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娄锡恩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

2022-03-23 02:58严清萍陈金凤娄锡恩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置信度川芎丹参

严清萍 李 敏 温 乔 陈金凤 娄锡恩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机制多与多元醇通路等相关[2-4]。西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多将其归为“痹证”“痛证”“麻木”“不仁”等范畴[5]。中医治疗多予以口服中药汤剂、中药足浴等特色疗法,临床效果良好[6]。娄锡恩教授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在用其自拟方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发现,其自拟方可以改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水平,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有效缓解患者症状[7-9]。本文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个体化诊疗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总结其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有利于学术交流及传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0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娄锡恩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接诊的确诊为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来源进行筛选。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10]或《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1];运用中医药进行诊治;病例的信息要素全面;患者连续就诊且次数≥2 次,复诊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 个月[12]。

1.3 排除标准

处方中仅有中成药;处方中中草药药味数<5 味;处方使用方法为非口服;处方备注显示“抄方”。

1.4 建立数据库

按纳排标准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出病例,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 录入形成课题处方数据库。经预处理后收录合格处方。

1.5 中药药名规范

参考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对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剂型因素,如“茯苓(颗粒)”“茯苓(小包装)”统一为“茯苓”。简化产地,如“广陈皮”规范为“陈皮”。产地对功效有影响者保留产地以示区分,如“怀牛膝”“川牛膝”。

1.6 数据处理和分析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频数分析法对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关联规则及改进的互信息法进行组方规律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药物频次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229 首处方,涉及中药256 味,使用频率在前30 位的药物使用频率总和为59.3%,见表1。共涉及18类药物,总使用频次为3828 次,其中补虚药使用次数高达1168 次,其次是活血化瘀药836 次,见表2。

表1 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占比

表2 药物分类使用频次

2.2 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

256 味药物四气统计结果中,温、平、寒性总占比高达92.77%,见表3。药物五味统计结果中前3 位为甘、苦、辛味,总占比达84.25%,见表4。药物的归经统计结果中,共涉及12类归经,见表5。

表3 药物四气分布

表4 药物五味分布

表5 药物归经分布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将“支持度”设为80,“置信度”设为0.9,选择“用药模式”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5 组,见表6。共涉及9 味药物,图1 将其关联情况进行网络展示。同时选择“规则分析”对所得出的药物组合进行用药规则分析,见表7。

表7 处方中药物规则分析(置信度≥0.9)

图1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网络展示图(支持度≥80,置信度≥0.9)

表6 处方中常用药物组合表(支持度≥80)

2.4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将“相关度”设置为10,“惩罚度”设置为3,选择“药对系数”得到处方中两两药物之间的联系度,统计关联系数>0.09 的药对共有1226 条,其中>0.31 的药对共有20 组,见表8。

表8 药物关联度分析(关联度>0.31)

3 讨论

药物频次及分类统计结果中显示,娄锡恩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多用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其认为本病的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瘀”尤其需要重视,治疗时应标本兼顾,突出“补本虚,泻标实”的用药特点。

四气统计结果中,寒、凉偏向与温、热偏向的药味总占比大致接近,能够均衡地平衡人体的热性、寒性,充分体现寒热同调以求阴阳平衡的证治思路。

在五味统计结果中,甘味居首位,占37.80%。“甘味入脾”“脾主四末”,本病多见脾主运化功能失司,故娄锡恩教授在本病的中医治疗中重视甘味药物的运用。

从归经的统计结果来看,归肝经的药物最多,占比达22.52%;其次为脾、肾,分别占17.29%、14.45%,娄锡恩教授在对本病的治疗用药过程中重视肝、脾、肾三脏。

“久病必瘀”,血瘀是本病的关键病理因素。药物组合统计结果中,使用频次前5 位为川芎-丹参、丹参-山药、山药-茯苓、红花-川芎、山茱萸-丹参;药物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红花,丹参→川芎组合;药物间关联度前3 的组合为熟地黄-川芎、川芎-炙黄芪、丹参-红花。综合分析,可发现处方中活血化瘀药物组合的使用比较频繁,其中“丹参-红花”药对具有代表性。丹参性平而降,攻补兼施而不伤正。红花辛散升浮,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两药相伍,一寒一热,使药性趋平,一升一降,疏通经脉,活血止痛的同时使发散不至太过。现代研究表明,两药相伍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增强药效吸收[14-15],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16]及神经传导速度[17]。

同时娄锡恩教授还十分重视“内风”,主张使用平肝息风类的药物。本研究结果中,平肝息风类药物的使用频次位于第5 位,共使用220 次;高频药物中地龙、天麻、僵蚕均为平肝息风药。天麻入肝经,主息风定惊,现代研究还发现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等作用[18]。虚风内动,风善行而数变[19],而虫类药物搜风通络刮经之效远高于草本药味[20-21],故使用地龙、炒僵蚕等虫类息风药物。地龙可平肝息风、破血通络[22],同时其有明显的保护神经、改善神经炎症作用[23]。炒僵蚕息风化痰解痉、活血通络,其为阳虫且以祛风之桑叶为食,故其制风力强[24]。

本研究中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还需得到不断的探索[25]。

猜你喜欢
置信度川芎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置信度条件下轴承寿命的可靠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