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2022-03-23 22:21:39郝阳青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 + 教育模式线上教学

郝阳青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各类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线上教学,努力做到“有序、有效、深入”开展 工作。但是基于传统教学思路的线上教学难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得到深层次的了解和体验;对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等的培养浅尝辄止,学生学习动 力不足、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展开。总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结果难评。作为数字原住民, “00”后学生生长在网络时代,信息素养高,善于使用互联网获取并迅速处理信息。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手机,能够自如地使用电脑、手机等学习终端进 行视频录制和剪辑,参与自学测验、问卷调查、互动交流、讨论评价,完成微视频、微课、PPT等网络资源的学习。他们渴望知识,追求自由,偏爱灵 活、开放、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探究,旨在探索一条真正适合互联网+教育模式、符合学生特点的行之 有效的线上教学之路,并挖掘教学中不断涌现的新思路、新事物和新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模式;线上教学

1 细化内容,异彩纷呈

鉴于互联网+教学异地分散、实时互动、监管弱化、对学生自学能力 要求高等特点,将课程拆成若干个10-15分钟的小段授课,把冗长的教学 内容适当分解,细化课程颗粒度展开教学,每段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展现,  提高线上课堂的吸引力和授课质量。

2 开放包容,兼容并蓄

( 1 )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统一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   课内课外学习、线上线下学习、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通过爱课程、   学堂在线等多样化的线上学习平台梳理整合互联网中的“名校、名专业、   名师、名课”等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互为补充,为我所用。( 2 )开放的教   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更注重学生作为“完整人” 的发展。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知识的   掌握、技能的訓练以及价值的塑造。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   取知识、参与实践,让学生按照各自不同的目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   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能力强的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能力弱的也   有特殊的任务可以完成。( 3 )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营造开放包   容、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教师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己学习,教   师去倾听、去沟通、去尊重、甚至去向学生学习。( 4 )开放的练习题目    和探究课题。通过设置开放性的练习题目和探究性课题,引导学生自己通   过互联网搜集信息,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完成   作业,甚至去创造,培养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期待,锻炼学生网络学   习的开放态度和开放思路。

3 小组合作,群智涌现

在课程开始前,根据对学生前期学习情况的了解,按照“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小组竞争、相对稳定”的原则划分学习群,展开小组合作和交 流讨论,任务完成后开启小组互评。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线上答疑,  对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学有余力又热心的同学,教师引导并鼓励他们 在互联网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意见领袖”,帮助其他同学成 长,对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和失语者,教师和意见领袖应尽早介入跟踪和 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逐渐适应互联网+教育网络化、分散化的 学习模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置不同的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展开 小组协作,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对于在小组合作项目中表现优 异的个人和小组给予经验值奖励,作为后期评价标准。

4 频繁交互、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动画、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营造 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沉浸式、游戏式的学习环境,采用任务驱 动、情境创设、小组协作、会话沟通、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帮 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建立起知识和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频繁交互。不 断展开师生间互动、师生和教具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学生不同感官间互 动、学生与问题间的互动等,用随堂客观题推送、随机提问、问卷调查、 投票等多种方式串联各小段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红利,  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确保学生的学习 成效。

5 思政融入、知行合一

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批判能力、信息技能和信 息素养、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教学内容从学习和生活中的小问题中来,到工作和人 生中的大智慧中去,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体量适宜。情感的升华顺理成 章,思政的融入水到渠成,最终实现意义构建。

6 数据驱动,数据决策

通过测验成绩、问卷结果、提问频率、讨论互动、自评互评、作业 上传、游戏参与、签到、经验值等一系列途径把学生的表现、学生应用知 识的能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都列入评价范围,通过自评、互 评、师评和平台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中,生成和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等全量教学数据,对数据进行 挖掘和分析,实现过程化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兼顾综合 素质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提供反馈和评价,用来评估和优化课程,对教学行为进 行改进,调整和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学习盲点和弱点,对 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最终实现线上教学与课堂教 学实质等效。

7 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通 过合理、精心的设计,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 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最终达到教学设计诱人、教学效果动人、教学评价 喜人。

参考文献:

[1]赵俊勇.“互联网+”背景下教学策略分析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03):166-167.

[2]周爱军.“互联网+”环境下教学内容的优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36):95-96. [3]张祥.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多元化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24):112-1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 + 教育模式线上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求知导刊(2017年10期)2017-06-15 18:03:58
“互联网 +”时代微电影“全产业链”模式探析
新闻世界(2017年5期)2017-05-18 10:59:00
让文化馆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求知导刊(2017年1期)2017-03-24 22:23:55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5:10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7:52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