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廖晓玲,张园园,等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进而推动了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潮。会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一指导性发言,要求所有高校教师都应该思考“互联网+”大环境下所有教学环节与思政教育的有机高度融合[2]。
高校实验室是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作为一所特色应用型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一直致力于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拉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引擎”。近年来,随着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比例逐年增加、实验室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升级,实验室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安全是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的保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近几年,虽然国家层面以及各大高校均出台了诸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对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2021年10月24日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炸案给大家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基于此,在“大思政格局”指导思想的要求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互联网+思政”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十分必要且势的必行的工作。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根据文件精神,全国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势在必行的大学生必修课。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双创”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步成为既定趋势[3]。基于此,作为高校教育的一大环节,“互联网+思政”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的探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实验室作为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主阵地,对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和实验室管理产生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一方面,高校实验室是安全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也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最生动的实践课堂。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法治意识等,让学生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会助推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实验室开放力度逐渐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也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并将线上和线下资源有机融合[4],进一步巩固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因此,探索“互联网+思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模式是新时代下各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目前,很多理工科专业仅是单纯强调技术和工具的熟练掌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造就一批“只专不红”的理工类“片面人才”。《重庆科技学院关于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出,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政治修养,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教学环节。因此,认真思考如何挖掘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以及法治意识等),并将其与“互联网+”大背景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保障实验室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思政教育元素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全方位教学育人的效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虽然高校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仪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志等均已上墙,但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和安全意识不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频发。从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85%~90%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安全意识薄弱[5],在实验过程中忽略细节、不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心存侥幸心理等等,最终酿成实验室安全事故。如学生使用完加热设备没有及时关闭,导致设备短路着火;取用有毒试剂、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反应未在通风橱操作,导致中毒;未经允许,将有毒试剂转借给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等。
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仍以线下为主,教育培训形式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教育内容主要以实验室规章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为主,主要强调硬性的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填鸭式”的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态度和意识,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也给实验室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同时,虽然各大高校思政教改处于热潮中,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未能有效融合,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中所承载的德育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实验室安全教育需进一步与思政教育契合,使学生的安全素养本得到质性的提高。
为了让实验室规范有序地运行,重庆科技学院已制订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验守则》《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大型仪器操作规程》等制度性文件,并张贴在实验室醒目位置,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依,职责明确。但由于各个专业平台对实验室和实验器材、试剂等需求不同,从而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不尽相同,仅依靠基于全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守则是远远不够的,各个专业平台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额外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实验室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每个专业仅设置少量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其管理工作涉及人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环境的安全以及实验室其他日常管理事宜,工作较为烦琐。如化学试剂从申请、采购、入库、出库、使用、废液处理等环节,通过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难以准确全程掌握具体情况,任务重、效率低且出错率高[6][7],因此,新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亟需探索。
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须更新理念,将思政教育、“互联网+”与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机融合[8],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指引功能和“互联网+”的科技功能,有意识地寻找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德育的契合点,并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融媒思政,丰富安全教育形式,进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结合互联网技术深入挖掘安全管理过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如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必须检查所有设备尤其是加热设备是否正常关闭,对发现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要给学生灌输集体平台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只有平台运转正常才能保证实验顺利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保障实验室安全。二要在化学试剂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灌输规则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室化学试剂使用规定登记执行,并利用网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进行直观教育。三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具体案例给学生不断渗透绿色、环保意识。如在选用实验试剂时,要尽量选取毒性较小的试剂进行实验,既避免学生因使用有毒试剂操作不当对自己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又可促进学生在查阅文献寻找代替试剂过程中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废液处理讲解过程中,可结合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废液集中规范处置,严格杜绝直接倾倒在下水道,造成环境污染。而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将进一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四是鉴于化学试剂很多是有毒有害试剂,在化学试剂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防止学生由于法治意识淡薄,将实验试剂带出实验室进行其他活动,触犯法律,进而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9]。可将利用实验试剂制毒、给有矛盾的同学水里加有毒有害的实验试剂等违法犯罪的案例制作成案例库,作为反面典型进行教育引导。同时给学生穿插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综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综上所述,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融入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绿色环保思想及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结合网络具体案例,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在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进而培养出有优秀科研素养的人才。
2.结合互联网技术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不定期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外,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构建生动灵活的教育情境,建设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库,选择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10]。如采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平台,通过虚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试剂取用、消防安全等方面知识;通过这些线上资源,让学生了解一些安全事故(如南航爆炸案)并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升学生的危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安全教育形式上,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动态静态结合的方式,专门建立实验室QQ群和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送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及急救措施等,供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同时,对学生的不规范危险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强调实验室规定中有“发现未关设备者在群里通报批评,外加所有实验室值日1次,通报批评3次以上禁止进入实验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发生事故。在安全教育方面,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可设立导师制,给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全程进行安全教育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经过调研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制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协议》《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规范》《危化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大型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入室申请表(校内外)》等管理制度文件。同时,针对笔者所在专业的生物探针室和细胞房,因其实验环境要求高,制订了《生物探针室运行管理规范》《细胞室运行管理规范》,约束师生行为,保障实验室安全。
高校实验室除了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予以合理的约束与监督,使安全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鉴于此,在执行实验室准入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实验室水、电、气、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并要求所有学生学习上述相关文件,并经过各自专业导师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制作用,专业导师须和学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实验室管理业务较琐碎,难以全程准确跟踪。“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向信息化转变成为可能,而现实状况也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改革。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信息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以期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1.构建安全在线学习及准入考试系统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仍以线下为主,受时间、空间、内容的制约,安全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并且实验室准入也是由其指导教师人为决定。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应构建实验室安全在线学习及准入考试系统。首先,应上传各专业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具体安全知识相关文件,学生需完成目标学时学习,才可参加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切实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水平和素养。其次,学生必须通过系统准入考试,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学生考试合格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合格证书,作为学生能否进入实验室的唯一依据。该方式保证了实验室准入的公平公正,有效地规避一些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最后,学生取得的实验室准入合格证书具有一定的有效期,防止因为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其安全责任意识减弱。综上所述,该系统的构建会大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
2.危化品精细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在管理实验药品,尤其是危化品方面,仍然使用传统纸质登记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存在容易丢失、登记不及时、剩余量不准确等问题,进而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互联网+”技术,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应进一步信息化、精细化,实现易制毒、易制爆及剧毒品从采购、储存、使用及废液回收的全过程动态掌控。如笔者所在专业目前采用线上腾讯文档实现危化品从采购申请—入库—使用登记—出库—废液处理全程跟踪,该种网络化管理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纸质文档容易丢失或损坏问题,实现了危化品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11],让实验室管理教师实时掌握药品使用量、库存量,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3.设备网络化管理
为了避免实验室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仪器设备应实行APP、QQ群、腾讯文档等网上预约制。如笔者所在专业的生物探针室建立了相应的QQ群,所有学生使用设备前需提前在QQ群内预约,注明“姓名,仪器名称,日期和预约时间段”。使用结束后,填写纸质使用记录,同时在QQ群进行信息报备,注明“姓名,仪器状态是否正常,日期和实际使用时间段”(若不正常,需如实进行描述)。若发现未填写使用记录和未发送QQ报备信息人员,将暂停操作者对该仪器的2周使用权限。这样的线上预约模式既避免了设备使用时间冲突,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更重要的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可实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第一时间知道设备异常情况,并且通过实名登记和处罚制度,追溯到责任人,增强使用者对仪器的规范使用意识。这种信息化管理方式极大地避免了因设备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仪器损坏和实验室安全事故。
4.实验室环境智能化建设
鉴于实验室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实验室学生众多,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不规范操作势必引发更多的实验室安全问题。但目前的高校实验室专门管理人员少,因此需借助“互联网+”技术营建高校实验室“动态监控、全程跟踪”的环境。首先,在各个实验室安装监控,课程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定期查看监控,对学生实验操作实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实时掌握实验室环境是否出现隐患,若出现则及时消除。其次,实验室建立智能门禁系统,学生可利用APP或微信二维码提前预约实验室,预约通过者在规定时间进入。有效的“互联网+”技术保障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实时掌握到实验室“谁使用、哪个时间段使用”情况,进一步保障实验室安全。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其中安全管理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深刻挖掘思政元素,采取多维度安全教育形式,融入规则意识、责任心、绿色环保思想及法治意识等思政教育元素,促进学生观念由“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同时从完善和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互联网+思政”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既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又能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育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