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及清华大学实践

2022-03-23 06:43李冰洋黄开胜艾德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1期
关键词:实验室培训学校

李冰洋, 黄开胜, 艾德生

(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北京 100084)

0 引 言

随着国家对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我国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管理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各高校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1-3]。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我国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对安全管理理念和本质认识还不够深刻[4]。在初始管理阶段,大部分安全管理为了补短板,首先从管理制度的落实、基础的工程技术防护开展工作。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校整体管理理念的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如果仅仅局限在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出现问题后再整改,被动地预防事故发生,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5]。长此以往,安全管理也容易被具体的管理事务以及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所局限。从世界范围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管理模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初级阶段的经验型,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到低级阶段的制度型,依靠法制进行管理;再到中级阶段的系统型,依靠科学进行管理;最后到高级阶段的本质型,依靠兴文化进行管理,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发展变化[6]。因此,针对某一个高校个体,想要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从更高的维度去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本质,为管理提供方向以及具体的指导,使得安全管理的着眼点不仅是为了预防事故,而是以人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培训的广泛开展,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能力和素养,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7]。为了全面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调研了欧洲、美国、亚洲等在QS和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高校,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学校,对其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及做法进行了总结。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及实践做了介绍,以期为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1 世界一流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及措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以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Environment,Health&Safety,简称为EHS)作为重要依据。EHS管理体系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是综合了环境、健康和安全三项内容为一体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8-10]。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一流大学逐步实施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以ISO14001体系为主的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体系为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参考,对环境、健康和安全进行全面管理。通过EHS体系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改进工作场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利益以及培养工业界需要的具有安全意识的人才[11]。随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体系背后的支撑是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可以从安全文化、管理方式、机构和队伍建设、教育培训与准入等几个方面来诠释。

1.1 高度重视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了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管理理念的内核[12]。安全文化最早被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出,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也指组织对工作场所安全的共同价值观、假设和信念,例如组织认为安全相对于其他事项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安全文化体现在物质、制度、精神、教育等各个方面[13]。

(1)安全文化体现在组织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内容是否真正有效。现代安全文化在美国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14]。1970年,美国通过《1970年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同时根据该法成立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以保护每一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为使命。美国一流高校也以此法律法规为基准来制定学校的安全管理方案[1],通过推行强制性标准、加强安全检查、强化职工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工作场所的持续改进,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和对人员的伤害,这将安全问题提升到法律层面引起高度关注。一流高校建立积极的安全价值观不仅因为法律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整个组织的承诺。美国高校EHS管理体系的职责范围除了化学、生物实验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安全外,还涉及听力损伤、电脑显示器辐射损伤、长时间办公对腰肌损伤等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对员工安全的真正关注。此外,学校上层的支持程度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体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校长、教务长、院长和部长都支持学校的安全管理,并将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评估。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说安全是港科大秉持的重要而优先的标准,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本分。港科大要在香港以及附近地区成为校园安全的榜样,要培训学生让他们毕业后推广安全文化。欧洲一流高校也非常重视安全文化,在学校官网上放置专门的安全手册,在手册开篇的内容就谈到对安全重视的必要性。通过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给予安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2)安全文化还体现在实验人员的安全行动上,这也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最终落地体现。美国加州大学的课题组负责人(Principle Investigator,简称PI)、学生、实验室安全员(协助PI管理实验室安全的人员)都各自分工,共同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PI的安全行动包括:保证实验室中的每个人都接受适当的基本安全培训,并持续开展活动来补充培训,以鼓励和促进积极的安全文化。PI组织活动的包括检查演练、邀请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进行安全指导、建立轻松的气氛以自由表达安全问题小组会、授权研究人员在安全实践中发挥领导作用等。同时倡导“安全时刻”活动,每周实验室小组会议开始时,首先要讨论安全问题,因为安全是小组会议讨论的第一个项目。师生在“安全时刻”可以讨论任何安全问题,包括:吸取安全教训、安全检查结果、实验室中新开展的实验及危险情况、持续审查安全程序等。学生熟悉自己的实验流程,在实验开始后每周实验室小组会议上对安全问题持续审查。实验室安全员在每天开始的时候对实验室进行快速目视检查,以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全员对安全的重视及安全行动,营造积极的安全文化。

1.2 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

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成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管理层次多样、管理事务繁杂、管理周期不确定等特点,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成效,必须借助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管理。PDCA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因具有严谨的思维运转程序,可以对多层次的人事物进行统筹管理,管理效果显著,从而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得到有效应用[15-16]。一流大学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时所采用的方法都源于PDCA管理方法,以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系统。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管理系统方法以PDCA为基础,并遵守国际标准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般原则。学校规定了PDCA方法的总体要点和具体环节的要点。从总体上来讲,规定对于每项活动,研究人员都应该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并提出以下要点:①管理层应首先确定角色和职责,并留出资源来实施安全计划。②需要进行沟通,建立意识,进行培训和提高能力。③应该有一个检查系统,管理层应该审查组织在实现其设定的安全与健康目标方面的进展,并进行干预以消除阻碍组织实现其目标的障碍。同时,规定了各个环节需要做的工作:①在P环节,需要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法律及其他要求、制定目标与计划。②在D环节,需要确定资源、角色、责任;进行培训、沟通、咨询;进行文件管理、实践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③在C环节,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合规性评估、事故调查、不遵守安全行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控制等。④在A环节,主要是管理回顾。剑桥大学也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中将PDCA的管理步骤进行了细化,对每个环节的目的和行动举措进行列举,通过从各个环节对管理进行控制,从而使管理流程完整。

1.3 专业的机构设置和队伍保障

机构和人员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层次和内容众多,因此不仅需要在管理制度和流程上予以保证,更需要有专业的机构设置以及队伍的支撑,从专业进行设计规划,并从多个领域、多个职能进行管理实施。一流大学对安全机构的设置体现了对安全细分领域管理的专业化。麻省理工学院的EHS机构由5个专业的技术项目组以及10个服务团队组成。技术项目组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工业卫生、辐射防护项目,服务团队包括组织检查、培训、紧急响应、实验室设施设计、运输危险物品等。斯坦福大学EHS机构也按照专业划分为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培训与传播、消防安全等部分,安全专业人员较多具有博士学位以及专业管理经验。牛津大学也设有健康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为健康与安全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专业委员会分4个咨询小组,分别负责生物安全、电离辐射防护、非电离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咨询。

一流高校也配备了充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美国高校和英国高校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见表1)。美国高校的安全队伍总体人数多于英国高校,人员和业务多集中在学校部门,便于集中专业和优势力量进行管理。以哈佛大学为例,学校EHS管理部门共有67人,分布在实验室安全组31人、建筑与设施安全组15人、建设项目支持组4人、培训组7人、主管5人、行政人员5人,可以集中小组力量进行管理。英国高校进行分层管理,责权分散,院系领导全权负责院系内所有教职员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院系均聘有专职安全员及多位兼职安全员,协助安全办公室实施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美国模式由于在学校进行集中管理,管理可以快速落实,行动力强,但是学校管理成本高、部门责任大。英国模式机构精干、管理层次清晰,但是基层水平差异大。虽然两种模式队伍组成有差异,但都体现了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表1 美英一流大学安全管理队伍组成表

1.4 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准入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对师生产生直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安全素养、提升安全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方法之一。世界一流大学在安全管理中,皆通过严格规范的安全教育来提升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被列入工科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确立安全意识。例如在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工系研究生培养目标中,都明确了“充分理解影响决策的环境、社会、安全和经济问题的背景”[17],在新生的指导手册中,首先是对安全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告知。

(2)国外一流大学的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设置规范,保障学生能够获得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首先,实验室安全课程数量充足,涵盖主题全面。哈佛大学有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危险品运输等27门课程;牛津大学开设包括生物安全、激光安全、操作安全、辐射安全、安全员培训以及专业课程培训等43门课程。其次,安全课程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求,设定不同的时长。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课程平均30~45 min,但针对化学安全课程的时间较长,为90 min,危害交流课程的时间为45 min,危险废物管理的课程仅需30 min。再次,安全教育培训人员覆盖广,而且借助信息化手段达到对各类人群培训的全覆盖。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培训借助名为MIT Atlas Learning Center的信息化平台,各类学习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做研究训练的本科生、访问学者都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完成培训。平台给出了培训的具体步骤指南,步骤如下:①跟实验室安全员或安全负责人确定培训需求。②在信息化平台上进入培训界面,选择自己的PI以及从事的实验活动,实验活动会根据PI的研究方向显示一些默认的内容。大部分学生的PI会默认显示,如果是访问学者,则可以手动添加相关的PI。③根据出现的课程列表选择强制性课程和推荐性课程,完成培训档案建立。逾期的课程将会在课程列表的第一条弹出,推荐性课程会显示推荐学习的原因。④接受培训提醒,完成规定的培训。培训提醒会在完成建档后30天以及培训到期前30天和前7天内发送。⑤完成准入规定的培训要求。由于信息化平台支持根据个人职位创建定制的培训计划,因此这种方法适合学校的非研究型员工,例如学生部、设备部和EHS办公室的员工,保障了各类型的人员都可以接受教育培训。

(3)一流大学利用多样的方式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加州大学通过观众响应系统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老师在课堂培训时可以在屏幕上放置测试问题,或展示实验室照片,询问学生是否具有安全隐患,允许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回答,根据答案自动对学生进行排名。学生在学习中因为竞争而产生了兴奋感,提升了培训效果。

2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核心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产生了启发和促进作用。我国高校由于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起步时间和投入力度有所不同,目前达到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安全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8]。但随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我国高校需要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先锋,清华大学在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域不断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力求在各个领域发展完善,向高阶水平迈进。经过不断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总结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简单概括为“一二三”管理理念,一是指一个核心目标,二是指两个重要保障,三是指三个有力支撑(见图1)。

图1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其核心对象是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EHS管理体系遵循的核心原则[19]。保障人身安全是安全管理应始终坚守的核心目标。虽然在初始阶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安全检查和技术保障条件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13]。但检查和条件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可以把管理工作认为就是制定规章条例,而忽视了规则的执行以及对师生产生的实际影响,造成重视形式而忽略目的结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始终把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营造安全文化来对人的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教育培训对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操作进行教导,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机制使每个人成为安全的一份子。安全创新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力资源[20]。清华大学始终重视实验室安全,把师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早在1963年召开的清华第二次实验室工作会议上,蒋南翔校长就指出“没有实验室水平,就没有学校科学技术的水平”,体现了对实验室的重视。在清华大学2017年安全工作会议上,邱勇校长表示,如果校园没有安全文化、师生没有安全意识,一流大学建设也就没有保障,“以人为本”地培养人就无法落实。校长的讲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目标。

2.2 发挥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的双重保障作用

安全工作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和专业人员的投入。自从1999年学校成立技术安全办公室以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缺少制度和管理体系,只对个别专项进行管理,而现在建设并完善了管理制度,形成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对管理措施的落实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安全技术需求的加强,既需要增加对更多专业领域的管理,又需要对每一个领域的技术进行专业研究和判断,仅依靠原来个别的行政人员不能胜任更多的职责。因此,需要重新规划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引进具有专业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基于对安全知识的系统整合能力以及对安全技术的一线管理经验,既可以为安全管理提供顶层设计思路,开展专业的教育培训,又可以深入一线,为院系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思路,对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只有发挥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指导的双重保障,才可以同时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 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条件、服务,确保实验室安全

安全是一项务实的工作,需要将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安全的目标。①在安全意识还没有普通深入的情况下,需要落实好教育培训,从思想和行动上对学生进行宣教,使其知晓安全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在实验室整体安全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对工程等硬件条件进行改善,尤其是对通风、水电、废液柜、气路等硬件条件进行改善,才能有效地为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护。③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师生科研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因此,为了使师生高效做好安全预防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尽可能做好服务,通过主动帮助师生提供资源和服务,为师生的科研带来便捷,增加师生对安全的重视,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安全习惯。教育培训、安全条件建设、管理服务等是保障安全的底线,只有将这些底线守住,才能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

清华大学在实验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持续进行工作改革,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增加和优化业务内容,在实践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3.1 积极投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对师生的影响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师生)的直接交流、传达关于实验室安全的信息而产生。交流与传达可以有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

学校领导每年主持召开涉及实验室安全的会议有10余次,包括全校教职工大会、安全(稳定)工作会、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校园综合治理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工作委员会会议以及各种专项工作部署会议。这些会议上有校长和书记做报告,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使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更加重视。每年校领导带队进行20余次实验室安全检查,亲自在一线和师生面对面交流,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学校通过对师生广泛开展教育培训与准入,增强师生的安全素养,为师生的安全把关。学校对全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准入,每年新入学的研究生、新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以及危险性较高院系的教职工都需要参加培训和准入。学校为教育培训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料,共编制了43门校级课程,涵盖通识类和专业类不同类别;还出版了“实验室安全手册”“实验室安全考试习题集”等书籍,供学生自学。同时,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科研中,自2019年起,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研究生开题、实验类科研项目立项时,均须进行实验安全风险评估,提交安全分析报告,并由学校安全专员进行审查、进行一对一面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在学校的指导下,院系也建立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分要求。一些危险性高的院系将安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

学校通过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来影响师生。2020年学校组织了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拍摄了实验室安全宣传片,对校领导、教师、学生、安全专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安全助理、安全员等安全管理中涉及到的各个人物进行拍摄、访谈,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也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如安全党团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安全工作,以及针对性强的应急演练活动,对实验室可能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进行演练,通过实战演习,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技能。

3.2 全面规划,通过全流程管理增强能效

为了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学校贯彻执行PDCA全面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分析安全风险、执行安全行动、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整改等步骤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的全流程管控,并通过连接各工作环节的信息化系统优化管理。学校从2017年起,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共建设校级制度35个,其中31个为近3年制定和更新。对化学安全、气体安全、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细分领域进行了制度的补充,使得在各个安全领域的工作都有章可循。院系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例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准入、自查自检、分级管理制度等。每年年初,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年度计划,并由学校安全专员每年参加一次院系核心会,专题讨论安全计划,在此基础上部署全年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高危实验物品,例如危化品、气瓶、病原微生物、放射源等,每学期安排专项检查,重点防控。每年年终,学校对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新的行动计划,通过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执行PDCA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学校在2018年6月上线的校级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是实现PDCA闭环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安全检查系统可以制定检查计划、对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对整改的结果进行检视。检查系统覆盖37个院系和155个楼宇的实验室,对整改完成率做统计,实时跟进整改过程。

3.3 科学布局,通过专业技术队伍促进管理水平

过去,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施行分权治理体系,管理分为学校、院系、实验室3个层级,不同管理层级负责不同内容。2016年,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一共仅有5名专职人员,除了2名属于学校部门的管理人员,剩下3名挂靠在院系。由于学校的管理人员为行政人员,整体专业水平不高。院系安全主管及负责人员虽然在本专业高水平,但是对其他领域不了解,精力难以保证,安全整改难以落实。实验室安全员专业性差,且普遍为兼职状态,因此整改执行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从2020年起,学校建立了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对标EHS,引入了专业队伍。根据不同专业领域、按照PDCA管理方法进行工作量核算,得出专业队伍需求量,根据计算结果,共在学校设置了15个专业技术岗位。招聘的安全专员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实验室技术经验。安全专员按照院系学科特点和工作机制需要,对不同的领域进行分专业管理,对化学、生物、机电、辐射、环境等专业类别进行划分,实行小组制。安全专员既承担制定及实施安全标准、实施教育培训准入、开展安全督导等职责,又分别对接院系进行安全工作的指导,同时对各自负责的专业领域进行技术研究。除了专业技术岗位,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也设置了7个管理岗位,进行管理环节的落实。在学校层面形成了厚实且专业的力量,而院系负责人只需要做好协调工作,实验室安全员只是执行简单动作。这样的安全队伍既可以将安全工作做专业,又可以形成学校、院系、实验室的合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验室安全队伍设置见表2。

表2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队伍设置表

3.4 兴建工程,通过条件保障减少安全隐患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安全基本条件建设,包括硬件条件改造和软件条件建设,经费来源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和双一流建设经费。每年学校向院系征集工程改造计划,经过评审后给予支持,次年初执行建设,次年末进行工程验收。从2016年开始,支持的项目包括气路、电气、通风、废气、实验用房、废液柜、安监预警等。具体的项目有:化学系气路、监控、通风与废气治理;环境学院通风改造;核研院化工楼水电气改造;试剂材料库库与废液柜改造;化工系通风、气路等改造;微纳电子系气路、实验用房改造;能动系安全条件改进,安全信息化建设(试剂系统、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等);材料学院安监预警;电机系实验室监控;全校贯彻PDCA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信息化条件建设等。通过这些基本条件建设,大大减少了实验室安全隐患,有效的预防了事故的发生。部分改造工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程条件改造图

3.5 优化服务,通过主动承担增加管理服务

学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注重服务,对安全的管理不仅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而且通过热情服务进行促进。废弃物处置工作一直是北京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题,有资质的公司少,且对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置要求比较繁杂。再加上师生对废弃物统一处置的意识还不强,因此废弃物积压问题严重。为此,学校改革废弃物处置模式,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全校统一进行废液处置回收公司的联络和调度,从外部打通了处置渠道。在学校内部,通过集中建立废液暂存点,安排师傅主动上门回收,节省了师生与公司直接联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试剂采购便捷,由于管理类化学品采购需要受到学校统一的管理,学校建立了试剂材料信息管理系统,从系统上进行试剂材料采购的审批。由于学校科研量大,师生对试剂的种类有众多需求,学校则帮助进行供应商遴选,在信息平台上集成了646家电商、约2 700万种货品。同时为了方便采购,试剂材料库备有试剂及实验耗材等货品1 300余种,由师傅免费配送,承诺2 h以内送达。由于采购便捷,因此减少了实验室化学用品的存量。

气体专项安全管理,由于市场上的气瓶供应商参差不齐,学校为了保障用气安全,对气体供应商进行专门遴选,以保证质量。同时,为了保障气体使用过程的安全,由学校用气安全专员和气体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对全校存放的气瓶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对气瓶的质量、使用状态、周围环境等进行检查,逐一识别过期及报废气瓶,并专门组织运输。这些工作都是以服务促进管理,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

3.6 拓展领域,通过环境保护完善管理体系

学校不仅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而且积极重视环境保护,与世界一流大学的EHS管理体系对标,建设整体的安全与健康体系。从2017年9月起,启动对全校重点楼宇的排水排气监测工作,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指导下,持续对最可能排放超标的实验室进行采样检测,对20项废水指标进行检测,得到了8期检测数据。经检测,排水排气均满足国标生产型企业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2018年选择化学系进行高校实验室排气监测治理试点,选择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治理,在排气口集中安装活性炭吸附装置,改造后治理效果明显。改造前相对浓度最高的非甲烷总烃,通过安装活性炭吸附箱,其平均减排量达到40%以上。此技术成本低,安装方便,可以在全国高校作为案例进行推广。同时,根据持续开展的排水排气检测工作,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限值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参与编制了北京市关于实验室气体排放的首个标准规范《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通过此规范弥补了环境领域研究的空缺。

4 结 语

随着高校科研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需要借助不同的管理方式来实现管理目的。因此,需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理念进行本质的理解,才能以更高维更广阔的理念指导变化的发展。当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发展到较高级的阶段,即通过系统性和兴文化来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使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得到直接有效提升;引入专业的管理队伍,发挥制度优势和专业水平,对安全教育的普及以及安全技术的实施提供专业思路和指导;同时通过安全条件的保障及安全服务的优化,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学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安全工作的不断实践大大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实验室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学校推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