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典龙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中心,福州 350108)
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将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着力提高国际学生教育质量,把我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子首选的留学目的地,并为沿线国家培养各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1]。2019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2]。自此,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展开了“走出去”的新篇章。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职教委曼谷职业教育中心合作举办的“中泰鲁班学院”项目亦是响应“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项目采取中泰双文凭“1+2”培养模式。该项目自2020年起已累计招收三届近50名泰国学生,国际化项目受到了地方教育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但中泰文化差异也给国际生管理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做好泰国学生管理工作,提高中泰合作项目成效,服务国家战略,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泰国学制与国内学制存在一定差异。泰国学制下,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6月到10月,10月到11月为短期假期,第二学期为12月到4月,4月到6月为暑假但可进行修课。由于泰国学生的假期时间与中国部分学期时间重叠,泰国学生需要在假期期间线上完成中方开设的课程,而在泰国规定学期期间学生还必须兼顾泰国当地和中方的课程,所以泰国学生时常出现学习精力不足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泰国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需要半工半读。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部分泰国学生选择暑期实习或打工,赚取部分教育费用开支。在有限的精力下,既要承担家庭经济的压力,也要兼顾课业,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西式课堂文化倡导自由授课方式,没有明显的课堂纪律和规定,对于师生的角色地位没有明显区分,倡导学生自由发言,鼓励自主决定获取知识的途径。泰国教育多受西方教育理念影响,拥有典型的西方式课堂文化特点[3]。泰国学生从小受该文化熏陶,课堂纪律意识一般,在课堂中易出现以我为主、崇尚自由的观点。面对强调课堂纪律的中式课堂,泰国学生更显得随意、散漫,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交谈、自由进出教室、迟到、早退等现象较为普遍。中泰课堂文化在时间观念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泰国文化下的时间观更具有弹性,在日常生活中出现20—30分钟的迟到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对于该现象的宽容度较高。因此,泰国学生对待课堂时间的态度相对随意,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相对懒散,这给中泰鲁班项目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抛出了新难题。
这款机械手能够精准地识别炸药条的位置并对它进行准确的分拣,关键是靠安装在系统前端的两个独立摄像头来进行识别,通过控制系统对两个摄像头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在三维空间对产品的坐标进行定位,然后将数据送至PLC控制机构。当PLC接收到两个摄像头送来的输入信号后,根据定位信息,判断工件位置,然后发出指令,控制命令首先到达PLC的输出单元,然后由输出单元直接将控制命令送至步进驱动器,再由步进驱动器控制步进电机按照命令程序来动作,从而准确的抓取工件,并将其放至合适的位置。
泰国休闲文化主要指泰国人“慢节奏”的生活态度,遇事反应呈现慢节奏现象。泰国学生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学习不紧不慢,没有紧迫感,学习进展慢,成效不显著。中泰鲁班项目采用2+1学习模式,三年学制中有两年要求泰国学生在泰国境内通过线上学习中方课程,这对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紧迫感提出更高要求,而部分泰国学生受其休闲文化影响,对线上学习重视不够,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效果和质量一般。第二,中泰鲁班项目旨在为中资驻泰企业和泰国企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国际学生能有一定的汉语水平且拥有在华学习的经历。但在泰国休闲文化影响下,泰国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都相对迟缓,汉语水平提升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泰国学生因担忧无法适应在华的学习环境,来华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学生缺少在华学习的经历,对汉语言的学习和中国文化的体验都会产生影响,最终也会影响中泰鲁班项目的发展和运营。
2009年春节前夕,我收到了王述金托人送来的一包茶叶,香气扑鼻。我深知这包茶叶分量,它饱含着对我的希望。
面对中泰鲁班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校国际学生管理人员和教师团队应从思想上予以重视,主动关心国际学生。一是加强师生联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与中泰鲁班项目的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国际学生联系,比如可充分挖掘即时通讯工具潜力,利用QQ、微信、钉钉等媒介,为师生联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多方位的师生联络工作,增进师生互信,让国际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反馈和分享问题,有利于中泰鲁班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团队真实掌握国际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加强中泰院校沟通,共助学生成长。中泰鲁班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仅是一方的“独角戏”,需要中泰合作院校共同运营。学校国际学生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与泰方相关管理人员的沟通,多方位地关注泰国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泰国学生培养过程的具体困难,与泰国院校同心协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政策支持是做好中泰鲁班项目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助推器。为进一步加强中泰鲁班项目国际学生管理工作,促进中泰鲁班项目发展,学校应不断完善奖助学金激励制度,设立教师互派机制,灵活开展线上课堂考勤管理。第一,设立奖助学金,激发学习动力。为鼓励中泰鲁班国际学生努力学习,加强学生管理与学风建设,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学校要建立中泰鲁班国际学生奖助学金制度,对学习成绩和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奖励,积极营造勤学上进的浓厚学习氛围。第二,互派优秀教师执教,确保项目平稳有序运行。双方院校要积极选派本校优秀教师到对方院校执教,一方面通过相互学习,提升骨干教师跨文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互派教师执教,可减少线上课程占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外派教师作为双方院校的代表,既能促进中泰鲁班项目管理经验交流,也可协助做好泰国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健康平稳运行。第三,考勤松紧有度,做好线上课堂管理。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泰时间观念对课堂出勤的影响,给予泰国学生一定的缓冲期,让学生适应线上课堂的课堂签到方式,但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比如提高出勤分占比、将出勤情况与奖学金评选资格挂钩等多种途径,严格做好线上课堂考勤管理。
在本次工程中,振捣施工通过采用排式振捣器来实施。本工程选取的排式振捣器是由功率为1.1kW且一排间距为40cm的振动棒组成。振捣施工过程中,为了能有效确保混凝土振捣质量,控制振动器行走速度在1.2~1.5m/min之间。振动工艺完成后,要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而且确保混凝土面标高比模板顶面稍微高一点。排水振动器一边在前进,另一边也应该同时进行纵向拉缸的埋设作业。
趋同化管理概念首次在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提出,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进,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4]。文化上趋同化管理即学校从文化层面入手,通过教育和引导国际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展现的优良传统和品质,理解中国民众的思维方式,促进国际学生尽快融入中国教育教学环境。首先,注重培养中华文化的优良品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了诸多优秀理念和品质。学校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例如诚实守信、谦和好礼、勤奋好学、尊师重教等,通过课堂分享历史优秀典型人物,课外组织勤工助学、劳动活动、中国礼仪讲座等,课内外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优良品质和理念扎根国际学生心灵。其次,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课余及节假日开展跨文化体验活动,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包粽子、品月饼、写春联等民俗活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茶文化、汉字书法、剪纸、编中国结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同时积极选派国际学生参加省市级外国留学生才艺技能大赛,以赛为媒,向国际学生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泰鲁班项目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的新型模式,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力举措。要做好中泰鲁班项目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学校要深刻理解泰国文化下国际学生的行为特点以及国际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要多渠道加强师生联系,强化中泰院校沟通,从思想上关心关爱国际学生;要不断完善国际学生奖助学金制度,互派优秀教师执教,建立松紧有度的考勤管理机制,从政策上扶持国际学生管理工作;要注重培养中华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文化进行趋同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