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23 01:05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台镇安家庄希望小学张志新
家长 2022年36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古诗词汉字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台镇安家庄希望小学 张志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在提升人民文化自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教育部门倡导学校重视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语文课程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有利于完善小学生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能力、语感以及语文修养。语文能力是在平时学习中不断积累沉淀形成的;语感则是在听、说、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的;语文修养是一种内涵,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知识储备,积累足够文章鉴赏经验后,才能逐渐形成语文修养。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很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文化、古诗词文化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使他们的语感得到锻炼,引导学生在了解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时提高语文修养,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初期,也是学生品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师如果忽视学生品性的形成,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传授知识,还要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性。但是,单纯依靠教师口头说教很难达到这一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在渗透传统文化期间,结合古代圣贤的习惯品性以及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教导学生尊长爱幼、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培养他们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在此期间,既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又能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品性。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爱国精神

传统文化是历经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精华,是古人的智慧结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外文化对传统文化冲击越来越大,大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感也在不断降低,甚至影响到了人们对国家的情感。为了改变此种情况,增强人们的自我文化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教师要在教学期间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小学生爱国精神。小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期间,会被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所震撼,同时也会被精益求精的文化内容所吸引,在此期间学生会产生民族自豪感,并改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另外,教师在结合爱国类古诗词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的英雄故事,或者古诗词中蕴涵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养成爱国精神。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期间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传授内容单一

我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从服饰、建筑到道德、艺术、文字、诗词,各个方面均有涉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渗透。但是,经调查发现,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教师在渗透期间忽视了教材中所蕴涵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只是结合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引导学生。这会导致所渗透的文化内容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单调,难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他们对文化渗透的看法。使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死板、无趣,不利于后续语文教学的开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寻找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文化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有效实现渗透。但语文教师发现,单纯依靠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无法保证语文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改变过分注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学理念。因为当教师利用普通教学模式渗透传统文化时,不仅无法发挥其价值,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为了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需了解渗透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传统文化单一、学习缺乏学习热情为基础探究渗透策略。通过不断探究,教师发现可以从汉字文化、诗词文化、节日文化、传统美德等角度出发丰富渗透内容,再结合趣味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家校合作等理念对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挖掘教材,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

小学教师在挖掘教材期间会发现,汉字是人们最熟悉的传统文化,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很多文化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支撑才得以传承。汉字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具有其他文字不具备的形体之美,以不同的代号或者符号存在,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体现古代先贤的智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带领学生识字、写字,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教师会为他们布置任务,如每个字写三遍,通过死记硬背学习汉字。此种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融入汉字文化。久而久之,学生还会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正常教学开展。针对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氛围。

1.对比识字,了解汉字文化发展史

汉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还具有智慧性和文化性,古人造字主要涉及象形、指示、会意和形声等四方面的内容。不同时代的文字都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小学生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加强学生对汉字文化发展史的了解,丰富其知识储备。例如,教师在对“日、月、水、火、土、牛、羊”等简单的文字进行教学时,可以用甲骨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提前搜集甲骨文图片,先向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甲骨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猜测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学生会非常积极地与同学进行互动,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出“日”“月”,但他们对其他几个不太确定。此时教师再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根据“日、月、水、火、土、牛、羊”对比猜测图片中的文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文字发展相关的故事,比如,仓颉造字的传说,文字在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通过此种教学,可以让学生重视识字教学,在结合甲骨文学习汉字时,能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当学生充分掌握这几个汉字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同学们,大家知道哪些与汉字有关的传统文化呢?”对此问题,有些学生会积极思考,并提出书法文化,还有些学生因为认知有限,并不了解。即便如此,他们也会积极与教师交流,探讨什么是书法文化。通过此种识字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知识储备,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实现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巧设字谜,增加识字教学趣味性和文化性

字谜是我国一种较为传统的文字游戏,也被称之为灯谜。此种游戏集趣味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深受传统节日文化影响。教师结合字谜进行识字教学,符合当前教育发展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对“画、蒜、雷、云、闪”等字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提前准备字谜,在课堂中通过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猜字谜。“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玩过猜字谜呢?”大部分学生会给出肯定答案,并且对猜字谜非常期待。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让他们采取“团队作战”,随后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回答正确的数量最多。“一块豆腐切成四块,放到锅里,盖上盖子。”“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运动会上都有它。”“守门员”向学生展示谜题后,可以让学生抢答,得到正确答案“画、蒜、雷、运、闪”。在此期间,所有学生都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思考,并揭晓谜底。教师可以对不同小组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并奖励正确数量最多的小组。通过设置字谜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生字,找到学习生字的方法,也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的汉字文化的魅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感悟意蕴,阅读教学中渗透诗词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自身语文水平。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积累知识,丰富情感体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期间,教师也要重视阅读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传统文化涉及内容众多,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便是诗词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内容时,都是以背诵、翻译为主,学生很难体会到诗词文化的魅力。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让学生在阅读期间感受诗词意蕴,实现诗词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己亥杂诗》为例,这是诗人龚自珍在辞官南归故里时所写的诗。《己亥杂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诗词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一方面是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则是诗人虽辞官,但仍要报效祖国的决心。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单纯让学生学习这一首诗,还要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体会古人是如何用诗词传递情感的。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搜集资料,体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发现《己亥杂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其中最有名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落红”“春泥”“花”等事物为喻,言志抒怀,描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道德境界。有利用“浩荡”“离愁”强化自己的“愁”,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诗人浓烈的离别思绪。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对古诗词中的写作手法、意境营造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体会到古诗词的价值,为中国拥有如此珍贵的古诗词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在此期间,教师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提高了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互动交流,活动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单纯拘泥于课堂,教师还要尝试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他们希望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实现文化传承。为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期间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众多传统文化中,节日文化与生活的联系是最密切的,教师在设计期间,可以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节日文化的认识情况,并设计活动。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的节日文化时,会发现学生知道的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他们对这些节日并不了解,此种情况是大部分小学生的现状,对传统文化略懂,但不了解,非常不利于文化传承。为此,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一起过端午”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端午节期间人们所开展的文化活动。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期间,他们会提到包粽子、划龙舟等活动。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粽子叶、糯米、红枣,和他们一起包粽子。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多媒体观看其他地区的划龙舟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四)家校合作,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效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尤其在渗透传统美德期间,教师更应该重视家校合作的应用。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良好品德、孝顺、自律等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无法只结合教材渗透这些内容,所以需要家长从中辅助,构建良好家风、家训,进一步实现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以传统美德“孝顺”为例,小学语文教师会结合《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等文章进行辅助,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以此引发学生反思,让他们认识到孝顺的重要性。为了促使学生养成此种传统美德,教师还会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如为父母做一顿饭、与父母谈心等。但在此期间,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小之又小,需要与学生家长沟通,让他们在家时发挥榜样作用,潜移默化间影响小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传统美德。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共同设计亲子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关爱,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实现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具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重与家长进行沟通,合理利用家校合作模式,实现传统文化渗透期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美德。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格外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总结发现,语文学科与汉字文化、诗词文化、节日文化、传统美德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此角度出发寻找渗透方法,能提高渗透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古诗词汉字
身边的传统美德
踏青古诗词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