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新财经”人才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优化研究

2022-03-23 03:47:10路荣侯彦利张可晴张颖梁玥
中国新通信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第二课堂综合素质

路荣 侯彦利 张可晴 张颖 梁玥

【摘要】    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我国新经济社会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为服务于“新财经”建设和发展,新财经教育需要重构培养目标,树立新的培养理念和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财经类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以“新思政”引领财经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度、多途径提升财经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新财经”高等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第二课堂    新财经    网络时代    综合素质

引言:

自教育部大力发展“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来,一些财经类高校率先创新提出“新财经”教育改革模式。“新财经”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兼具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新财经”人才,进而“新财经”人才第二课堂素质培养方案的优化迫在眉睫。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优化财经类学生第二课堂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遭受到网络的严重冲击,高校群体的“网民”数量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面临网络文化的冲击和不良信息的输入,给高等教育带来重大挑战,高校必须守好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优化研究更加突显其重要性。“新财经”背景下切实提升财经类学生综合素质既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大思政”格局和“新思政”理念下的教育实践的需要,更是满足我国未来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需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和深化,优化财经类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综合育人作用尤为重要。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财经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第二课堂功能性认同不足

有些师生对第二课堂功能性作用认识不足,依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的“办办活动,热热闹闹”,倾向于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教授,忽视了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这导致第二课堂难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深度育人的作用,学生由于主观上认识的偏颇导致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认知深浅和执行力薄弱,导致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实践能力、思维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偏弱。

(二)第二课堂专业性和规范性的设计需要提升

当前第二课堂的主要问题是宽泛而不深入,缺乏系统性和专业、年级、群体的针对性。纵观一些高校的第二课堂设置一览表,基本上涉略范围很广泛,但是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没有年级限制,导致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学分选够,到高年级时只剩下专业课学习,这种短暂的攻略不利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的阶梯、递进式的进步和提升,致使第二课堂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特色不够鲜明,缺少与财经类人才相匹配的特色体系

据分析财经类高校的第二课堂设置,专业成分占比极少,应该专门针对财经类学生增设专业类学分要求,既能满足学生对多学科的学习和扩充,又能保证专业特色不减色,更能使本专业与多学科学习相得益彰,融会贯通。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优化“新财经”人才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一)加大宣传普及第二课堂相关知识的力度

大多数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了解较少,需要制定有关政策与宣传相关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大力普及第二课堂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第二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第二课堂有效参与度,进而通过第二课堂,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二)丰富第二课堂,搭建“新思政”专属网络育人平台

我们对“新财经”、“新思政”的学科背景和文化视野进行深入的研究、消化、理解和认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融合新媒体,全新打造“新思政”专属育人平台。新平台的工作理念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线上思政,正向引领”,旨在打造思想有深度、知识有广度、教育有温度的云端平台,同时让思政教育走进学生的朋友圈和生活圈。“新思政”微信公众号,设置三栏十模块。其中三栏是:新思政、新财经、新素质。新思政:时政要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新财经:财经资讯、经济论坛;新素质:新科研、新竞赛、新实践、新创业、新就业。此微信公众号集思政教育、财经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于一体,囊括财经类学生的知识需求,占领网络思政的“制高点”。同时搭建“新思政”微博公众号和“新思政”抖音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将碎片化的信息有效整合,同样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网络育人工作中,成立网络思政工作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云课堂”、“云交流”、“云学习”、“云服务”、“云实践”、“云展示”等“云端思政”工作,并打造全新第二课堂直播间,将专家、企业家、知名校友、优秀毕业生以及招聘企业等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网络育人平台,可以带领财经类学生“云游”国内外经济高地,学习和了解各地经济政策和“云考察”各地企业,从而打破属地学习教育的局限性,在保证第一课堂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校外知识营养,切实提高网络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新思政”和“新财经”育人高度融合。

(三)创新“第二课堂”素质培养的理念和模式

遵循“新财经”教育的五维立体(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职业素养)育人目标,构建“第二课堂”中的“六位一体”育人模式,优化“第二课堂”中的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科研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业就业的设置和权重占比,既要系统性、合理化,更要提升与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度,使“第二课堂”真正服务于“新财经”人才培养。立足于财经类专业特色,结合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人才需求,创建第二课堂品牌活动,例如成立“恰恰谈”心理工作坊,发挥朋辈帮扶作用;举办“科言青春”系列培训,定期开展科研能力提升活动;持续开展“萤火”志愿服务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基层、访民情,深入调研、躬身实践,受教育、长才干、 做贡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立“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团,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品资源,创建“助力乡村振兴”网络展馆等。

(四)重构财经类专业的第二课堂素质学分设置,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1.适度增加第二课堂素质学分的总学分要求。目前一些高校在第二课堂素质学分要求方面并不高,可以适当增加第二课堂总学分要求。

2.在阅读栏增加必读项目。

3.提高红色教育专项分数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参加红色专项实践活动,可以走访红色革命圣地、调研红色文化传承、访谈身边的“五老”,撰写调研报告,并提交视频作品等。

4.强化和完善竞赛类板块,鼓励大学生积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和学科竞赛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原创性思维。其次,比赛项目要“广”,更要注重“专”,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参加与未来工作发展等有关的比赛,如“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等,设定必修的专业相关的比赛项目。

5.在实习类板块,提高实习类素质学分的比重,并对实习企业、岗位和实习经历、结果等进行细化考核,避免学生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应付差事等,要切实发挥实习经历的重要性。

6.将第二课堂素质学分年级化,这样可以避免毕业前“刷分”、“凑分”,保证学生在大学教育的不同阶段,阶梯式进步和提升能力,从而使第二课堂教育更加科学性和合理性。

7.完善文体活动板块,丰富活动内容,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制定套餐式活动方案,打好活动育人的组合拳。

8.系统化学生各方面素质考核结构层次。不断推进学校原有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考核结构办法,基于思想、知识、能力、素质的四个方面考核结构层次,结合过程、结果两个维度的考核,建立富有全方面多角度的第二课堂指标与系统化的评价方法,以此推动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筑牢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搭建思政育人载体,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全新思政育人是时代发展的选择。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财经类学生承载着艰巨使命和任务,优化财经类学生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用“钢筋铁骨”有效打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形壁垒,并发挥好第二课堂的“超凡”育人功效是个亟须研究的课题,必须打造“新财经”人才的“第二课堂”新属名片,从而切实保障“新财经”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路荣    侯彦利    张可晴    张颖    梁玥

河北经贸大学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9年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07.

[2]李玉鸿,王东平.高职高专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01.

[3]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0.

[4]李儒寿.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2.

[5]马小芳.“新文科”视域下教育学学科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學院学报,2020.

[6]王昱寒.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述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

[7]张金哲,耿辉建,沈千鹏.新财经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的重构路径探析. [J]. 大学,2021.

[8]高宁,徐梦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视野的突破与课程体系的创新.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第二课堂综合素质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49:58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4:11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9:09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网络时代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