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

2022-03-23 01:05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韩小学刘芳霞
家长 2022年36期
关键词:错题错误题目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韩小学 刘芳霞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应当注重提高教学的效用,注重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掌握的理论内容,主动思考与处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而立足于实际开展的教学,小学生在学习及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完全规避认识、理解与剖析有偏差的情况,急需教师正视该类问题,利用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借助错误资源,巩固自身既有的知识,推动其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核心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出现概率较高的错误问题,围绕其有效运用展开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

错误资源就是小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存在理解偏差,导致无法得出正确结果的课程资源。学生本身的错误理解虽然和正确知识有所区别,但教师能从某个角度发现,错误结果和正确答案并非完全无关,可以尝试整合运用,辅助学生稳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把握水平。有的教师对错误资源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会阻碍正常的教学,容易让学生走入误区。但同时,也有教师通过深度探究与分析该类资源内容,对此给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尝试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期提升课堂教育的效率,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

二、小学数学错误教学资源形成原因与运用意义

(一)形成原因

首先,在新旧内容衔接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错误认识。小学生年纪小,数学基础还比较薄弱,尚未建构系统化的数学意识形态与思维体系,所以在面对数学题中,通常仅能提炼出题目中表面化的内容,逐步梳理思考。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已经掌握的知识干扰,形成解题惯性,引发多种多样的错误。该类情形均是受到旧知识迁移的影响,倘若没有教师的科学引导,势必会限制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强化。其次,解题和生活实际缺乏关联,出现错误理解。小学生个人的实践经验与知识储备量都有欠缺,而且极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在处理某些现实问题中,会因为生活经验的不足形成错误认识及判断,直接顺着错误思路解题。而这些错误通常是常识类的问题,如单位换算错误等。最后,概念类知识点理解不彻底,会引起的错误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概念类内容过于抽象,学生记忆与理解都容易出现偏差。由此出现的错误通常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有限,加之基础知识储备缺失,难以完全掌握各类定理、公式,更无法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继而导致学生在现实使用中,会发生概念类的错误,干扰解题过程。

(二)运用意义

小学生在学习期间难免会出现形态各异的问题,例如,简单数学运算中,就有诸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把除法当成加法或是把数字看错,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普遍存在。在常规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发生该类问题后,大多数教师通常会直接批评学生,或者告诉学生下次注意,但不会辅助学生修正此问题,这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感受,甚至逐渐丧失对数学的探索热情。而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后,不会立刻苛责,反而寻找错误资源的可利用性,令学生借助此类资源,发现“新大陆”。例如,在加减运算中,学生由于看错运算符号导致结果错误,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先让学生算出不同运算符号下的等式结果。该种处理方式能保持小学生计算的热情,并且发挥出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有效运用错误资源,增加计算题数量,而且学生在对比计算中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此既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又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错误资源的应用,本质上还需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时不断尝试,主动改变思考方向。教师课堂中融入错误资源有许多作用,其一,有助于维系师生的良好关系。在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后,教师需保持高度耐心,以比较宽容的状态,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能自己发现解决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为此,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锻炼小学生探究性的思维,予以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打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其二,推动学生发展进步。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但其中的逻辑性依旧不能忽略。对习惯吸收形象化、直观性知识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出现错误也属正常。而最终教学成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这关系到学生的信心,如果教师给出消极、批判的评价,容易打消学习主动性。反之,教师若可以有效运用错误,就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健康发展。其三,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对各类数学知识通常都有比较重的好奇心,不管答案是否正确,普遍会保持探究的兴致。假设教师能有效应用这些错误资源,便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充分激发其求知欲,以此逐渐完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架构。

三、小学师生面对数学错误资源的态度

(一)学生角度

大部分学生会将做错数学题看成正常的事情,不会特别在意,并且也不能及时探究错误点、梳理解题过程、分析问题原因,之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依旧无法正确解出。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对这些错误资源持有忽视的态度。同时,小学生对错题的价值并不了解,认为做题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这次出了该类题目,以后就不会再遇到相似的问题。

(二)教师角度

错题会引起其许多数学教师的关注,但在课堂教学时,一些教师仅会挑选比较典型的题目展开讲解,未能注意到错误率。而部分学生看到教师此种态度,即便自己做错了,也会由于教师未重点讲解而直接忽略。并且部分教师在挑选细讲错题中,会从难度较高的出错的题目中筛选,其余理解能力相对偏弱的学生会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难以听懂。因此,教师要科学筛选错题资源,多讲解一些普适性强地典型错题,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明确错误点,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错误资源的方法

(一)正视错误价值

在小学数学的错误资源运用中,应当把握对错误价值正确认识的基础性条件。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组织者与知识传达者的角色,本职工作是服务于学生,不可片面地寻求课堂教育过程的完整性与连续性,省略提问的环节。部分教师为了一味地防止学生出错,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会重复讲授某些知识点与解题过程,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中内涵。“填鸭式授课方法”既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易养成惰性思维,对错误问题缺少自己的观点,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如此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在课堂上都能听懂,但之后自己做题时不知从何下手”的困局。因而,教师必须正视错误资源的价值,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敢于回答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思考角度与思维模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此,教师针对某点进行详细讲解,落实展开式教育,令学生保持高效学习状态,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另外,教师也应懂得教学设计要与课堂环境相匹配,可以在课堂中妥善处理各类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的主动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此达到“学生吸收知识,并非知识灌入学生”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自主纠错

关于数学概念定理内容,诸多学生会因为知识负迁移的问题形成认知偏差,甚至完全是错误理解。教师此时就要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智慧,采用“示错”的方式,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而学生在此期间,也会加深对概念定理的了解。

比如,在五年级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具体而言,教师提问:“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是5 厘米与8 厘米,怎样得出其面积?”在学生给出40 平方厘米的答案后,教师不应立刻指出答案对错与否,可先询问学生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是通过把相邻两个边的边长相乘得出的。此时教师需继续引导学生说出该种面积计算方法的依据。通常直接用边长相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会将该平面图形与长方形联系起来,没有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高度。教师可顺着该错误的解题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验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平行四边形放在由若干小方格组成的网格内,通过简单的数数方法,得出图形的实际面积。借此让学生发现最初的思路错在何处,继而引出平行四边形“高”的确定方式。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在看到与之类似的图形后,极易出现知识负迁移的问题。对于该种相邻边长计算面积的错误方法,教师并未立刻否定,选择逐渐深入“示错”的引导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思路。这样不仅能保护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使学生加深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三)推动错误反思

在学习数学期间,犯错误在所难免,教师要主动把这些错误变成特殊的教学资源。通常来说,小学生通常不会主动探究错误点,很少去积累错题,而这正是部分学生在面对同类型题目却经常出错的重要原因。小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所有学生均是可以独立思考的个体。并且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不可采取简要的总结方式,而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此,教师应尝试让学生记录错题,及时把错题汇总,做好分类,使自己在复习与反思问题中有题目可以参考。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关于“小数乘法”内容时,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点,随后引出小数乘法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二者的异同,如此就能让学生的乘法计算思维由简到难。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安排适量题目,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题目练习期间,某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并且各个学生的问题都不尽相同。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发现疑点,并反思错误成因,做好整体上的分类。在实际计算练习期间,如果学生由于大意,使数位没有对准,或是忽略小数点,又或者个别学生尚未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方法,导致解题过程变得复杂等诸多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分析,做好成因探究与分类整理,将它们完整体现在错题本上。而如果由于题目难度导致的错误,就要教师进行细致分步讲解,并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计算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纠错教学后,教师提供其他题目让学生练习,正确率通常会有所提升,这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信心。基于此,教师要求学生汇总自己的错误点,并通过计算准确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整理错误的价值,完善知识体系,主动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

(四)分享交流错误

小学生在面对错误问题时,通常会选择回避的方式,而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数学错误资源的作用,教师安排学生围绕日常的数学错误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分组讨论,提升学生对错误点的敏感性。应当考虑到的是,教师需注重分组的合理性,避免相同成绩区间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也就是把数学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放在同一讨论小组中,由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驱动组内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讨论,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

比如,在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应考虑学生当前状态,布置偏于实践类的题目,并划分出若干小组。而后由学生自行探讨“百分比与扇形统计图的联系”,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多个难度的题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组内,理解能力相对偏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先看其他学生解题的过程,梳理基本思路,以此加强个人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巡视引导,让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并在无形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借助该种分享交流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向其他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明白错误问题的重要性,推动全班的集体进步。

(五)教师统一总结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出错的角度都有所差异,这说明每名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方面会有区别。而对于错题与理解难点分散的问题,教师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本文建议教师可以在摸底考试后,实施全面化的整理汇总,统一在课堂上逐一详细讲解。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教师需充分运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才能保障基本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方程式的开始阶段,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未知数”,仅能记住“X”表示未知数,所以对诸多题目都不能深刻理解,解题错题百出。对此,教师应立足于具体的错题,讲解分析思路后,布置相关的延伸题目,通过多次练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的错误资源值得师生重视。而作为教师,需主动调整自身的态度,尽量通过调整日常课堂环节与教学设计,实现错误资源作用最大化,辅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优化自己的数学思维与理解水平。

猜你喜欢
错题错误题目
在错误中成长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圆”易错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