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柯达”出版物管窥

2022-03-22 04:14王延红
出版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柯达出版物

王延红

摘 要:柯达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难忘的集体记忆。在柯达申请破产十周年之际,笔者梳理总结了民国时期的“柯达”出版物。大部分中国人记忆中的柯达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柯达电视广告和广告词“就让每一刻,掌握在你手中,别让它溜走”,由此产生了“柯达”情结。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柯达在中国的业务就一度辉煌,除了胶卷、相机等与摄影相关的产品取得巨大的销售额之外,出版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围绕核心产品,出版了大约20种摄影专业报刊、图书,给今天的出版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民国出版 出版史料 柯达 出版物

柯达公司的前身是1880年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和商人亨利·斯壮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的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乔治·伊斯曼1883年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第一部柯达照相机正式上市,由此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柯达的成功神话从此延续百余年。当年,乔治·伊斯曼将笨重的摄影器材改为“人人都会用”的傻瓜相机,随着广告语“只需轻轻一按,剩下的交给我们”传开,柯达相机和胶卷风靡世界。

大部分中国人记忆中的柯达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柯达电视广告和广告词“就让每一刻,掌握在你手中,别让它溜走”。随着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柯达业务量受到极大的冲击,至2012年申请破产后,柯达更是渐渐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外。2022年适逢柯达申请破产十周年之际,在繁华街巷的一隅,偶见“柯达”标识(如提取照片处),便勾起对柯达的回忆。在查阅、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早在民国时期,柯达在中国的业务就一度辉煌,除了主营摄影之外,出版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笔者仅就目力所及,将民国时期的“柯达”中文出版物做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分析其特点,以期对今日出版有所启示。

一、民国时期的“柯达”出版物

1920年,柯达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垂涎中国市场已久的它,终于在上海江西路64号设立了中国分公司——上海柯达公司。柯达落户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它的销售业绩必然伴随着中国时局的变化而升降起伏。1928年,柯达迎来了销售业绩的高峰,为拓展业务,公司迁址到上海圆明园路24号,后又迁至圆明园路158号。

业务总量的增加、办公环境的改善,柯达公司更加意气风发,实施商、文两手抓的销售策略,在商业宣传的同时,以文促商,商、文并举,先后创办、出版发行了一系列报纸、杂志、图书,并举办摄影大赛等活动,柯达在中国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从它在民国时期出版、发行的一系列书报刊中,我们可以管窥柯达当年在中国的辉煌岁月。

(一)柯达公司出版的报刊

1.《柯达商报》:谋双方之利益

柯达产品出口中国,柯达公司都会附一份中文说明书,即便如此,仍有部分中小照相馆受困于柯达的技术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广其产品,完善售后服务,提升用户体验,1923年8月1日,上海柯达公司创办了《柯达商报》。到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被迫停刊,共发行了14卷共175期。抗战胜利后,《柯达商报》在香港复刊。

商报为大32开,采用中英两种文字;每年出一卷,每月出版一期,共12期。[1]商报封面眉头上的“谋双方之利益”是商报的办刊宗旨,并贯穿商报发行的始终。《柯达商报》是“柯达”家族刊行时间最长的刊物。其不仅报道柯达的经济新闻,也是柯达经销商的营销指南,还是摄影爱好者的良师益友。[2]

2.《柯达画报》:自我营销的津梁

为进一步拓展业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上海柯达公司于1929年8月创办了《柯达画报》,尝试发行自己的广告。画报系铜版纸印刷,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展开后为4开,首版是新闻、摄影月比赛征稿,二版作品赏析、疑难解答,三、四版为柯达公司的产品介紹。《柯达画报》是不定期摄影类刊物,先是月刊,后改为双月刊。停刊时间大约为1930年5月。

值得称道的是,《柯达画报》举行的画面征求答案活动中,张学良将军的长女张闾英、长子张闾珣均参加了摄影征求会,且双双在第一期征求答案活动中获奖,一时传为佳话。[3]

3.《柯达杂志》:自学摄影者必读

《柯达杂志》也是柯达公司为了市场宣传、推广柯达产品而出版的刊物,定位为“自习摄影者必读”。由摄影理论家沈昌培主编,月刊,每年一卷,1930年7月创刊,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的8月停刊,共出版86期85本(1932年出版的第三卷第二、三期为合刊),是当时上海发行最广、数量最大的摄影杂志。[4]

(二)柯达公司出版的图书

1.《柯达克摄影术》:再版6次,风靡一时

柯达公司漂洋过海把相机和胶卷带到了中国,对于风气渐开的民国而言,无疑推动了中国民生的现代化,同时,也催生了中国首批摄影发烧友,由此助推了摄影图书的出版和热销。

由沈夏云编译、杜就田校订的《柯达克摄影术》,32开,是根据柯达公司的《怎样拍好照片》翻译的,译文流畅,发行甚广。该书自1923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后,就广受欢迎,基本上每年都会再版:1924年3月再版,1925年3月三版,1926年6月四版,1927年9月五版,1929年10月六版,1930年12月七版。 该书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摄影理念和摄影技术及时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为我国摄影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2.《柯达摄影术》:两地出版,满足客户需求

(1)上海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中文版)。《柯达摄影术》的英文版销量在百万以上,是行销最广的摄影专业书籍。该中文版是当年的最新增订版,发行年代不详,图文并茂,绸布书脊(褐色),硬皮精装,收录插图392幅,铜版印刷,是不可多得的“日常摄影必备之参考书”。[5]

据记载,我国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就是通过柯达公司出版的《柯达摄影术》开始学习摄影技术,由此开始了他的业余摄影生涯的。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拍摄的战地照片,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为解放区的新闻摄影乃至我国的新闻摄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6]

(2)香港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香港柯达公司的《柯达摄影术》,出版时间不详。与上海柯达公司的《柯达摄影术》类似,香港柯达公司的《柯达摄影术》也是布面书脊,精装,只不过书脊是暗红色;与上海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宣传语“日常摄影必备之参考书”不同,香港柯达公司的《柯达摄影术》的宣传语为“业余摄影者之完善参考手册”。

3.《柯达配方书》:精装平装,顾及不同群体

为了配合柯达感光材料的后期加工,上海柯达公司于1934年1月出版发行了32开的精装《柯达配方书》。此书刚一发行,便被抢购一空。此后,此书得以一版再版。[7]1935年11月进行了再版,又很快售罄;1937年4月,三版出版发行。定价均为大洋五角。1947年还发行了平装本。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由于物价飞涨,金圆券贬值,当年出版的平装本,封底定价处是空白。由此可以管窥民国末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状态。

4.其他图书:够专业,才有发言权

除了以上相对大众的摄影图书外,柯达公司还出版了更专业的摄影类图书,彰显了其“摄影一哥”的身份和地位。如《柯达漏光镜及漏色镜》,1924年出版;米克纳著、周淡(小山)译、李瘦兰校、柯达公司编的《摄影术纲要》,1925年3月初版,同年11月再版,32开,108页,有图,精装;沈昌培编译、王焕照校订的《摄影化学初步》,27开,88页,1929年4月出版;另有《柯达像纸》《最新摄影学》《华金氏摄影学初步》等专业书籍,出版时间暂不详。

有关民国时期的“柯达”出版物,笔者通过爬梳史料,粗略统计有17种。列表如下,谨供读者参考。

二、民国时期“柯达”出版物的特色

无论是报纸、期刊还是图书,以上“柯达”出版物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理念上却是相互交融、一以贯之的。柯达不光在摄影专业方面业绩卓著,围绕摄影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出版活动也可圈可点。综观民国时期“柯达”出版物,不难发现它们具有如下特色。

(一)经营:围绕主业谋发展

作为享誉全球和跨国的摄影器材商,美国柯达公司在1920年进入上海后,便极力寻求打开中国市场的办法。借助各类报章媒体投放产品广告以促销产品,是柯达公司重要的宣传手段和最高目的。随着摄影器材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进一步宣传、推广、促销柯达系列产品,柯达公司开始直接创办企业报刊以联络整个产品市场。先后创办了《柯达商报》《柯达画报》《柯达杂志》,在联结消费者、宣传产品、促销产品、扩大知名度等方面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柯达公司无论是在当时的大小媒体上投放广告,还是自己创办企业报刊,包括借助报刊平台举办的活动,都是围绕其摄影器材主业而进行的。围绕主业发展周边业务,有利于形成合力,共同助推主要业务,只有这样,主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二)合作:谋双方之利益

《柯达克摄影术》初版版权页上方印有这样的文字:“商务印书馆经营柯达克照相镜—软片及一切附属品,价目格外从廉。诸君如欲采办,请至上海棋盘街商务印书馆发行所选择或向各地商务印书馆分馆订购即可。”从中可以看出,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柯达公司选择与出版大腕商务印书馆合作,充分利用商务印书馆的招牌,宣传自身的核心业务。优选合作伙伴,精选发力点,围绕核心业务,借力借势发展。事实证明,上海柯达公司所选的《柯达克摄影术》一书,不负众望,在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过程中,实践了柯达一贯的合作理念——“谋双方之利益”,实现了“双赢”:该书在七年间出了七版,成为专业类畅销书,难能可贵。

(三)宣传:以活动为抓手

以《柯达杂志》创设的“月赛”栏目为例。围绕这次比赛,《柯达杂志》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和报道。首次展开的8月份摄影月赛,共135人参加了比赛,收到照片500多张。在此过程中,《柯达杂志》对月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参赛规则和奖项设置也不断调整,争取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参与进来。事实证明,比赛这样一种公开的竞技活动,不仅让爱好者们行动起来,促使他们不断提升技艺水平,将兴趣和爱好转化为日常生活方式,而且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业余摄影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今日出版亦需围绕产品策划活动,以活动为抓手,推广所出版的产品,提升出版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吸引更多优质读者和客户,以推动出版向优质化发展。

(四)推广:构建新的生活方式

民国时期,旅游和摄影都是新式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接地气,柯达采取的办法是将摄影与都市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把摄影嵌入日常生活中,从而为读者构建一种新式的生活方式。读者要想体验这种生活,就必须拿起相机,主动学习并寻找业余摄影的趣味。为了鼓励旅行爱好者外出旅行不忘摄影,《柯达杂志》长期开辟“柯达游记”专栏,“藉资读者之卧游”。“柯达游记”与一般游记不同,不光强调对风景的描述,更强调呈现旅行中所拍摄的优美照片,并借以向讀者介绍照片的拍摄方法,故广受欢迎,投稿也颇为踊跃。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短途观光,国人都习惯于借助照相机合影留念。这种新式的生活方式得以开启,柯达产品及《柯达杂志》功不可没。

(五)传播:在标题上下功夫

出版是为了传播,传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视标题是非常必要的一环。从上海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与香港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二者的详细目录对比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较而言,上海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中的文章标题更为有趣,而香港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的目录则较为中规中矩。如上海柯达公司《柯达摄影术》的目录中的《有趣而有益之试验》《如何摄取天真活泼之儿童照片》《如何使照片有趣》《异乎寻常之照片》《自任一切工作》等篇,使摄影技巧披上了生动活泼之语言文字的外衣,瞬间增强了内容的可阅性和感染力。在标题上做文章,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图书内容的传播和推广。这点仍值得今日之编辑借鉴。

(六)常态:以趣缘增强读者黏性

与血缘、地缘相应,人与人之间还可以靠趣味联结在一起。尤其对于文化产品而言,趣缘对于人际关系的黏合甚至比血缘、地缘更牢靠。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以某种趣味相投的方式联结起来,创造出一个趣味共同体阶层,即趣缘群体。[8]他们基于兴趣,依托某种媒介,不分东西南北,黏合在一起。

作为一份趣缘性极强的专业摄影刊物,《柯达杂志》依托庞大的发行量(20000份起[9],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10]),凭借摄影月赛等活动,将分散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凝成了一个独特的趣缘群体。这个基于趣缘而形成的共同体不容小觑,像明星的粉丝团、应援团,其力量是具有爆发性的,如积极引导,其势可借。对于出版而言,我们也可围绕图书产品,利用趣缘做些促进产品销售、有利于提升影响力的事情。

三、结语

虽然柯达的主业务是胶卷、相机等与摄影相关的产品营运,出版物相对于主业来说只是边角料,但柯达公司凭借其经济实力和营销手段,在出版方面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即便如此,相对于丰富多彩的民国芸芸出版物,“柯达”出版物极其小众。虽然有关民国的电子数据库已经比较丰富,但对于搜集“柯达”出版物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在梳理以上“柯达”中文出版物的过程中,互联网上的零星资源和计算机技术给笔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囿于笔者的精力和能力,所搜集整理的相关史料难免有疏漏,还望读者理解,并欢迎进一步交流。希望笔者对民国时期有关“柯达”出版史料的打捞以及对“柯达”出版物特色的梳理,能对今日出版有所启发。

(作者单位系中山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柯达出版物
柯达胶卷变胶囊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Two circulation regimes of the wind driven Arctic Ocean
The central role of diminishing sea ice in recent Arctic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2015 年出版物
柯达权:一片丹心 德才双馨
柯达退出破产保护将公司控制权交给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