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邦彦词今昔对比的章法

2022-03-23 12:59刘超男李梦宁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周邦彦章法情感

刘超男,李梦宁

(1.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0;2.蠡县第二中学,河北 保定 071499)

周邦彦是北宋词集大成者,后世评其“真足冠冕词林”[1],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评论清真词亦给出极高评价“美成思力,杜绝千古”[2]。今昔对比章法的使用对清真词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前人虽注意到周邦彦善借助今昔对比的章法谋篇布局,并未有人详细分析周邦彦词中今昔对比的章法特征及其作用。如汪洋、孔哲的《论清真词的“时空转换”》、贾立国的《论述清真词的空间结构》侧重于分析今昔对比章法的叙事结构和空间结构。宫维云、罗益兰的《试析清真词的回忆手法》只是简单“从标志字词、意象、主体参与性、时间和空间地点的四个角度对清真词回忆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3]。本文从词的结构入手,分析清真词今昔对比章法的特点,并探讨这种独特章法对清真词整体词境风格的影响。

一、今昔对比的基本章法

周邦彦词中大量使用今昔对比的章法,据笔者统计,在其现存的186首词中有73首包含今昔对比章法,占总数的39%。在周邦彦之前的词人柳永、欧阳修、苏轼、秦观在词作数量上都超过周邦彦,但词中今昔对比章法运用的次数上却远不如周邦彦频繁。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清真词中今昔对比章法的使用都是空前的。同时标志性词的数量也是空前的,在73首词中含有明显的标志性词:旧处、旧时、寻旧……念、追念、长记……前迹、当时……而今、旧日、旧游、旧识,记、今宵、知甚时、当年、因年、相逢处、因念旧、如今、追思……当时、经时、往事、依前、初识、昨见、念旧、旧携、忆年时、曾是、尝记、曾经、记得、而今、重来等的有56首,其余17首虽然无明显标志词,通过内容的分析亦可推断出使用了今昔对比的章法。

从创作时间上看,73首含今昔对比章法的词中,经罗忼烈、陈思、孙虹、薛瑞生四位学者的多方考证,有57首可确定年限或者大概确定年限,这些词分别创作于周邦彦的青年、中年和晚年各个时期,且在同一阶段创作中占有重要比例。以周邦彦使用今昔对比章法比较频繁的三个时期为例。煕宁七年(1074)周邦彦 19 岁,有《长相思》(好风浮)、《四园竹》(浮云护月)、《风流子》(枫林凋晚叶)、《过秦楼》(水浴清蟾)、《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六首词考证写于此年,此外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云)、《玉楼春》(大隄花艳惊郎目)二首可能写于此年,可编年同年作词约19首,含今昔对比章法的词约占这一阶段创作总数的42%;元祐八年到大观三年,周邦彦在 38岁至 44岁之间,有《西河》(佳丽地)、《迎春乐》(清池小浦开云屋)等18首词考证写于此年,《兰陵王》(柳阴直)、《青房并蒂莲》(醉凝眸)等5首疑似作于这一时期,可编年同期作词约46首,含今昔对比章法的词约占这一阶段创作总数的50%;政和二年,周邦彦57岁,有《华胥引》(川原澄映)、《渡江云晴》(岚低楚甸)等6首词考证写于此年,《氐州第一》(波落寒灯)孙虹在《周邦彦寄内词系列词编年考证》考证,约作于此年,可编年同年作词约11首,含今昔对比章法的词约占这一阶段创作总数的64%。

二、今昔对比章法的特点

在词中运用今昔对比的章法并不始于清真词,但周邦彦之前的词人,今昔对比的章法结构较为单一,一般为今—昔,昔—今上下片之间的对比,柳永、秦观今昔对比章法使用的次数较多,但少有作品打破片与片的结构。而清真词今昔对比的章法不但使用次数多,模式更是多样,既有常规上下片之间的今昔对比,也有打破片与片的界限,在一片之内亦有今昔对比的章法。

(一)上下片之间今昔对比

上下片之间今昔对比的章法在小令中较为常见,中调和长调中使用较少。这类章法一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从过去的景、物、人、事写到现在的景、物、人、事。这种模式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亦可分为两类,一类时间跨度很短,有一天之内的宴会前后的对比,如《早梅芳近》:

缭墙深,丛竹绕。宴席临清沼。微呈纤履,故隐烘帘自嬉笑。粉香妆晕薄,带紧腰围小。看鸿惊凤翥,满座叹轻妙。

酒醒时,会散了。回首城南道。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满千里草。[4]

此词上片写宴席的欢乐气氛,开篇点出环境的清新幽雅。然后笔墨着重描写宴会上的女子若隐若显、若即若离、粉香薄晕的形态和心态,以客人赞叹精妙的舞姿彰显宴会的欢快氛围。下片描写酒醒人散后的别离愁苦,“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笔墨宕开写酒醒后孤寂冷清的夜景,与宴会时清新幽雅的环境形成对比,也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一个“淹”字写出了游子漂泊在外不得归的无奈,结句直言袒露此种心情“恨满千里草”。上片宴会的欢乐与下片酒醒后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欢乐在痛苦的对比下显得更加欢乐,痛苦在欢乐的铺垫下显得更加痛苦。另外一种时间跨度较长的则是去年或数年的昔今对比,基本都是从往昔的回忆写到现在的此情此景此境,如《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云)和《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两首《少年游》均是上片追忆往昔与下片今日情景进行比较。

第二种模式则是逆时间发展的倒叙模式,作者先摹写眼前现实的景、物、人、事,然后思绪回到过去,追忆曾经的景、物、人、事。以《蝶恋花》为例: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4]276

此词上片写羁旅萧瑟秋景中的所观所感与下片温暖回忆中所见所想两极对应。上片开头绘制了一幅境界空茫、气劲悲凉的萧瑟秋景图,写云是与平冈相接,山是围绕寒野、路是斗转千回,紧接着通过乌鸦和鸿雁的哀鸣为空茫萧瑟的秋季原野增添一股肃杀之气。“衰柳啼鸦,惊风驱雁”一惊一驱节奏骤然加快,给人一种仓皇无措之感,更是间接让人感受到行者心中的焦灼。进而勾勒出漂泊旅行者心神疲惫、憔悴孤独和离思别愁,环境与心境融为一体。下片完全遁入回忆的状态。每一场景的转换都与上片一一相对。下片回忆明媚春光与上片萧瑟秋景对应,下片女子妩媚风姿、香霭迷离与上片身边鸦啼雁唳、衰柳惊风相对,尤其是现在眼前一片萧瑟秋声,当时宴席到深夜女子依旧为他作笙独奏,下片相遇时眼波传意与上片旅途的孤寂憔悴再次对应。回忆之中尽是热闹繁华、温暖柔情,而现实中所到之处满是萧索悲凉、憔悴孤寂。上下两片景、境、情一一对应,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好的回忆使人面对残酷现实时感到更加痛苦,孤寂的现实又使柔情往事变得更加温暖人心。

(二)一片内部的今昔对比

周邦彦今昔对比的章法不仅限于上下片之间的对比,还打破片与片的界限在一片内部形成今昔对比,通过悬想和想象使思维穿梭于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在同一片上下句之间,作者思绪熟练的跳跃在过去和当下,情感则在今昔对比中自然流漏。若今昔对比的章法出现在词的上片,情感则会在上片基本铺设勾勒,为下片情感的进一步渲染做了充足准备,如《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4]133

作者前两句以“桃溪”和“秋藕”前后两种景物作比较,暗示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在景物和时间比较中蕴含今昔心情的不同。接下来两句直接是“当时”与“今日”的比较,空间之“赤栏桥”和“黄叶路”的比较;心情“相候”之神怡和“独寻”之苦心的对比。此四句每两句作一今昔对比,只言时间链条上的具有强烈比较意义的两个点 “当时”“今日”,而不言两点之间复杂无尽的具体活动,反而使词句的蕴含更加丰富。更为巧妙的是作者在今昔对比中嵌入景物和颜色的对比,“桃溪”和“秋藕”因人非而牵及物非,心理活动的不同,景物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颜色“赤”与“黄”的对比更是进一步暗示心情的不同,红色是最为鲜艳靓丽的颜色,代表了春天的繁华与两情相爱情感的炽热,而黄色则较为暗淡萧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心情的冷寂。景物和颜色对比的加入使今昔对比的情感更加饱满丰富,通过两组今昔对比,作者人非物非的孤寂落寞情感的铺设已近完备,为下片进一步渲染情感作足了铺垫。

若今昔对比章法出现在词的下片,则可使结句振起全篇而不落格。《品令》(夜阑人静)、《无闷》(云作重阴)、《青房并蒂莲》(醉凝眸)、《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解连环》(怨怀无托)都是这样的作品,以《解连环》(怨怀无讬)为例子: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4]187

该词上片共表达四层意思,第一层“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是怨恨产生的根源;第二层写纵使音讯辽邈,情感依旧藕断丝连,如轻雾薄云笼罩一般难以散去;第三层空楼见弦索睹物思人,相思之情不能断绝;第四层“移根换叶”与“旧时芍药”寓含了往日欢乐与离别后的凄楚,曾经与爱人“手种芍药”,今日再次亲手“移根换叶”,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情感的培养和呵护。第二、三、四层意思连在一起,作者反复表达无法断绝的相思之情。过片“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再次点明离别,并非重复,而是以水边送别之地渐渐杜若成丛,代表离别之久和愁绪的与日俱增,“人在天角”更是暗示上片的“信音辽邈”,或者说因人在天角而杳无音讯。与回忆中当日音书,就算是闲语闲言也会经常书信往来,形成对比,同时也增加一层愁怨,怨到极致想把往日书信烧毁。但紧接着笔锋一转“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写依旧期许对方能将象征爱情的梅花寄给自己,再次表达了相思是烧不断也斩不断的。最后总收一笔“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表明的是至死不变的痴心。作者感情的回环递进就是在这今昔对比的章法中不断升格,使结句的情感以最饱满的状态喷出,情感升华不落格,进而振起全篇。

三、独特章法对整体词境、词风的影响

(一)对修辞手法的影响

为配合今昔对比的章法,清真词大量使用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将叙事和情感、情景与情绪双轨道运行,叙事在对比中更加深刻,情感在对比中更加浓烈。在73首运用今昔对比章法的词中《风流子》(枫林凋晚叶)、《氐州第一》(波落寒灯)等5首词采用正面衬托的修辞手法,以高垫高,以深形深,如《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筋还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4]7

词人追忆的是离别之情,分别在上下片的开头。上片开篇写前夕饯宴,回家本来是一件极为高兴的事情,但以“惨”形容归客的状态,后接哀怨的雁声、寒凉的月色,更显出作者情怀的凄然。“惨将归”也是唤起下文追忆的关键。下片写“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更增一层离别的难舍和凄凉之情,想到“重见无期。”则增加了第三重离别的悲痛。三重凄然、悲痛的离别之情衬托出作者此时孤身一人的悲凉、孤寂,以高垫高,以悲衬悲引出词人心中第四重悲伤与苦痛。

而《瑞龙吟》(章台路)、《锁窗寒》(暗柳啼鸦)等68首词则采用反面衬托的修辞手法,以昔日之欢,衬托今日之悲,以《华胥引》(川原澄映)为例:

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4]21。

词的上片极力铺叙冷落的清秋之景,勾勒出烟月迷蒙、孤舟远逝、平沙落雁、号角哀鸣的萧瑟景象,视野由远及近,由视觉又转为听觉,层层展开,渲染别情。最后一层写情态,醉酒后的难过,更怯人扶起。下片写别后相思,相思萦绕、鬓已如霜,塑造了一个饱受相思之苦折磨的人,与回忆中从前恩爱形成鲜明对比,“凤笺盈箧”更是突显了旧爱之炽。同时从前的恩爱、凤笺墨痕记载的重重往事又与如今孤寂一人“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从前的欢快反衬出现在人孤苦凄然无人知,只好暗暗和泪叠起,收藏在心中。

(二)对意境词境的影响

周邦彦作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前人对其词境浑厚多有论述。陈延焯在《白雨斋此话》中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5]。陈延焯所言的沉郁顿挫乃是清真词境浑厚的一种表现。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则明确指出其词境浑厚这一特征:“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浑厚[2]1632。清真词浑厚的词境与其今昔对比章法的使用有密切关联。

在今昔对比的章法中,可以连接现在和过去,将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事件和不同情感相互转换,使得两种及以上的情、境、事糅合、叠加在一起,故而所蕴含的情感内容要比还原单一的过去情境或者只抒写眼前的感情更为浓郁深厚,情感更因时间的沉淀和不同时空事件的叠加、场景的更替而变得更为浑厚。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当属《瑞龙吟》(章台路)、《兰陵王》(柳阴直)、《倒犯》(霁静对霜蟾乍升)、《夜飞鹊》(河桥送人处)等词,前人论及较多,今以《应长天》(條风布暖)为例: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4]123。

这首词今昔对比的章法与意脉起伏相辅相成,变化莫测。开头对句“条风布暖,霏雾弄晴”引出春风骀荡、迷雾飘动、春意盎然的春光,这是词人追忆白日春天的景象。接下来笔锋转折写实景“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点明当下作词的现境是暗淡无月的寒食节,此时夜色阴沉笼罩大地亦笼罩词人心间,词人心中的阴沉在沉沉夜色陪伴之下更为沉重,此句亦点出“闭门愁寂”的原因。“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借用燕子的视角观看“我”的孤寂苦闷,同时燕子本身又承载着时间和记忆的转变,秋去春归而人未归,今昔两种情感开始碰撞重叠,“前社客”的出现作者的思绪已经回到过去,情感刚要抒发却被乱花飞过的香气拉回眼前,调转至另外一个残花满地,一片狼藉的场景。回顾开头三句所布的暖春盎然之景与眼前阴沉夜色、残花狼藉之象是云泥之别。作者章法与意脉相通,将心境情感蕴藏在两种情境转换之中,双层情感一直在积蓄。下片换头以“长记”领起回忆,如电影镜头转换到寒食节的不期而遇,镜头只是倏忽一过,留下的确是不可泯灭的哀思之情。意脉与上片相承,闪现的镜头正是“闭门愁寂”的追托。“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词境在度拉回现实,从而引发对当年寒食节美好邂逅不可遏制的追思,故而沿着萋萋芳草旧路故地重游,明知重逢无望依然携酒前往。“强载酒,细寻前迹”,一个“强”字,一个“细”字看似平淡,却透出了作者的悲哀。“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故意宕开写柳树下的人家还与自己相识,实则是抑制不住的内心悲哀,曾经双宿双飞,如今只身之人,以此地彼时的情境烘托此地此时的悲哀。这种内心深入难以抑制的悲哀,在这盎然春光与阴沉夜色,往昔寒食相遇与今日重寻前迹的情景转换中情感不断郁积、愈发浑浊。随章法结构、情感意脉的变化,词境自然也迷离惝怳、深邃浑厚。

(三)对写作风格的影响

清真词今昔对比的章法于一词甚至一片之中实现今、昔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转换,使多元时空并存,不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情感统摄在一首词之中。在今昔对比的转换之间讲述故事的开端,以情感的递进推动故事的高潮,故而清真词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同时今与昔的转换本身就承载着故事时间的流动发展。而清真词中包含叙事性、故事性,前人多有提及,如吴世昌说“至美成以小词写故事”[6]180;吴熊和在《十大词人》中说:“周邦彦就在情、景之外渗入事迹。他的有些词作,粗具故事结构,表现出某种传奇的境界”[7]。全面分析周邦彦的词后,含今昔对比章法的73首词作中,均带有叙事性的特征,长调常以赋家笔法铺叙情节,即便是小令亦有脉络可循,组织严密。

周邦彦用今昔对比的章法使词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小令,吴世昌说“于短短小令中写复杂故事,当时无人能及,后世亦少有敢企及者”[6]163。在小令中,周邦彦借助今昔对比的跳跃性词章结构将故事片段式的、细节式的呈现,通过故事的片段和细节诱发读者的想象。如《醉桃源》“菖蒲叶老水平沙。临流苏小家。画阑曲径宛秋蛇。金英垂露华。烧蜜炬,引莲娃。酒香薰脸霞。再来重约日西斜。倚门听暮鸦”[4]370。虽然词中只描写了往昔生活中诗人与恋人对烛饮酒的片段,脸泛红晕的细节。但透过这一片段和细节能感受到一段甜蜜美好的爱情故事,“再来重约”词人带着往昔浓浓情感践约而来,可门栏如旧、佳期刻骨,剩下的却是落日鸦啼,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苍桑之感和凄凉惆怅的寥落襟怀油然而生。再如《品令》“黛眉曾把春衫印。后期无定,断肠香销尽。”[4]136通过描写往昔女子黛眉痕迹曾经印在词人衣衫上的细节,写出了当初两人情感的你侬我侬和浓情蜜意,进而引出分离后的相思断肠之苦。这两首词都是在今昔对比的章法中将往昔片段式、细节式的故事插入其中,进而引出往昔故事,在过去、现在两个时空并置的章法结构中扩充故事的时空结构,使情感叙事的发展愈加浓厚深沉。

周邦彦长调中运用今昔对比的章法铺叙情节,刻画细节,来扩充故事的容量,使清真词叙事特征更为鲜明,还带有明显的赋家笔法。如《拜星慢月》: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4]202

该词用倒叙的方式叙说故事,上片前五句点明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在夜色初开,淡月朦胧的静谧夜晚,以竹为槛的清雅小曲幽坊中。静美的夜色、闲淡的微露、朦胧的月光、清雅的环境、为两人美好的相遇做足了铺垫。于是两人一见倾心“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这是相见时的心心相印、直入心扉的心理感受,两人一见如故,如同树与枝相依,霞与日的相伴。“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则通过写女子幽兰般醉人的眼睛,将初见时的情意写的逼真动人,浓情蜜意,这种写实的手法将景、情、境融为一体,使得过去的事历历在目,如就眼前。下片“画图中、旧识春风面。”写词人之前在画中一睹芳容,没想到相遇便是一见倾心,又增加了几分戏剧性和故事性。“谁知道”后话锋突转,眷恋被惊风吹散,浓情过后只剩下孤身孤馆、闭门败壁的荒寒凄凉之感。此词在今昔对比章法中加入了过去的过去更深层次的回忆,“旧识春风面”扩展了整个故事的叙事空间,两层过去的感情见画惊喜、见人倾心,才有了结句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远隔山水,相思不断。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兰陵王》(柳阴直)、《渡江云》(晴岚低楚甸)、《还京乐》(禁烟近)、《过秦楼》(水浴清蟾)等。

综上所述,周邦彦在清真词的创作中,多次采用今昔对比的章法,且运用多种模式。在词体结构上,既有上下片之间的今昔对比,也有打破片与片的界限,在一片内的今昔对比。从写作风格的角度说,今昔对比的章法对清真词修辞的使用、词境的形成和叙事的技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周邦彦章法情感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谷松章:章法的主线
宋徽宗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