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以W市M社区微公益创投为例

2022-03-23 13:58吴思慧夏美武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工公益居民

经 枝 吴思慧 夏美武

(1.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2.韩国又松大学,韩国 大田 300-718;3.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社区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基本形态,也是社会治理的生命力所在[1]。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治理迅猛发展,居民的参与数量、参与途径、居民决策领域都得到显著提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治理成为调动社区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主要推手,微公益创投作为联结和融合社会资源的有效工具,居民自组织是微公益创投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生于民服务于民的组织形态,三者相互作用,全面助力居民自治,共同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州模式”“南京模式”和“成都模式”等各具地方特色的创新模式已逐步形成,微公益创投带来的社区治理成效也初步显现,给各地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3]。W市为提高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借鉴多城市创新治理模式、先进经验,结合地方特点,慢慢摸索出本土化的社区治理路径,于2020年发布了《市级城乡社区建设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提到“每年度市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城乡社区建设奖补资金290万,用于推进‘三社联动’社区治理示范创建和‘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的以奖代补。”这一政策的出台也表明社区治理类项目已成为W市社区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体现了政府对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施力度的进一步提升。M社区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引进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三社联动”项目,并培养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扩大社区治理效能,推动建成“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4]。

笔者结合近几年社区治理方向和治理逻辑,根据自己在社工机构的实习经验,以微公益创投项目为背景,以居民自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并试图提供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为社区治理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社区及案例介绍

(一)社区基本情况

M社区总面积约0.67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3,259户8,87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近2,690人,占总人口数的30%以上。居民兴趣小组12个;转业退役军人215人;70岁及以上老兵23人;失业人员68人;计生特服家庭8户11人。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9人,其中持有中级社工证3人,初级社工证2人。

通过“三社联动”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发现,目前M社区主要存在人口老年化严重、邻里关系较为淡薄、文娱活动受众面较小、基层矛盾种类多和调解难度大等问题。根据以上问题,社区联合社工机构动员社区骨干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申报或创建微公益创投项目,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二)微公益创投项目介绍

2022年3月M社区应W市民政局第四批“三社联动”社区试点项目要求,进一步培育和壮大M社区社会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社会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二届“三社联动——微公益创投”活动。该项目实施周期为5个月,以培训会、居民活动、讲座等方式,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特色活动等方式,挖掘社区能人,动员社区骨干,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并组建一批具有现实性、公益性、创新性、迫切性、特色型的居民自组织,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打破社区原有的培育困境,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挖掘社区骨干,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居民自治、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并从中孵化出三个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居民参与程度、增加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社区自治水平的正式社区社会组织。

在M社区内的社区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团队、共建单位、社区居民都可以参与。项目内容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邻里守望类:开展以困境老年、残疾人、困境儿童、退伍老兵、特困供养散居人员等弱势或困难群体为服务对象,以提供生活照料、上门探访、心理疏导、康复护理、家政服务、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服务为内容的服务项目。共建共治共享类:开展社区协商、楼道整治、社区环境服务、居民兴趣小组等致力于社区民主参与、社区创新治理的服务项目;共创平安类:开展社区治理、社区形象代言、小区安全巡逻、小区安全隐患排查等具有特色的自组织服务项目;文化铸魂类:开展文明创建、文化队伍培育、未成年人文娱教育、居民文体活动等主题的服务项目。体现广泛性需求、迫切性需要、公益性目标、科学性策划等要求,并经专家评审投票通过的项目,社区将从“三社联动”试点项目中拨出40,000元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优先资助5个优秀项目,单个项目经费上限8,000元,结束时进行相应考核。

目前社区内共有五个正在运行的居民自组织项目,包括邻里守望类的“助老惠邻”和“光辉岁月 献爱老兵”、共建共治共享类的“我的社区我代言”、共创平安类的“五一小区”夕阳红安全监督巡逻队、文化铸魂类的“‘戏’说人生文化体验”说人生文化体验。

二、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

20世纪40年代由哈耶克开始建立了自组织理论,它探讨在一定条件下,复杂系统是如何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发展和演变的。罗家德基于对我国社区营造的思考,在自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组织过程理论,他认为自组织形成的过程需要五个步骤,分别为育种、种子萌芽、小苗、小树、大树五个阶段[5]。根据学者们的观点和实际调研将M社区居民自组织的生发阶段分为育种、种子萌芽、小苗、小树、大树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社工提供专业理论和技能促进其孵化为正式的社区社会组织。

(一)育种阶段

育种阶段,社工首先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居民的实际诉求和需要,并增加自己对于社区的了解,包括社区基本情况、人文环境、可利用的资源等。其次是挖掘社区能人和居民骨干,社工往往会首先动员社区已有自组织内的成员,然后利用成员现存的既有关系扩大影响范围,衍生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动员、鼓励等一定形式的激励行为之后,根据居民自己的意愿,选择出一定数量的社区骨干,并开展活动增加社区骨干之间的熟悉度。

(二)种子萌发阶段

当社区骨干之间打破陌生感,逐渐变得熟悉,并已经达成某种共识的情况下,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开展一些专业培训活动,告诉大家,什么是微公益创投?什么是居民自组织?什么是社区治理?角色定位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等基本问题,并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大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自身能力和兴趣,组建不同小组。社工对小组进行一对一督导,帮助他们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发现优势、找准定位,在后期的活动中能快速找到状态,为组织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三)小苗阶段

成功组建小组,并在大家对微公益创投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能力培训。让社区骨干发挥自己的才能吸纳有志愿精神的居民加入自己的小组,加快形成团队,策划和实施自己的项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主要承担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各个团队增能,定期开展交流讨论会,了解各个成员在项目实施之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并提出专业性建议,提高大家的专业能力。在此阶段初步形成的团队可以开展具体的微创投活动内容,相对于上一阶段的“无措”,此时的成员慢慢适应活动具体的内容,并在实际中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

(四)小树阶段

这一阶段各个团队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服务也趋于专业化,队员可以完成项目要求的各项工作。为了扩大影响,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治理提供自己的力量。可以利用各种自媒体工具,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增加居民社区参与的主体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关注社区建设,与社区共发展。

(五)大树阶段

这一阶段,各个团体已经稳定,成员固定,具备了专业的实操能力和较强的团队服务意识,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社区服务。但这一阶段可能也会出现人员热情消退、动力缺乏,甚至队员之间产生矛盾等问题。社工要善于观察,关注他们的动态,针对他们的矛盾要及时处理,充分沟通,适当引导,逐渐化解矛盾。并在项目结束前安抚每位成员的情绪,促进部分居民自组织成为正式的社区社会组织。

三、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

(一)培育人员范围小

育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和挖掘社区骨干,今年是M社区第二次开展微公益创投项目,具有一定的成员基础,但相对于上一届微公益创投项目,本届宣讲会参与人员并没有很大出入,主要还是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自组织及社区党员,新成员的吸入较小。

通过与社工机构负责人和项目成员交流,了解到微公益创投项目属于完全公益性的活动,居民参与该活动是在奉献自己,体现个人价值,并不是为了拿到经济性酬劳,这就有违部分居民的现实需求,且目前的成员也多为退休职工,还有少部分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不重视经济回报的人群,难以吸引年轻人加入。另外,参与微公益创投项目还需要经过一定的文字编辑培训,虽然社工会全程对他们进行辅导,但是社区年轻居民由于工作压力大多都会放弃。而参与意愿较高的、50岁以上的人群受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限制较大,并不知道如何利用渠道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敢报名。

(二)团队意识待提升

居民自组织是一个团队,成员是由多个社区骨干和志愿者所组成,但成员性格、能力和行为习惯都存在区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其中有一个社区骨干就遇到过权责分工的困境,在安排人员开展活动的时候,部分人员由于自己的私人事务缺席活动就使得别的成员工作量增加这难免会使成员内部之间有怨言和摩擦。而负责人在成员发生矛盾冲突时就需要安抚情绪,协调工作,在尽量发挥每人所长的同时维持工作的公平性,这在现实操作中完成难度较高,很难做到大家都满意。据了解,M社区目前所组建的五个项目团队中发生过成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参与次数少而退出团队的情况,这就使得后期人员需要重新招纳,再次培训,增加了团队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工作进程。

(三)专业能力不突出

为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微公益创投项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居民自己的工作能力,都是较为简单的活动内容,对于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比如“助老惠邻”项目中负责上门看望社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和失孤老人的志愿者,并没有持有相关专业能力资格证,上门看望的时候也主要是与对方聊一聊家常,并没有针对服务对象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帮助,起到的作用甚微。而该项目中最具有专业性的服务是家政服务,社区会聘请专业的家政公司去老人家里打扫卫生。志愿者由于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发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当笔者对他们谈话内容产生质疑时,志愿者同样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志愿者上门服务就是随便跟对方聊聊天,不需要什么专业性,能聊下去就行。并且认为这个项目的专业性在家政服务中体现就已满足要求,不需要再突出其他部分的专业性。

(四)管理制度渐松散

在招纳了一定数量的志愿者之后,团队的新成员状态充盈,规划的各个活动都可以顺利开展,但是由于大量新员工的加入和原来组织成员对于工作的疲态,各个团队都出现活动减少,成员热情不高的现象,还有部分团队需按期完成的活动都开始拖拉,甚至是取消。在笔者与某一参加过两届微公益创投项目的志愿者交流过程中得知,社区开展微公益创投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居民自己开展的,平时没有需要监督的地方,大家会拍一些工作的照片交上去就相当于活动正常完成。有的团队在项目开展到中后期的时候服务次数就开始减少,因为大家都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没有设立任何定点打卡类的监管机制,领导也不会每次活动都来检查,再加上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对这些活动的关注度也较低,长期下去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开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居民自组织这种由居民自发组建和开展活动的团队受居民自身因素影响的程度很大,在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前期组成的居民自组织很容易会变成一盘散沙。

(五)考核体系不完善

社区和社工机构对于居民自组织的活动在潜意识中就有低要求。在多次与社工机构的专职社工交流过程中发现,目前微公益创投项目并未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而居民自组织活动结束的考核内容与项目评估中的内容大致相同,结项评审中项目负责人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执行情况、资源配置、财务管理和社会影响。执行情况需要展示活动过程中的照片和资金清单等,这些资料若都较为完善,便认为居民自组织的活动是符合项目要求的。目前并没有设置从服务对象角度考核的标准,所有需要上交的资料也只是包括活动开展方的资料,也就是一定数量的活动次数和活动书面材料,缺乏专业性考核的标准。由于微公益创投项目是一个为期五个月的短期活动项目,很多自组织结束活动后并没有形成延续,期限结束就等同于服务结束,现实意义发挥有限。

四、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党建工作,动员群众参与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建引领既是保障基层群众自治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性工作[6]。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对于居民自组织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党员作为社区骨干,也应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促进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领导者、保障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强化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形成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工作方法和总体思路。

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中都具有丰富的资源,他们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具有相对成熟的社区人际网络,可以合理利用综合资源,倡导社区内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居民自治服务,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在社区公共服务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示范引导,吸纳更多群众加入,促进资源整合,激发组织活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推动居民对居民自组织的了解和认同。

(二)加强政策学习,凝聚群众力量

认真学习新时代党的执政思想、政策文件是凝聚民心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社区和社工机构应组织社区骨干和社区居民参与相关知识培训会议,详细讲解当前的相关政策,普及政治知识,让居民深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了解国家发展方向,学习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贯彻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政策。将政策中的思想进行提炼、消化,注入微公益创投等社区项目之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凝群心、集群智、合群力、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居民自组织的管理制度,将群众的需求放在社区治理的首位,解群忧、急群难、帮群需,在实干中凝聚群心、壮大队伍。

(三)强化专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居民是社区中最广泛的资源,恰好能够弥补社工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事务,不仅缓解了社工的工作量,还能够促进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氛围,但仅仅通过社区志愿者开展实践活动又使其丧失了服务的专业性。志愿者团队长期受到薪资待遇低、社会认同低、专业能力弱等问题,难以引入社区内拥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若简单依靠聘请专业团队提供服务就丧失了社区居民的自主性,提升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是目前社区微公益创投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社区、社会共同努力。不仅需要社区链接相关资源,提供相应的培训会,增加志愿者的相关能力,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提倡公益精神,自下而上地推动社会各界对于志愿者的认同和参与,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吸引多专业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

微公益创投项目依托于社区“三社联动”项目之下,具有先天的条件优势,能够快速获取各种社区资源,比如“助老惠邻”和“光辉岁月 献爱老兵”项目中的志愿者可以接受社工机构专职社工的培训,学习社工五大基本原则,理解社工工作内涵,再通过实际案例操作将其实践在日常活动之中,充分挖掘社区居民的能力,寻找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不断满足居民需求,而不是将服务内容简单化、表面化。还可以利用“三社联动”中的其他活动提升大家的综合能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打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

M社区居民自组织是依托于公益性社会组织而开展的,但实际负责日常活动的却是社区基层党组织,所以容易造成管理职能错乱的怪象,由此自然会导致各种问题频发。公益社会组织应与社区党组织充分协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能、责任、义务,根据各个居民自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目标、合理计划,设立调查小组收集群众和居民自组织的问题与建议,定期召开居民自组织交流会,由各个团队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与社区协商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并建立奖惩机制。

居民自组织的组建是为了促进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过多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居民的主动性,但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重要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居民自组织组建和具体活动开展之中都需发挥监督职责,建立群众反馈渠道,紧密干群关系。一方面把控活动发展方向,确保其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和受益者,需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居民需求作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依法开展相关服务活动;另一方面督促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完成项目目标,并在结项考核时综合服务对象、社区、社工等多角度的评价。微公益创投项目中一般会划分为几大类小项目,每个小项目的具体服务对象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活动方案和内容,并及时修改和上报社区、居民自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存在的不对等信息,稳步提高居民自组织的服务质量,更好地完成项目目标。

五、总结

居民自治一直都是社区治理中的工作热点,如何引导居民参与,促进居民自身发挥最大作用,完善居民自治的参与渠道等都是社区和社工机构近些年来的不断摸索方向。微公益创投项目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社区治理方式,践行了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要求,是促进社区、社工机构、社区居民三者相互作用、发挥自身能力,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居民自治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据M社区第一年微公益创投项目的经验以及别的社区开展的相关工作内容的参考,目前M社区居民自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模式日渐完善。实践证明,微公益创投所带来的居民自组织可以很好地发挥居民的主动性,团结社区群众,致力于为社区发展的公共服务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是满足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成果。但在实际投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研究微公益创投项目的实践过程,重点分析了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居民自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居民自治,推动社会发展。虽然这些经验和建议有一定的实践案例支撑,但是要成为广泛推广的社区治理实践路径还需要有更多更全面的实践资料加以支撑,并进一步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

猜你喜欢
社工公益居民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公益
公益
公益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