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
(辽宁省锦州滨海新区产业服务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07)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北岸,耕地面积537万亩,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玉米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2020年播种面积为469.5万亩,产量192.9万t。近年来,当地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秃尖的问题日趋突出,影响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据笔者实地调查,部分地区因秃尖造成的玉米减产已超过15%。
1.1 雌穗受雄穗抑制造成玉米秃尖。玉米出苗后,顶芽发育成雄穗,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顶端优势比较明显,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从分化时间看一般比雌穗早8 d以上。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的,分化相对较晚,发育和生长速度较慢。发育期间如有外界不良环境影响雌穗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抑制。特别是植株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时,雄穗可把大部分的营养和水分消耗吸收,造成雌穗养分供应不足,从而抑制雌穗的生长发育,出现秃尖现象。
1.2 水肥供应问题。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雌穗分化期,水肥营养供应不充足,或者遇大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会造成根系损害,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合成,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过长,雌穗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会导致玉米秃尖现象发生。而如果玉米在生长期养分供应过于充足,容易造成养分过剩。氮肥过多会造成玉米营养生长较为旺盛,出现徒长现象,茎秆高大、叶片较宽较长,影响田间通风透光,易造成植株倒伏、结实少、秃尖等现象,降低玉米产量。磷肥供应过量会造成植株呼吸作用增强,植株的养分消耗大于养分积累,提早启动生殖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矮小、雌穗小、籽粒少、秃尖,产量降低;磷肥过多还能引起玉米的缺锌、缺硅、缺钼,引发植株缺乏中微量元素症状,造成秃尖。钾肥过量时影响玉米对其它元素的吸收,如对钙等阳离子的吸收能力降低,也影响氮的吸收利用,造成倒伏或作物的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多种病害。
1.3 气候异常。干旱会造成玉米植株生长滞育,特别是在玉米水肥临界期(喇叭口期)到抽穗吐丝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此时严重干旱会造成雄穗、雌穗不能正常发育,扬花、吐丝和授粉受到影响,造成因没有完成授粉而秃尖。而授粉期连雨天也能造成玉米雄花扬花困难、雄花和雌花花期不同步等情况,造成玉米授粉不良,形成玉米秃尖。
1.4 病虫害影响。玉米病毒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等病害会直接造成玉米的空秆和秃尖。黏虫、蚜虫、玉米螟、红蜘蛛、大小斑病等病虫害会造成折秆、叶片早衰、植株生长不良,也会产生秃尖。
1.5 种植密度过大。玉米的丰产丰收离不开合理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效果较差,会出现秃尖和空秆等情况;而密度较小时,虽然单株产量增加,但单位面积产量会减少。
2.1 选择优良品种,合理选择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选择那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如抗旱耐涝、耐低温抗高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按照品种推荐的密度种植,清种时除等行种植外还可采用比空栽培和大垄双行技术,有条件的地块可与马铃薯、大豆、蔬菜等作物间作套种。
2.2 隔行去雄。抽穗前采用隔行去雄技术既可增产,又能有效削弱玉米的顶端优势,减轻雄穗对雌穗的抑制作用。操作方法为在雄穗抽穗前,隔行将雄穗拔出,不要拔掉和损坏叶片。试验表明,隔行去雄的地块可增产10%左右。
2.3 叶面喷施锌肥。有资料表明,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2%的硫酸锌溶液对防止秃尖效果明显,并能促进籽粒饱满和增产。
2.4 科学施肥。一般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吸收N 2.0 kg、P2O51.2 kg、K2O 2.1 kg左右。玉米各生育期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量差别很大。对氮的吸收相对平稳,需肥高峰期在抽穗吐丝期,灌浆期以后需求量减小;对磷的吸收也是在抽穗吐丝期达到顶峰,后期对磷的吸收下降,但如果苗期缺磷对整个生育期影响较大;玉米在拔节至孕穗期对钾的吸收量最大,以后逐渐停止。推荐采用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播种时施用缓控复合肥(复混肥、掺混肥)40~50 kg/亩,另施用种肥(口肥)5~10 kg/亩,种肥选择高磷复合肥。
2.5 适时抗旱灌溉。玉米在抽穗前15 d左右如遇严重干旱,有条件的地块应及时灌溉,可以促进雌、雄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正常授粉,减轻秃尖发生。
2.6 推广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在玉米丝吐完成后5 d内开展人工辅助授粉,具体方法为上午露水消失后人工在玉米顶端拉绳,或按垄人工摇株,进行人工授粉。一般每隔2 d开展1次,累计开展3次即可。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和减少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