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22-03-23 03:14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劳动街小学武福军
天津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道德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劳动街小学 武福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中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目前我国小学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小学中有很多科目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求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而是要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能满足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 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主要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是属于国家层面,其表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共同价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准则属于社会层面,其是关于社会秩序方面,是我国人民对于社会的一种价值期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行为属于个人层面,其是公民对自身的一种价值准则,是对社会每一个公民的道德约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根本任务,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小学生年龄小,是否判断能力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层次、多方法、多元化的方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观,对学生和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使教学的思想内涵得到丰富,有利于其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通过分析研究后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教师通过发掘、拓展和运用其中潜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能将课程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最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现阶段很多小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渗透时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单纯课堂教学为主,并未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讲课方式单调缺乏吸引力,影响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性,就会导致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受到限制;其次,很多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并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缺乏特色,不符合当代学生认知。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对教学素材进行挖掘和拓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提供重要载体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和梳理,挖掘出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素材,对一些显性的相关教学内容则可以直接用于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将教材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在进行诚信为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做到明诚信、讲诚信,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交融在一起的,且一些价值观较为隐蔽,而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有意识地挖掘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中凸显出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内化知识,领悟精神实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比如,在四年级“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将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出来,并通过教学显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学会合理的消费,并对勤俭节约这一优良的传统进行继承和弘扬,使学生能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标准有所体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生动有趣的表述,使学生对其产生价值认同,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教学内容从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以及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的效益和影响,想要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和改良,而现阶段的教学素材大多都是经过相关教研人员反复考量综合权衡所得出的具备较高实践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素材,教师需要对教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整合出其中具备道德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体系化的观念建设,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并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深刻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单一是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进行课程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对此门课程充满抵触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也无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而想要使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就需要注重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和学生培养的方式方法,在充分理解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实施教学活动,创设鲜活生动的教育情景,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通过生动的情境或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情景剧、电影、展览参观等活动,讲述先进人物的真实事迹故事和高尚道德品质,以榜样力量吸引学生追求更高思想品德,完成学生心灵的提升以及思想的转变,这些教学方式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对生活和游戏的观察与理解、兴趣和态度,选择学生经常会遇到的社会热点问题、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运用好生活中蕴涵的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影响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的教育方向和能力培养方向,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优化和调整,而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阶段可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育方法变得越来越多,如微视频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应用都可以提高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且塑造学生学科素养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才会在主观上认可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而愿意践行相应的理论和观点,达到观念上的教育培养和塑造,教师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根据教育内容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让教育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路径进行拓宽

小学生的认知有趋于直观、形象、趣味的特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进行灌输教学,是很难激发出学生进行学习积极性的,很难为学生真正接受。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能将这些道德意志和情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而结合小学生不喜拘泥于课堂、乐于参加实践的实际,开展生动有趣、形式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行动相结合,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和了解课本知识内容,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实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科级园区等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义务生产劳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进行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交通文明劝导活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志愿者、教师、家长的作用,巩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学网络,让学生在各类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通过校园文化熏陶,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是学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隐性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识需求和思想道德品质,对培育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班级、教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完成教学的目的。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在学习道路旁、楼宇内、教师内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张贴、刻画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词、书法、美术等艺术作品,利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有效影响。同时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及班级优秀文化品牌,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模范作用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来讲,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模范作用,应做到以身作则,正确认识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示范者和引导者,对自己不当的言行和举止要及时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首先,教师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注重自身语言的规范性,要做到民主、尊重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并要尊重一切他人和事物,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使学生能体会到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是要做到言行合一,承诺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养成“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平等公正”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知识和行为的内化上,并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知获取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并将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自身。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本身就蕴涵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要认真地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和拓展出教材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路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也要做到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道德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