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安徽省革命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刘 巍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民革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安徽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遵照中央指示积极行动,在成立地方党部、组织武装暴动和工人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比于国民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进。在反动势力背叛革命以后,共产党认真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开启了土地革命的历史新征程。
共产党;国民党;革命;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国民革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行。安徽是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场,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场域。在这一过程中,安徽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遵照中央指示积极行动,不仅在成立地方党部、组织武装暴动和工人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自身在革命的疾风暴雨中获得了成长,书写了安徽地方党史的重要篇章。目前所见,这段史实在宋霖、房列曙主编《安徽通史(民国卷)》,戴惠珍、王鹤鸣、杨雨润等著《安徽现代史》,童志强主编《中共安徽党史纲要(1919-1949)》等著述中虽然有所提及,但论述不够详实。有鉴于此,本文以《安徽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申报》等材料为依据,考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安徽省革命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以期丰富安徽地方党史的相关研究。
1924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初创阶段,在安徽境内,只有安庆、芜湖等个别地方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至于党组织,发育更加迟滞。直到1923年冬天,寿县小甸集“特支”的成立,才拉开安徽地方党组织成立的帷幕[2]。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于辛亥革命之后就在安徽公开活动。但是,安徽早期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涣散,不仅没有省市党部组织,也很少开展革命运动,社会影响力极为有限,特别是青年党员极少。“五四运动”以后,历次以学生为主力的社会运动,虽然也有国民党员参加,却不能起到领导推动的作用。根据黄梦飞回忆,安徽国民党的老党员,分为柏、管两派,争夺领导权。柏派以辛亥革命后皖军都督柏文蔚为领袖,其骨干人物包括王孟起、袁家声、岳相如等,在安庆曾创办《新建设日报》。管派以辛亥革命时主持过国民党皖支部的管鹏为领袖,其主干人物有陈紫枫、管曙东、凌铁春等,曾发行《民治报》。柏派以军人为多,其中少数人尚能接近青年,所以《新建设日报》的总编辑由共产党员担任。柏文蔚接受广州中央的命令,成立了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柏为军长,军、师总部里面也有一些共产党员。至于管鹏一派,则追逐于升官发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据传,他们曾派一名同志出去做秘密工作,同时又向军阀告密,以至于牺牲了这名同志。事后,他们竟然以此作为工作成绩,找孙中山领取了抚恤金,并装入私囊[3]。由上可见,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国共两党在安徽省的组织发展程度都处于较低阶段,实行合作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开展。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开始,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安徽的国民党左派在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与具体帮助下,坚定地执行了孙中山制订的“三大政策”,把一切革命力量联合起来,从而加速了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大革命时期,安徽的共产党员一般都加入了国民党,通过团结左派,以国民党的名义领导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4年冬,王步文等由上海回安庆,帮助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员,在此基础上安庆成立了3个区党部,第一区党部设在省教育会,第二区党部设在第一师范学校,第三区党部设在法专。区党部下设有十几个区分部,分设在省教育会、一师、法专、一中、高中、女师、女职、建华中学、东南中学、圣保罗学校等,共有党员300多人,其中以一师和法专两校党员为最多,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如杨兆成、陈莹、余良鳌等都先后为革命献身。1925年冬,国民党(左派)安庆市党部正式成立,选举周新民为常务委员,郭士杰、许杰、李竹声、张定武、方兰轩、张浩然为执行委员,7人中有3人是共产党员,4人是国民党左派,充分体现了国共合作的精神。芜湖的国民党左派从1925年起,就在共产党员张秋人等的领导下,与右派(即西山会议派)分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终于把右派头目逐出芜湖。国民党(左派)芜湖市党部于1926年成立,市党部委员先后有李宜春、李克农、王坦夫、杨士彬、周范文、沈天白、禹子鬯、胡浩川、钱杏邨、潘璋、朱庥、佘文烈等,其中有不少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闭幕后,广州国民党中央指派光明甫、周松圃、朱蕴山、沈子修、常恒芳、史恕卿、黄梦飞、薛卓汉、周范文等9人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左派)执委。不久,临时省党部在安庆成立。光明甫、周松圃、朱蕴山为常务委员,沈子修任组织部长,黄梦飞任宣传部长,薛卓汉任农民部长,史恕卿任工商部长,周范文任青年部长,常恒芳任妇女部长。1927年2月,党组织派周骏先回安庆,恢复安庆市党部。当时坚持留守安庆的周范文、葛文宗、许杰、姚佐元、郭诚淑、高纯一等已秘密做了大量工作,准备欢迎北伐军和临时省党部回省;3月,临时省党部由武汉迁回安庆,并发出通知准备召开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有党部组织的,包括安庆、芜湖、六安、潜山等40多个县。3月6日,北伐军到达芜湖,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3月中旬,出席国民党安徽省“一大” 的40多个县市的代表陆续报到,包括周骏(安庆),胡浩川、钱杏邨(芜湖),张从吾(宿县),周传鼎(阜阳),薛卓汉(寿县),严子静(泗县),舒传贤(霍山),周狷之(六安),万诚(巢县),胡铸农、季庶人(无为),童汉璋、李仲宾(合肥),齐敬鑫(和县),徐文藻(宿松),余大化、王晓亭(潜山),江靖宇、张浩然(桐城),龙啸云、刘剑冰(贵池),徐俊(建德),俞昌准(南陵),苏功德(广德),谭笑萍(旌德)等[4]。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安徽各县的国民党党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成立的时间、过程和难度并不相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和当地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在军阀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党组织可以派遣党员回到家乡开展工作。至于军阀统治力量较强的地区,党部的成立较为困难,一般需要先通过北伐军的军事扫荡,才能为组织发展开辟空间。
凤阳县国民党党部的创建属于第一种情况。1925年暑假,旅宁学生朱完白在南京河海工程专科学校入党以后,根据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回到家乡凤阳积极宣传国共合作的意义,帮助发展国民党党员,建立国民党组织。他从南京带回一些进步书籍和国民党一大宣言等,在安徽省立凤阳五师和省立凤阳四中秘密传阅,并组织座谈讨论。在此基础上,吸收了一批拥护革命的学生和教师(如刘麦溪、胡季勋、张仲敬、金东生、金瑞生等)加入国民党,成立国民党凤城区分部。1926年上半年,又在五师学生中发展了朱启厚、韩子康、任驭洲、周白山、张承露、沈国模、牛开广、尹洪义等加入国民党,成立国民党五师区分部。1926年下半年,凤阳地区国民党员已发展到30多人,建立了国民党城关区党部,亦称第一区党部。是年寒假,为了迎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并以合法身份推举代表参加会议,决定在临淮关筹建第二区党部,在刘府筹建第三区党部,在此基础上,建立县党部。与此同时,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教师胡季勋发现本校教师朱星三等亦系国民党员,但后者与安庆宣家花园国民党右派省党部存有联系。而朱星三等又通过胡季勋的关系,积极要求与国民党凤城区党部合并,统一建立组织。共产党认为,合并必须以拥护孙中山首创的“三大政策”为前提。胡季勋和朱星三经过接触和了解,遂于寒假期间在花铺廊大街北头戴九峰家中(一说在四中礼堂)召开代表会议。会上除选出戴九峰为主委(一说是秘书),刘麦溪、金东生(一说为主委)、胡季勋、金瑞生、雷伯循为委员外,还提名通过朱辛孟、陈醒梦(他们先加入国民党左派,后加入共产党)出席国民党左派安徽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国民党在凤阳改组的完成和国共两党第一次在凤阳合作后,对于组建凤阳各民众团体、动员青年报考黄埔军校以及与国家主义派分子作斗争等起了重要作用。[5]
繁昌县国民党党部的创建属于第二种情况。1926年,北伐军攻克汀泗桥,军阀吴佩孚部仓惶败退,败兵经过荻港、繁昌旧县等地时,大肆掳掠,人民深受其害。这时,安徽督军陈调元、省长王普乘机转向北伐军,所部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随北伐军东下,进驻芜湖,属江左军领导(司令程潜,政治部主任林伯渠)。北伐军设有随军政治宣传员,第二十七军政治部宣传员张泽宽(小组长)、余祖训二人留在繁昌旧县开展工作,先后成立了3个区分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五区区党部(旧县在行政区划上属第五区)。此后,张泽宽、余祖训离开旧县,回到二十七军政治部。这时,旧县的区党部有党员20多人,在宣传三民主义,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宫污吏的过程中,遭到土豪劣绅的抵制。在这种情况下,区党部派舒少衡、盛孝清去芜湖二十七军政治部汇报情况,请求革命军支持。经政治部主任邵华同意,张泽宽、余祖训立即随舒、盛二人来到繁昌,要求县政府对反动的土豪劣绅予以打击。但是,当时形势发展很不平衡,沿江地区的革命形势发展较快,而县城的政权仍把持在旧势力手中。张泽宽、余祖训遭到软禁,舒少衡、盛孝清逃奔芜湖。二十七军政治部向邵华报告了繁昌县拘留张泽宽、余祖训的情况。政治部当即发急电给繁昌县政府,限其在接电后立即释放被拘留的人员。对方慑于革命军的力量,只得将张泽宽、余祖训释放。在北伐军的大力支持下,继旧县之后,繁昌各地也先后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员。这时,一些较早在上海等地入党的老党员,如平铺的陈荫南,城关的陈嘉书、洪添铭、杜学斌等,也都公开了身份,开展活动,先后建立了东乡(三山)、南乡(平铺)、西乡(荻港)、城关四个区党部,连较早建立的旧县(北乡)民党部,计五个区党部。在县党部的组织与领导下,又成立了繁昌县总工会,下设理发工会、木业工会、店员工会、烟业工会等。同时,还成立了县农会、县商会。各区也先后成立了工会、农会,商会的分会,并组织了烟业工会斗争和打倒土豪劣绅等活动。[6]
国共合作确立之后,通过武装起义响应北伐,成为国民党地方党部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一时期,武装起义主要是通过劝说敌方军事长官反正的形式进行,党组织未能有效地深入到军队内部开展组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起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受到限制,一旦军事长官出现问题,起义很有可能走向流产。另外,由于参加起义的军事长官级别不高,手中兵力不足,所以时常陷入敌众我寡的态势,一旦遭遇敌方重兵围攻,往往难以抗衡。上述情形在六霍和太湖起义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北洋军阀陈调元原驻防蚌埠,当国民革命军由广东北伐时,孙传芳委任陈调元为“讨逆军安徽总司令”,陈遂开始血腥的镇压,如捕杀安徽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杨兆成(共产党员),解散与革命有关的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安徽第一师范学校、安庆建华中学、芜湖新民中学等学校,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在这种情况下,北伐军总政治部为配合军事的进展,任命常恒芳为安徽宣慰使,进行军事和政治活动。常受命之后,即派沈子修为国民革命军皖西中路司令,潜回六安、霍山两县联络地方武装相机起义。因沈的胞弟沈子臣,原任北洋政府霍山县警备营长,且六安方面也还有部分人民武装可以结合,于是沈遂亲往布置,并约戴汝成、韩钧衡、操竹友等分批前往,不意事机泄漏,沈子臣、戴汝成两人为反动部队旅长马祥斌杀害,六安麻埠地方军同时有牺牲。韩钧衡、操竹友两人几至被捕。沈子修已无法工作,潜赴上海,所有霍山的民众武装(包括霍山县警备营各队,以及六安的民众武装),统责由陈龙甫、于昆伯两人率领,开赴霍山县西镇,在马回岭与马祥斌的追击部队展开激战,卒以众寡悬殊,陈、于等遂率所部退至湖北罗田县僧塔寺。在六霍起义的同时,老桂系军人马济部下的团长陈雷,遭受北伐军的压迫,从湖南撤至湖北,复率部移至安徽太湖,观望形势。常恒芳派人前往劝陈雷反正,陈以大势所趋,表示愿换旗帜。于是,常恒芳通知朱蕴山、周新民、杨士彬、宋伟年等由桐城浮山前往太湖,并通电讨伐孙吴军阀和北洋政府,同时分电安徽各县人民团体,呼吁联合奋起,响应北伐。江淮流域,立时为之震动。驻扎在湖北广济、黄梅等县的倪嗣冲余孽王普部队,闻知太湖起义,深恐后路切断,极为恐慌,部队纷纷向皖中撤退。驻扎在江南九江、湖口一带的孙传芳所部,以江北太湖起义的威胁,又因北伐军突破南浔路的涂家埠,也纷纷东撤。就在革命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陈调元突派旅长倪朝荣由安庆率两个团的兵力向太湖进攻,常恒芳以太湖形势不利,率部移驻宿松,占领宿松东门外鲇鱼山据点,居高临下,与来犯的敌人展开战斗,激战一日夜,终因众寡悬殊,被迫转移到湖北黄梅。[7]
与组织武装起义相比,组织工人罢工的难度较小,虽然不能给予敌方统治致命打击,但对于锤炼工人队伍的斗争精神以及未来的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工人饱受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生活贫困,长期挣扎在饥饿线甚至死亡线上,因而具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只要能够深入到工人之中,进行有效的动员,很容易将工人发动起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芜湖工人的罢工斗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927年2月,北伐军到达芜湖后,党组织迅速派人到糟酱业工人中宣传党的方计,启发工人要敢于同资本家斗争;教育工人之间要团结互助。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很快得到提髙,后来建立了糟酱业党支部。同年7月,芜湖糟酱业的老板们召开了一个“店工酒会”,借口生意不好,要把105名进步工人开除。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长街青年会召开了一个全体糟酱业工人大会,会上作出了四项决定:
第一,坚决反对资方无理开除105名工人;第二,要求增加工资;第三,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第四,组织“防失业后援会”,用以资助被开除工人的生活。次日早饭后,全体糟酱工人在徐铸新、崔子先等人的带领下,包围了糟酱业同业公会,高呼口号进行示威。次日,全市糟酱业工人集体罢工,迫使资本家向工人做出让步,形成了加薪和恢复被解雇工人工作等协议。与此同时,芜湖火柴厂工人也在共产党员王绍虞的动员下,组织了工会,要求资本家增加工资。在资本家怂恿警察局抓捕工会主席宋筱垣的危机关头,王绍虞利用国民党驻军和地方当局的矛盾,成功地营救了宋筱垣,并迫使资本家同意了工会的要求。[8]
北伐军进入安徽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芜湖工人和各界人民组织了前敌工作团,下辖七支工作队,由国民党市党部负责慰劳队,县党部负责谍报队,工会负责运输队,农会负责向导队,学生会负责宣传队,商会负责粮秣队,红十字会和万字会负责救护。七支工作队配合北伐军,参加了攻打当涂和南京的战斗。在当涂战斗中,由于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带路,北伐军得以分三条小路抄袭了敌人的后路,毙敌、俘敌三四千人,很快占领当涂城。在广大人民特别是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第二、第六军于1927年2月24日攻克了孙传芳的老巢南京。在长江北岸,北伐军第七军在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下,也于4月13日拿下了蚌埠。至此,安徽绝大部分地区被北伐军占领。伴随着军事胜利,各业工会纷纷建立。省总工会于1927年2月上旬在安庆成立,其他地区也相继成立了工会或工人协会。工人比较集中的安庆、芜湖两地,除成立总工会外,还分别成立各行业工会50多个。在外国人开设的商店、洋行、邮局、码头中,芜湖华工也组织了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参加工会的工人有8万人之多。工会成立后,与各革命群众团体紧密配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贪官污吏开展了激烈的斗争。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和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极度恐谎和仇视,他们千方百计地进行干涉和破坏。当北伐军进入芜湖,广大群众到江边欢迎,路过英国人霸占的太古码头时,英国水兵立即全部武装登岸,夺去欢迎群众的旗帜,阻止群众通过码头;群众召开欢迎大会,英国水兵又故意闯入会场,企图捣乱。面对着帝国主义的挑衅,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利益回击。3月8日,数千民众愤怒地涌至被英帝国主义把持的“芜湖海关”和“芜湖常关”,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把持了数十年的“芜湖常关”,迫使芜湖的洋行买办和外商纷纷逃离,英、日领事也终日闭门,不敢外出[9]。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有效合作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北伐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加入国民党,帮助成立地方党部。但是,相比于国民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进。1926年2月,共青团南陵临时特别支部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就指出:“我们南陵近来反动空气太浓厚了,既有孙文学会、戴季陶派、国家主义者、研究系,反动派在外攻击、破坏、造谣,复有早已退出S·Y的刘吉谦——现在是右派,从中攻击、破坏、造谣,并宣布秘密,到处拿人。”[10]同年3月,共青团南陵特支在成立仅仅20多天之后,就因为“出外赴校”原因被迫解散。[11]同一时期,芜湖团组织也陷入了经费不足、负责人精力不济、组织松散等重重困难之中[12]。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反动势力的进攻,革命事业就会暂时遭遇挫折。
1927年3月23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根据蒋介石的密令,总政治部特务处处长杨虎指使暴徒破坏开幕典礼,并对省党部常务委员光明甫进行殴打。次日,这些暴徒又先后捣毁安徽省党部、安庆市党部、省总工会筹备处、省农民协会筹备处、省妇女协会、怀宁县党部,并打伤数人。事后,蒋介石面对郭沫若的质问,选择推诿了事。次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革命群众,彻底暴露了反动本质。4月16日,反革命分子也在安徽开始了所谓的“清党”活动,共产党员万诚、青年团员陶唐等均被残忍杀害,安徽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13]。宁汉合流之后,国民党中央下令重组安徽省党部。根据9月21日《申报》的报道,“安徽省党部闻奉中央扩大之会议议决,即令常藩侯光明甫等回皖,重组党部,以清党为先,所有三二三以前四一八以后各党务,概属废止,另行妥慎改组,民众各团体亦如之。并以中央政府未开会以前,皆不得自行活动,如有必要之事件尚须秉承总司令部之特别党部,指导而行。”[14]在这种情况下,安徽地区的国共合作彻底终结。此后,共产党认真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开启了土地革命的历史新征程。
[1]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第一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228- 239.
[2]赵光元,姚黎明.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的燎原星火[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6):1-5.
[3]黄梦飞遗稿,吴中莼整理.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的建立和进行的革命活动[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 1982:89-93.
[4]周新民.回忆国民党左派组织的建立及其进行的斗争[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狂飚.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02- 109.
[5]凤阳县政协.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凤阳[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狂飚.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17-119.
[6]舒少衡.一九二七年国民党繁昌县党部成立前后[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九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160-165.
[7]宋伟年遗稿.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六霍和太湖起义[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982:94-96.
[8]芜湖市政协.芜湖工人三次罢工斗争纪实[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狂飚.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96-101.
[9]陈嘉斌,张崇义.大革命时期安徽的工人运动[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982:27-31.
[10]朱怀德给团中央的报告——关于成立团南陵临时特别支部的情况(一九二六年二月九日)[C]//中央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安徽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一册.1987: 201-202.
[11]朱怀德给团中央的信——团南陵支部的工作情况和解散原因(一九二六年三月九日)[C]//中央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安徽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一册.1987:203.
[12]团芜湖地委致团中央的信——关于芜湖团组织的概况与要求(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C]//中央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安徽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一册.1987: 190-191.
[13]李亚男,林世良.蒋介石亲自策动的“三·二三”反革命事件始末[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1982: 103-113.
[14]皖闻纪要[N].申报,1927-09-21(6).
The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the First Kuomintang Communist Cooperation Period
LIU Wei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Anhui)
During the first Kuomintang communist cooperation period,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and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joined the Kuomintang as individuals, injecting fresh blood into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promoting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embers in Anhui Province acted ac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local party departments, organizing armed riots and workers’ movement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Kuomintang organization, the loc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failed to follow up in time. After the reactionary forces betrayed the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conscientiously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first Kuomintang Communist cooperation and opened the new historical journey of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Kuomintang; Revolution; Northern Expedition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2.06.20
D231
A
2096-9333(2022)06-0138-06
2021-09-2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早期党组织创建与发展研究(1923-1931)”(SK2021A0244)。
刘巍(1986- ),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