新闻编辑学作为一门与新闻实践对接密切的课程,又必须将最新的新闻实践囊括其中,进而修正和完善相应的理论,从而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进行研究。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使得新闻编辑学这门对新闻实践指导极强的课程日趋科学、完备,从而兼具理论和实践特色。

(三)马工程《新闻编辑》对同类教材的拓展

马工程《新闻编辑》在先进思想的引领下,作为体现新闻编辑业务最新研究成果的理论总结,与先前同类教材相比也彰显了自身的特点,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

1.充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根本性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工程教材《新闻编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其中,将其作为新闻编辑业务的指导思想。这与先前一些同类教材中过于强调新闻业务而忽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做法无疑是一种纠偏和强化。这也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推进马工程教材编写的初衷。“编辑工作对保障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新闻编辑应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努力解决好业务发展中的具体矛盾和问题”(第5页),这可谓是马工程《新闻编辑》的出发点。

2.将政治性与专业性紧密结合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这要求新闻编辑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唯有如此,才能不至于将新闻编辑纯粹当做一个技术性工作。马工程《新闻编辑》中,在谈及新闻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时,分别从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法规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表述,而且,政治素养位于其它素养之前,缺少政治素养,其它素养再高,也很难保证新闻媒体方向的正确性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3.将新闻编辑理念和新闻技术发展相结合

在新闻编辑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时,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技术工作。随着对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新闻编辑开始被视为彰显效果的一种手段,上升到理念层面。马工程《新闻编辑》将编辑理念和技术发展结合在一起,无疑体现了新的时代新闻编辑思想的进化。在马工程《新闻编辑》中,编写者特别强调新闻编辑工作的六大基本原则,即政治性、思想性、真实性、客观性、应用性、服务性,将其作为编辑理念的出发点,从而很好地指导编辑操作技术和技巧。

4.将新闻编辑与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有实际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编辑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工作,而是需要深度融入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在新闻生产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在马工程《新闻编辑》中,编写者并没有孤立地看待编辑工作,而且将其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对接起来,从而夯实了新闻编辑的价值与意义,也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让青年学子认识到,做好新闻工作,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合适的。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马工程《新闻编辑》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编辑业务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是新闻编辑业务的指南。在新时代,新闻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担负着内容生产任务的新闻编辑,其思想水平以及专业能力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新闻传播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把关人,新闻编辑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立场和态度,并进而影响社会公众。因此,马工程《新闻编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落实到具体业务中,并着眼于新闻媒体实务发展,比如近几年就努力把握“媒体融合”和“移动传播”两大主流发展趋势,从而解决新闻编辑业务发展中的具体矛盾和问题。

(一)坚持把党性原则落实在新闻编辑工作中

新闻编辑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政治把关意识,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要在新闻媒介定位、新闻内容生产、新闻传播管理以及与受众交流等各个方面,自觉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做好党和人民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以高水平的新闻报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马工程《新闻编辑》指出:“新闻编辑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政治把关意识,要在新闻媒介定位、新闻内容生产、新闻传播管理以及受众交流等各个方面,自觉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做好党和人民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以高水平的新闻报道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第6页)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新闻编辑要重视通过新的传播渠道和载体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对媒介用户的数据分析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和心理变化,不断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服务性。”(第6页)同时,马工程《新闻编辑》还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第6页)唯有如此,我们的主流媒体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认可,才能真正守住思想舆论领域中的“红色地带”,并努力做好“灰色地带”的转化工作,最终让“黑色地带”无法藏身。①曾庆江、陈国泉:《把握好舆论引导中的“三个地带”》,《新东方》2019年第6期。

(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事实是新闻的立根之本。按照新闻规律来办事,才能保证新闻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并引导社会向更好方向发展。但是因为各种复杂原因,“后真相”使得新闻媒体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也对新闻媒体人尤其是新闻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要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相统一,既要尊重客观存在,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又要善于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第7页)新闻编辑只有尊重新闻规律,才能真正让新闻作品抵达真相,对人民大众产生相应的熏染作用。

(四)加强舆论引导的责任意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②《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在当前媒体环境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是时代之需。“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批评性报道,编辑都要充分考虑报道的社会效果,以服务大局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建设性立场做好选题策划、内容把关以及与受众的交流互动,争取最佳传播效果。”(第7页)只有以责任意识压实新闻编辑的相关工作,才能最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五)遵守新闻职业伦理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律,规范编辑行为

当前,我国对主流媒体的管理基本上遵循“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因此,在经营管理上参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进行,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闻人或者媒体机构借用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权力寻租”,这是对媒体形象的极大损伤,也使得媒体人一定程度上被“污名化”。马工程《新闻编辑》明确强调:“新闻编辑在面临利益冲突的时候,要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严禁参与媒体的各类经营活动,不得利用发稿权、版面处置权为编辑个人或所在的媒体谋取私利,避免出现‘变相广告’‘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不良和违法现象。在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第8页)这一观点,无疑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六)正确处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改进传播效果

在新闻报道中,内容是根本,形式也非常重要。在当前多媒体语境下,接受者也从以前的受众变成今天的用户,“浅阅读”成为必然趋势,对媒体形式的关注必然是越来越紧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为形式的重要而可以忽视内容的重要性。只有坚守“内容为王”“用户至上”,并“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打造持久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要善于把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追求报道的深度、广度、信息含量以及对受众的针对性、贴近性、服务性,也要追求新闻表现形式的生动、新颖、活泼,努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不断改进新闻产品的用户体验,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第8页)

四、马工程《新闻编辑》的价值理念与内容构成

相比而言,马工程《新闻编辑》在价值理念与内容构成上有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价值取向和知识范式的转型,从而在保证其学术品格的同时,强化其实用性,与媒体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

(一)价值理念

马工程《新闻编辑》在价值理念上充分体现了政治导向、专业技能、理论素养、实践操作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

1.将政治引导和专业技能相结合。这种做法,能够在充分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基础上,很好地体现新闻媒体的政治性和导向性。任何时候,用宣传理念代替新闻规律,或者以新闻规律为前提忽视宣传的重要性,都是失之偏颇的。马工程《新闻编辑》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不忘新闻编辑工作中的政治引导,是符合我国大众传播实际情况的,也把握住了新闻编辑工作的根本。

2.将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相结合。《新闻编辑》以新闻业务为研究对象,因此与业务技能结合非常紧密。马工程《新闻编辑》能够很好把握新闻编辑工作的实际发展,体现与时俱进的特色。同时,作为立足于新闻实践基础上的总结,马工程《新闻编辑》体现出相应的理论素养,不仅对新闻编辑的研究历程做了全景式的描述,更高屋建瓴地对新闻编辑的内容与性质、新闻编辑人员的理论素养与业务技能进行了概括,体现了相应的理论深度。

3.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操作能力。关于新闻业务,不少新闻传播学教材依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因此总是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马工程《新闻编辑》结合媒体发展的最新状况,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转化为业务操作能力,能够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第五章谈及“新闻稿件的选择标准”时,马工程《新闻编辑》就分别从“新闻价值标准”“宣传和社会服务标准”“法律和新闻规约标准”“媒体适宜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4.将编辑业务和媒体技术发展相对接。新闻编辑看上去是一个比较静态的工作,但是实际上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马工程《新闻编辑》除了讲述传统意义上新闻编辑业务的相关技能外,还专辟一章“多媒体新闻编辑与互动管理”,强化新闻编辑在传受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很好地和媒体技术发展实际对接起来,从而把握了新语境下对新闻编辑业务的最新要求。

5.以融媒体理念指导当下的新闻编辑业务。随着媒体的发展,融媒体理念逐步被大众所接纳并在新闻实践中得到鲜明的体现,移动传播更是成为当前不可逆转的媒体发展趋势。马工程《新闻编辑》在传统的文字、版面编辑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了音频编辑、视频编辑、网络编辑、互动编辑等,彰显了融媒体的本质性特征,这是新闻编辑一个常学常新的业务能力。

(二)内容构成

为了强化新闻编辑研究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特征,马工程《新闻编辑》在内容构成上有意识地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

在宏观层面上,马工程《新闻编辑》主要涉及新闻编辑的内容与性质、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与能力、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等方面。这些宏观层面的内容,是立足于一百多年来新闻编辑研究的实际情况,并经过长时间检验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编辑研究的科学性。如谈及新闻编辑的性质时,强调政治性与思想性、真实性与客观性、应用性与服务性的结合,可以说不只道出了新闻编辑的实质,更是道出了新闻媒体的本质性所在。同时,在谈及新闻编辑人员的基本素养时,具体论述知识素养、理论素养、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法律法规素养等,客观而又全面,总结了成为一个优秀编辑所具备的综合素养,是非常贴近新闻发展实际的。

在微观层面上,马工程《新闻编辑》主要涉及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辑、新闻标题制作、新闻图片编辑、版面设计、多媒体新闻编辑与互动管理等内容。作为一种从传统媒体逐步发展而来的新闻职业,马工程《新闻编辑》从操作层面谈及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技巧,同时结合了大量的媒体案例,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彰显了新闻业务研究教材的本质性特征。

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四向四做”的思想主张,引起强烈反响①吴晶、王思北:《习近平: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新华社,2016年11月7日。。“四向四做”应当内化为新闻传播教育的灵魂:“作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新闻传媒教育应当以‘四向四做’为总抓手夯实基础,以‘准新闻人’的标准来积极勉励、严格要求学生,长期坚守,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从而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良性发展。”②曾庆江:《以“四向四做”夯实传媒教育的基础》,《教育传媒研究》2020第4期。总体上讲,马工程教材《新闻编辑》在充分吸纳前人成果和当下媒体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很好地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政治性和专业性、理论性和操作性结合起来,体现价值取向和知识范式的转型,应当对当下的新闻编辑实务操作有相应的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新闻编辑工程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