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我的选择

2022-03-23 00:48沈倩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活动设计高中生

沈倩倩

关键词:同伴交往;高中生;系统观;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3-0036-05

【活动理念】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混乱。高一学生渴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寻找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在高中生同伴交往过程中,因性格不同而导致的人际冲突时有发生,学生生活学习中诸多因素的变化推动着事件的阶段性进展,这考验着个体在冲突应对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求助资源的选择。00后学生习惯使用单一应对策略,可能导致事态发展恶化,从而厌学或自我封闭。

课前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在处理人际冲突事件时虽然知道有多种求助路径,但习惯于找好朋友或同学来帮忙或自我调节。又因为拉不来面子、沟通技能不足等自我能动性受限导致在应对人际冲突事件中受阻,影响情绪和适应状态。

人际冲突中的系统观是指将人际冲突事件的主角放到班级组织、人际关系、家庭支持、个人个性、心理素质以及价值取向等系统背景中,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系统的动态性。从系统角度,带领学生看到人际冲突事件中的多元助力选择,强调选择中的动态性,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求助主动性。

为此,本课运用“剧本杀”这一逻辑推理的有趣活动形式,创建一个典型的因性格差异引发的人际关系冲突事件。通过在活动体验中的角色代入和推理,启发学生思考解决人际冲突事件时的选择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人际冲突事件里的多元助力,明白主动性差异和动态性变化推动事件多样化发展。

技能目标:通过“剧本杀”情景模拟和分组分任务逻辑推理,使学生换角度思考。

情感目标:感受角色的选择,接纳变化中自我主动性带来的阶段性发展结局。

【活动年级】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1.分组安排:每组7~8人,一共6组,并选出一名组长。

2.每组一个信封:信封内有统一的备忘录和小组推理活动单,还有不一样的剧本杀卡牌一组。6个信封上分别写上“发展一”“发展二”“发展三”,两套。

3.每套卡牌里有两位主角小江或小南,还有班主任、寝室长、室友、好朋友、家长、同学等基本配角配置,任意牌有复制功能,确保每人抽到一张牌,并代入角色。给每个人物设置性格特点、沟通技能水平和记忆事件。每组人物设定相似。(详见下文图片)

4.用课件清晰呈现每个环节的要点信息。

【活动思路】

【活动过程】

一、规则讲解,注意事项(30秒)

教师指导语:

同学们好,请听清今天的活动规则:了解剧本开篇,抽到剧本阶段性发展事件,推理事件发生的过程。

活动过程:看剧本(了解剧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选角色—明确任务—搜线索—运用线索推理。

友情提示: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活动中请跟随角色变化随时转换视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弄清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或相关事件的移情反应。

二、剧本呈现,氛围营造(5分钟)

以文字和音频结合的形式展开剧本开篇。

片段一:矛盾初显

小江和小南是同班同学,作为高一新生,都是第一次住校,Ta们性格差异大。小江热情,话多,好面子,兴奋值比较高,希望获得新朋友,Ta的主动让其在新环境里很快受到关注。小南比较内敛安静,中考失利让Ta希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追上校外的初中好友。

两人冲突最开始是小江在晚上熄灯之后时不时带头聊天,使小南睡眠受影响。小南想和室友和睦相处,不想引起别人的反感,并尝试自我調整,容忍不说。但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半个月后小南忍不住便跟小江说:“你晚上别聊天了,吵到我睡觉了。”

现场提问1:你如果是小南,你会怎么说?

邀请学生回答:小南应该直接说出来,但语言表达要注意方式和时机;小南可以跟着一起聊天;继续忍着。(教师引导出不同的应对方式,不作评价)

片段二:误会升级

小江听后觉得不太好意思。之后一周,有时候能克制自己不说话,但有时还是没忍住聊天了,觉得小南这个人不太合群。小南觉得小江不听劝告无法相处,内心非常难受,因此更加睡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引起了班主任的关注和问询,小南没忍住,委屈地哭了。

班主任因该寝室晚上说话扣分召集寝室长开会,在课堂中提醒大家在寝室里要遵守纪律。班主任私下找小江谈话。小江便觉得是小南告状了,回到寝室对小南言语相向,不太客气,还有肢体接触。其他同学对小江也有了一些看法。

现场提问2:你若是在现场,可能做些什么?

邀请学生回答:两方劝和,问清原因,阻止伤害行为。(教师引导出对待同伴要以友善的态度)

片段三:情况恶化

小南有点害怕,不愿意住寝室,想换寝室。

现场提问3:班主任和家长可能会给小南提出哪些建议?他们可能做些什么?

邀请学生回答:班主任和家长可能会建议小南改变自己、直面人际问题、暂时回避、走读,等等,也会给出相应的支持。(教师引导出不同班主任和家长的建议和可能行为,以及希望小南好的善意初衷)

现场提问4:事件后续可能会如何发展?

邀请几位学生回答:换寝室,冲突解决,关系好转;小南被孤立,之后休学;小南抑郁了,生病了。(教师引导出多种发展可能)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加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过程转换、角色提问,带领学生进入冲突事件;剧本呈现开篇片段,加入提问环节,带领学生意识到应对方式的多样性和助力资源的积极面。

三、角色代入,线索推理(5分钟)

教师过渡语:就像大家猜想的那样,这个剧本的发展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请大家看一下自己组抽到的信封,分别对应如下“事件阶段性发展结果”。

(PPT呈现:事件阶段性发展的三种可能性)

活动规则:

1.PPT介绍角色牌分类。包括主角牌小江/小南(性格和目标期待)、父母\亲人牌(亲子关系、记忆事件)、班主任牌(性格、记忆事件)、室友\寝室长牌(性格、记忆事件)、朋友\同学牌(主角的校内外好友)、任意牌(复制小组内角色,能力值加一星,自编记忆事件)。

提示:每张卡牌上的角色资料(性格、期待、关系、能力值、记忆事件)作为推理线索。

2.各组长组织同学抽牌,确定主角牌为推理结果主讲人。

3.明确各组信封里的任务单。

任务一:在小组里诸多线索中,选取四张卡牌,贴在纸上,推理故事进程,阐述各卡牌对主角的影响。

任务二:抽到主角牌的同学来呈现小组推理过程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自己小组故事推理中主角的自我主动性评分,1~5星,5星是满分,自评几星)写在右边方框里。

设计意图:通过卡牌设计,创建了一个典型的人际冲突事件中的多样化角色,建构一个虚拟“系统”。学生抽卡牌选择该人际冲突事件中的某一角色。活动单有助于学生清晰任务的指令是选择和自我评价。

四、推理展示,交流收获(25分钟)

1.按事件发展可能性,各组主角一一展示推理过程。

2.小组代表分享,教师黑板记录推理的不同选择和排序。

学生甲:我是小南,我选的是爸爸、寝室长和班主任三张牌,我性格内敛,因和室友冲突想换寝室,周末回家情绪不佳,爸爸不善言辞。我们照常去运动,运动完后他问我学校适应怎么样,我就说了想换寝室,爸爸让我再试一周,如果实在不行就换,但要求最后一周里要积极做好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事。回到学校,寝室长组织寝室会议,我趁机解释了误会。小江脸色不太好,我们都有些尴尬,没怎么说话。这一周的晚上小江都没有讲话。我也就没提换寝室,第二周寝室运动会我积极参与拔河,小江递了我一瓶水,我笑笑没说话,但我能感覺到她的善意,慢慢地,室友们更和谐了。

学生乙:我是小南,选的是室友、同学和寝室长。我和室友发生冲突后很难过,一个室友陪我说话,站我这边,聊起同学课堂分享的非暴力沟通方法。我一直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意识到自己之前情绪的表达中有指责,沉默忍让也没有让小江意识到我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寝室长解释了误会后,我给小江写了纸条,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她后来和我道歉了,慢慢地,寝室晚上扣分少了,获得表扬,宿舍关系也更好了。

3.提问:

(1)提问主角,你给自己的主动性打几分?你对自己的评分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甲:4分,我很多时候不是主动说的,但觉察到善意的话是愿意表达的。

学生乙:3分,我遇到的室友和寝室长都很好,给了我支持和勇气去面对而非逃避,但只是以写纸条的方式。

(2)提问全体,你们如何看待大家的选择和主动性?

学生丙:这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但因为当事人对身边人的信任差别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主动面对问题改变自己的,往往结果比等待别人主动要好。

学生丁:不同的小组有相同的任务,但选择的过程是不一样的。相同结局的主动性分值不一样。故事主角的主动性分值不一样,相同的选择,可能结局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选择线索进行事件推理,选择助力的同时,思考自我在其中的主动性。教师通过记录不同组的顺序差异,呈现出事件发展中的变化和选择。

教师小结:给大家的卡牌,每组的角色组成元素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的人际冲突事件中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系统,一个不停变化的系统。系统是有相似性的。冲突的本质是我把这个事件当问题来处理。问题是困难的,当我想改变环境或者别人也是困难的。若是我们把当下的困境当作适应新环境的一个过程或者沟通的话题,那么方法永远比问题多。就像今天剧本预设了三个阶段性发展的可能,没有哪一种选择是轻易论对错的,区别是当事人的体验和感受,重要的是接受当事人选择应对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下一个阶段故事走势又是不一样的。

五、根据数据,联系自我(4分30秒)

(一)呈现课前全年级调查问卷数据结果

1.你觉得自己发生人际冲突时可能会寻求的助力是什么?

选项的平均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好朋友(5.82)、自我调适(4.42)、同学(3.42)、家长/亲人(3.32)、老师(2.32)、书籍/电影(1.8)、心理委员(0.92)、其他(0.43)。

2.当冲突发生时你一般会选取什么方式处理?

选项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主动和对方沟通”(50.77%)、“忍让”(19% )、“冷战”(15.38%)、“对抗”(6.92%)、“其他”(10%)、“找人帮忙”(2.31%)。

3.人际冲突事件里,你觉得比较困难的是什么?

选项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拉不下面子”(47.69%)、“与人沟通技巧不足”(34.62%)、“情绪难自控”(28.46%)、 “解决策略有限”(23.85%)、“其他”(12.31%)、“求助意愿和求助方式”(9.23%)。

(二)教师解读数据

我们都知晓当人际冲突发生后,系统中有多种多样的助力选择。但我们在真正遇到事情时往往是习惯自己解决问题,沿用惯用的某种应对策略。求助他人这个选择常被弃之不用。你并不是没有求助对象,是什么让你没有迈出求助这一步?数据呈现我们在人际冲突中似乎比较在意面子。第一个面对问题和想解决问题的,不代表是低头或者错的,而是更在意这段关系的人。

(三)学生分享

学生把课堂感受写在心理本上。邀请2~3位分享。

学生感悟1:即使是小差异,也可能带来蝴蝶效应,导致不同的结果。希望每个人可以尽自己所能做出善意的举动。促成友好的结果。

学生感悟2:收获的关键词是“自我主动性”,“求助资源”和“选择和接纳”。

学生感悟3:我觉得主动是很重要的,因为主动的人机会更多,方法更多,得到的支持也更多。

学生感悟4:有效沟通很重要,有些事你不说出来,不发声,误会增多,冲突就难得到解决。

学生感悟5:在遇到人际困难时,求助他人可能会避免很多偏见和误解。

教师总结:在某一冲突事件里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事件的走向。当你看到诸多线索时便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你一直都拥有选择权,每一次冲突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

【活动反思】

在面对同伴交往冲突时,高中生因为不主动、不求助而出现被孤立、对抗或者拒学厌学的现象。本课剧本提取多个辅导的共性,角色设计既有真实感又有虚拟性,借“剧本杀”的形式打破学生对这个敏感话题的内在阻抗和隐藏,让学生直面冲突事件的系统角色,跳出主观偏见和防守。该课从系统观角度来看待整体事件的发展可能,看到事件中人物的选择和主动性。本课在多个班级实施过,虽然环节多,看似有些复杂,但教师引导紧凑,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挑战感不自觉地投入其中。虽然各班实际学情不同,故事编写有差异,但总体感悟输出的要点都达成了本课目标。

编辑/刘 芳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活动设计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