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环 张中娟
(1 物资节能中心 北京 100037 2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74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纺织业的国家之一,纺织行业包括化纤、印染、棉纺织、麻纺织、毛纺织等,既属于传统产业又是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构建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2020 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自2011 年起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2020 年,全国纺织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2 万亿元,占全国工业4.3%,利润总额2065 亿元[1]。
纺织行业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由于电力、蒸汽等二次能源以煤炭转化而成,能源供给结构高碳化客观存在。纺织行业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十三五”期间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纺织行业90%以上为中小企业,企业节能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需要通过节能诊断、能源审计、综合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形成长效的倒逼机制,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目标。
2019 年5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2],提出每年对3000 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对能源管理薄弱或能效水平较差的企业实施全面节能诊断,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针对性的专项诊断,累计480 余家节能服务公司在公益节能诊断服务工作中,为1.4 万家工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并提出节能改造建议。其中包括1100 余家纺织行业企业,从能源利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千余项节能改造建议措施,经测算预计可实现40 余万吨节能量,对于纺织行业的高效、低碳、绿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节能诊断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诊断和形成报告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分为:明确诊断任务、确定诊断范围、组成诊断团队、确定诊断依据、编制工作计划等;(2)现场诊断包括:收集能源购入、加工转换、输送、终端使用等资料,从能源利用、能源效率、能源管理三方面,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工作;(3)报告编制包括:汇总诊断结果、分析节能潜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系统优化、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节能改造建议,完成节能诊断报告。
纺织行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生产工作已不是新鲜事。如:Kering(开云)集团开发的环境损益表,将服装等时尚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量化、可视化,并换算成相应的货币价值;Allbirds 通过计算每件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可能碳排放量,使用更少碳足迹的生产工艺等[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依托现有的互联网数字平台-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服务平台(FAIS 系统),构建了节能诊断模块,由纺织行业企业通过网络端口在线填报工艺流程、能耗数据、通用专用设备等数据,通过平台智能化自动分析评价数据,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为企业实施远程节能诊断服务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节能改造建议措施,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发挥平台优势和辐射效应,持续提升纺织企业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具体情况请看图1-图5。
图1 节能诊断服务系统-基本信息模块
如图1 所示,依次填写企业名称、土地面积、职工数量等基本信息,以及产品名称、种类、产量等产品信息。
如图2 所示,逐项填写企业各项能源管理制度、近年来节能技术应用、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能源计量配备信息等情况。
图2 节能诊断服务系统-基础指标模块
如图3 所示,按要求填写各能源消耗品类名称、消费量、耗能工质消费量、余热预压回收以及耗能设备统计等情况。
图3 节能诊断服务系统-能耗数据模块
如图4 所示,该系统还可对企业的染色和定形等重点工序实施专项诊断。
图4 节能诊断服务系统-专项诊断模块
图5 节能诊断服务系统-诊断结果模块
根据企业填报的信息,计算得出企业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工序能耗等指标,形成企业的节能诊断服务报告。
A 企业属于纺织染整企业,产品是针织染整布,包括全棉、合成纤维以及混纺等。A 企业2019 年总产量为10365 吨,其中,棉织物2172 吨,占比20.96%;合成纤维织物21 吨,占比0.20%;混纺织物8172 吨,占比78.84%。可见A 企业是以生产混纺织物为主。产品中深色产品占比25.50%,漂白产品占比36.11%,中浅色产品占比38.39%。可见A 企业的产品是以漂白和中浅色为主。A 企业的能源管理情况可见表1。A企业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在计量统计与信息化建设、绿色评价与管理工作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表1 能源管理情况汇总
A 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和主要辅助生产设备可见表2。A 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和主要附属生产设备没有国家命令限期淘汰的设备。
表2 主要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
A 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单位产品电耗与相关标准的对比可见表3。A 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已优于清洁生产标准的二级水平,但略高于印染行业规范条件的要求;单位产品电耗仅优于清洁生产部标准三级水平。
表3 单位产品能耗对比
对于A 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需要说明的是:(1)在以上计算中没有进行折成标准产品产量;(2)单位产品电耗包括了环境保护设施的电耗,近几年来加大了环保要求,导致单位产品的电耗增加。
2020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4]。”工业碳排放能否率先达峰将是我国兑现“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承诺的关键,纺织行业作为工业领域的高耗能产业,为了实现“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一是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建设,建议将纺织行业企业纳入责任主体范围,利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规模。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引导行业绿色发展。落实《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纲要》中提出的“28 项关键技术和10 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应用,加大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研发力度,扩大其在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生态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三是加强纺织行业间交流培训。结合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向纺织行业企业宣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开展行业内以“碳管理员”为主题的交流培训,引导企业将绿色发展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生产体系、创新体系和价值体系,制定适用本企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和技术路线图。四是利用好政策支持,发挥示范激励作用。开展绿色示范企业申报和先进绿色技术征集、遴选工作,引导企业对标达标,提升自身能效水平;结合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支持政策,推广高性能、高效率、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