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举措

2022-03-22 18:27魏玉山
出版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体书店全民阅读

魏玉山

摘 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版产业不稳,产业下行压力加大,实体书店生存压力加大,国内、国际交流受到了限制。面对这种形势,应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促进图书消费;探索在线出版、在线发行等,促进新业态发展;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帮助出版业解忧纾困;加速生产方式、出版结构调整,加快出版融合发展步伐。

关键词:出版产业 实体书店 全民阅读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断时续,已近三年。因疫情管控的需要,一些城市采取了限制人员聚集的临时性措施,对图书编辑、印刷、发行、销售等各个环节产生了诸多影响。为了应对疫情对出版业的挑战,我国政府部门、各出版发行企业等都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力争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业的影响与挑战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除武汉封城外,全国许多地方也加强防控,一些书店关门歇业,一些印刷厂停工停产。出版社的编辑虽可以居家审稿、进行选题策划,但是出版产业链、供应链不能协同发展,纸质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零售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自2021年以来,疫情仍时有反复,多点散发,影响不断。北京、上海是我国出版业最集中的两个地方,也是出版业最发达的地方,2022年上海、北京的突发疫情,对全国出版业的影响很大。

总结梳理近三年来疫情对出版业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些方面。

1.疫情以来,因多地停工停产造成产业链不稳,产业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出版产业(出版、印刷、发行服务业)的增长乏力,营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持续走低,2017年出版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5%,2018年3.14%,2019年1.12%。虽然2019年以前,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连年下降,但是2020年增长-11.2%,则主要是疫情所致。2020年出版业营业收入总量跌至16776亿元,比2016年(17875亿元)还要低,足见新冠疫情对出版业的伤害之大。2021年的出版统计数据尚未发布,从已经发布年报的25家出版上市公司来看,除2家出现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外,其他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可以推断,2021年出版业扭转负增长的局面,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是恐难以达到2019年的规模。

2.疫情期间部分地方书店限流、停业,有的书店倒闭,实体书店生存压力加大

由于物流不畅,网上书店也出现延期发货、暂时不能发货的情况,网络图书销售也受到影响。

2020年初,是实体书店最困难的时期。2020年2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参与抽样调查的1021家实体书店中,有926家暂停营业,占比达90.7%,且大部分小微实体书店网上运营能力不强,基本未形成渠道传播力,营业收入下滑不可避免。[1]据新闻出版统计数据,2020年出版物发行营业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7.62%,利润总额减少了17.24%。[2]

2021年,在多方努力之下,书店境况虽有所改观,下降态势有所缓解,但书店的困境没有根本解决。2021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颜值难换“产值”,网红书店陷入关门潮——实体书店如何挺过寒冬》的文章。文章提出,受多方面影响,实体书店面临寒冬。同是在12月,《出版人》杂志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8成实体书店销售额下滑,谁能救书店?》,据参与调研的362家实体书店情况汇总,近80%的书店无论是整体营业额还是图书销售都显示下降。目前,2021年图书销售的统计数据尚未发布,据图书市场监测机构开卷信息公司发布的监测报告,2021年实体店渠道销售码洋规模同比上升4.09%,与2020年降幅33.8%的情况相比已经有所好转,但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与2019年同期差距依然较大。[3]

据开卷信息公司的数据,2022年1-3月,网上书店渠道出现了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了8.34%;1-6月零售市场下降13.8%。这与春季多个大城市出现疫情、网上书店不能送货有关。

3.多个出版业内展会取消或线上举办,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受限

2020年,因疫情影响,国际书展基本都没有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采取线上方式举办。

2021年,上海書展和上海国际童书展没有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及一些地方性书展虽然举办,但是都采取限制入场人数等措施。国际书展方面,法兰克福书展举办了线下展,但与2019年的书展相比,参展人数和参展商数量、展台面积均大幅减少。中国图书集体亮相本届书展,中国出版联合展台集中展示国内51家出版社图书。[4]此外,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美国书展、伦敦书展等国际图书展线上举办或缩小规模。

2022年,每年年初举办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一再延期,目前尚未确定举办时间。上海书展、上海童书展宣布延期至11月。在国际书展方面,中国虽然参加了伦敦书展、首尔书展等国际书展,但是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人员的参与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国内外各种书展、会议等取消或改为线上举办,国内外出版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出版合作产生了消极作用。

此外,一些出版单位因疫情不能正常去单位工作,居家办公、在线交流等方式对许多工作的推进与深入开展也有不利影响,由此造成一些选题策划、编辑、印制等工作进度迟滞。

二、出版业应对疫情挑战的举措

面对疫情的持续挑战,出版界不断探索各种办法,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共同应对疫情的影响。

1.倡导全民阅读,促进图书消费

疫情以来,各级政府、有关行业组织、出版单位等更加倡导阅读,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这一方面可以纾解群众因疫情而出现的心理恐慌、精神紧张等问题,发挥阅读疗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倡导、推动阅读,保持出版物阅读与消费的活力,促进出版业的正常发展。

党政机关倡导、推动全民阅读。2020年10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重视全民阅读,并设法推动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2022年4月召开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大会发了贺信。在中央的推动下,许多省市制定了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定期举办区域性的阅读活动,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北京阅读季”、广东省的“书香岭南”、新疆的“书香天山”等等,全国有400多个城市有品牌性的读书活动。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也举办阅读活动,如全国妇联的“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全国总工会的“职工驿站”数字阅读服务;出版社、书店等举办的读书活动更多,人民出版社的“读书会”,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北京出版集团的“阅读,温润心灵”,高等院校举办校内读书活动,互联网公司、技术公司举办线上读书会等。

2.探索在线出版、在线发行等,促进新业态发展

疫情限制了出版人员线下交流、线下聚集的空间,但也加快了出版发行活动向线上转移的速度,推动了出版与网络的深度融合。

比如电子书的制作、发行与阅读。在疫情之前,许多出版社已经开始制作电子书,并交由网上书店、电子书平台等传播,但是这项业务不温不火,还有许多出版社没有重视。疫情突发以后,一些出版社员工只能居家办公,印刷厂停工、物流中断,传统图书的出版发行流程无法维持。为此,一些出版社把部分图书先以电子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比如广东、湖北等地的出版社有关防疫抗疫的图书,比如2020年出版发行的许多教科书,多以电子书、数字教材的方式提供给读者和学生们线上学习等。还有许多数字出版企业、知识服务平台等,也在疫情期间开放了免费在线阅读学习。

比如直播售书活动。疫情之前已有少数企业利用在线直播方式销售图书,但是没有形成规模。2020年初许多书店不能开门营业,图书销售困难,为此有的书店、出版社开始尝试通过在线直播平台推销图书,一些书店的经理、店员直播售书,有的出版社的编辑、社领导也推介图书,还有网红直播售书。现在直播售书已成为一些出版社、书店的常态化营销模式,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已经有3位专职直播员,每天直播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书展、订货会上,直播售书也成为普遍的活动。2021年在济南举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举办了100多场直播活动,直播售书约1.5亿元。2022年上半年,直播售书销售额增长了60%。当然直播售书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有的网红售书的价格“破圈”,以超低的价格销售图书,甚至一元售书,破坏了图书市场秩序;有的网红售书收取很高的佣金,出版社获利甚微;还有的平台销售盗版图书等。

比如线上展、线上会,相聚在云端。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线下书展、线下会受阻,线上会展则更加活跃,包括书展、论坛、新书发布会等,可以在云端举办。线上会、展的优势是参与人员范围可以更加广泛,由于不用场地,不用差旅,会议和书展的成本可以大大减少。这也是2020年一些出版单位虽然营业收入减少,利润却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一些出版单位,由此加速了在线办公、远程办公系统的应用。

3.出台多种政策,帮助出版业解忧纾困

面临持续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经济、财税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克服难关。比如减税降费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减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等。另外,针对出版业特殊的优惠政策继续执行。

2021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执行一系列出版发行领域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政策。

各党派、社团的机关报、机关刊,面向儿童、老年人、盲人的报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内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在出版环节執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

其他各类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50%的政策。

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印刷或制作业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企业的印刷业务等,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

4.对实体书店给予扶持补贴

在中央的政策之外,一些省市区也出台了面向出版业的地方性扶持政策。如北京市2021年,共有272家实体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对148家书店给予房租补贴,对99家书店给予示范书店奖励,对10家书店给予转型升级奖励,鼓励14家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对142家书店组织开展的2151场阅读及相关文化活动给予补贴。

其他如河北、福建、湖南等许多地方也有类似政策。各地投入资金多则亿元,少则几百万元,缓解书店因疫情不能正常经营所面临的困难。

5.加速生产方式、出版结构调整,加快出版融合发展步伐

近几年,出版单位一直在探索融合发展的路径,有的出版单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疫情对线下工作、交流、消费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却也促使出版单位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线上,包括电子书、有声书的制作,数据库、知识服务产品的制作投入加大,在线直播推广更加普及,抖音、小红书、拼多多等新型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得到广泛关注 ,学习强国平台也与新华书店合作,搭建了图书销售平台,促进了出版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实体书店全民阅读
数字时代下我国实体书店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实体书店的春天来了?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