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滨
(秦皇岛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1 生猪存栏和出栏情况
1.1.1 生猪存栏情况。自非洲猪瘟爆发以来,我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但在国家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1年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0%,实现连续1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4.1%,实现连续9个月增长;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5.0%,全国生猪存栏量保持在4亿头以上。
1.1.2 出栏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33 742万头,同比增长34.4%,猪肉产量2 715万t,同比增长35.9%。生猪出栏量超过2 000万头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湖南省、河南省、四川省、山东省和湖北省,合计出栏量占全国的40%;出栏量1 000万~2 000万头的省份有9个,合计出栏量约占40%,其中江苏省出栏量增幅最大,出栏量同比增长81%,其次是安徽、江西、广东、辽宁和黑龙江等省份出栏量恢复也较快,均在30%~40%;其余18个省份生猪产能恢复较慢,仅占全国出栏量的30%左右。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量达到67128万头,同比增加27.4%,全年猪肉产量达到5 296万t,增长28.8%,年末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0.5%、4.0%。
1.2 生猪生产现状
1.2.1 稳定生猪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这项举措,既立足当前抓恢复,同时也着眼长远稳生产,标本兼治,让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
1.2.2 政府对猪肉价格进行调控。政府对生猪批发市场价格进行实时监控,当生猪价格持续下降时,即生猪价格进入周期下行区间时,政府会精准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和冻猪肉收储调节,这两个政策既治标也治本,收储可以振奋市场,而去产能是长效机制,二者结合可以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1.2.3 生猪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采用良种和其它实用技术的不断推广,提高了良种覆盖率、酮体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而且现代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随着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地和销售区也更加集中,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猪肉安全得以保证,进而促进了生猪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1.2.4 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近年来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导致生猪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发展养殖业所需劳动力较紧张,导致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
2.1 非洲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近几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受非洲猪瘟、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疫病影响严重,受猪格拉瑟氏病、猪传染性胸膜炎等细菌性病害影响也较大,对生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有些地区防疫队伍不健全,防控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存在很大隐患。同时,由于对疫苗的免疫时机、免疫拮抗等因素考虑不周全,致使养殖场对疫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很弱。
2.2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猪场技术设施条件不足,选育水平不佳,供种能力不够大,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猪品种改良、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充分,地方优良猪品种保护不到位,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做强、做大地方生猪产业,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3 不同养殖模式设施设备及技术差距相对较大。规模化养殖猪场可以较好地推广利用全进全出、高床、人工授精、分阶段饲养等先进的养殖技术,同时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在农村的小规模养殖户却很难做到这些,生产设备较为原始,饲养管理方式也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极易引起生猪诱发一些疾病。
2.4 排污处污能力相对薄弱。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排污处污水平相对较差,没有配套的排污处污设施,有的甚至直接排放到猪场周边,极大程度地污染了周边的生活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严重,生猪养殖业造成的环境问题亟待拯救。
3.1 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新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现代生猪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在重点区域建立推广示范基地,供广大养殖户参观学习。同时加强对良种繁育、疾病防控、环境控制、营养调节等新技术的研究。利用母猪饲养营养综合养殖技术,提高母猪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3.2 建全生猪疾病防控体系。各地要加强生猪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预案,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的力量,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培训养殖户学习关于猪疾病等方面的防疫知识,做好日常的生猪健康监测工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保障生猪产业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3.3 完善现代化生猪繁育体系。提高生猪良种繁育水平,建设现代化生猪繁育体系,加大现代化种业工程的投入,完善良种繁育基础设施,保证良种供应与生猪产能相适应。引导养殖户充分利用优良种猪精液,利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生猪养殖的提质增效。充分保护地方生猪品种,提升对优势种猪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猪产业,丰富生猪市场资源,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3.4 健全现代化生猪产业预警体系。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生猪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测,用好规模化直联直报平台,定期调度各地生猪存栏情况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开展国内外生猪及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定时向社会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生猪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进而科学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保护好养殖户的利益。
3.5 促进生猪产业现代化。进行生猪养殖行业整合,改变农户传统的养殖模式,引导广大中小养殖户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走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路线。逐步加强产业集中度,建设现代化生猪种业,优化生猪屠宰加工布局。加快现代化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养殖户的绿色养殖水平,进而提高生猪产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