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空间设计探析
——以“非鱼”数字艺术展览馆设计为例

2022-03-22 21:12赵瑞婷
大观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展览馆观者展馆

◇金 凤 赵瑞婷

一、国内无边界空间设计背景

当下,社会中出现了万物皆可云的云端生活,包括云旅游、云健身、云办公等,各类不属于线上的娱乐被搬到了线上。这说明,大家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功能的多样性会成为敏感点。对于设计而言,用户从以往的追求形式与美感,到现在更加注重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因此,关注现代人群的精神需要才是现代设计的出发点。

在杭州出现的数字化健康证明,到后来支付宝的健康信息码,这都是5G、云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因此,未来设计发展方向必然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将中国传统名画作为设计的媒介,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将其展现出来,达到对文化的传承。无边界数字艺术展览空间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走向之一。

二、国外无边界理念相关研究

“柔性边界”概念是由丹麦建筑师扬·盖尔(Jan Gehl)提出的。1971年,他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就提出了“柔性边界”的理念。他认为“柔性边界”是一种半私密半开放的空间,通常是公共空间里的过渡区域,起到连接作用,能够让人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灰空间”理论。“灰空间”理论与“柔性边界”所达到的效果相似。他指出“灰空间”是建筑物内部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一方面指颜色,如红、青、黄、绿、白等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之间的、模糊的过渡空间,如庭院、走廊等。

美国的C.亚历山大(C.Alexander)总结了关于公共空间中的柔性边界的研究。“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意思是完全开放的空间因没有边界而缺乏领域感,让人感觉不安;封闭的边界无法营造“最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不能产生持续的行为活动。只有半封闭、半开放的柔性边界空间,才能营造出“最受欢迎的逗留区域”。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更愿意在边缘交界的地方逗留,例如在餐馆、公交车、火车、休息室等空间,人们普遍倾向选择靠窗的位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空间更加具有安全感,并且还能看见周围情况的发生。

“柔性边界”在国外城市公园边界设计中应用得较多。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被称为“纽约后花园”,这个设计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奥姆斯特德在设计时,预先将公园边界与外界相隔离,打造出与城市高楼耸立不一样的感觉,保留原始的自然风光。正是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市民愿意来到这片“后花园”,愿意在此逗留,感受自然的乐趣。

三、国内传统展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设计的长期发展考虑不足

对于再新鲜的事物,人们了解吃透以后都会慢慢失去兴趣。即使展馆第一次见可能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时间会冲刷各种记忆和味道。为了展馆的长期发展,设计自然要符合观者的兴趣。经过考察,大多数人愿意第二次去同一个景区或者展馆,要么是有了新的兴趣点,要么就是该景点或者展馆重新换了一个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改头换面”。传统型展馆到了一定时间需重新进行布置,会耗费巨大物力和人力。

(二)传统展馆视觉体验创新度不够

传统展馆大多运用陈列或者摆放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实物展出、模型参观、文字讲解、图片欣赏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其中主要的视觉展示形式有展板展览、视频播放、展示道具等。这些都不能做到突破环境空间的限制,与观者产生互动,所以最终观者会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也就是说,展览只是停留在平面设计上(静态展示),设计手法上缺乏张力,缺乏动态化的参与式互动。

(三)体验传统展馆时被动接收信息

在传统的展览馆中,观者多是被动接受信息,很少会有观者主动采取措施让展品与自身发生互动。假设一个观者站立在灯光下,和人群一起观看展品,本身双腿就处于疲惫状态,对展馆中展出的作品,就只能走马观花般简单浏览。这样的展览自然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让信息得到有效传达。如何让观者成为“画中人”,与展馆中展示的主体物融为一体,也是目前各个展馆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四、国外典型无边界展览馆案例

(一)法国Atelier des Lumières——法国巴黎的第一家数字艺术博物馆

该博物馆运用科技来影响人们的艺术体验方式,目的是让那些不定期参观博物馆或画廊的广大观众能够接触到艺术。

(二)东京Team Lab Borderless

该展馆在数字、光效的外壳下,将许多平面效果三维化,让观者在人与物质、人与人的真实互动中找到了艺术现代化的乐趣。这是该展馆作为沉浸式展览的风向标而风靡全球的原因。该艺术馆创始人猪子寿之曾说:“科学能改变人类对世界的看法,艺术也行。”

(三)扎哈·哈迪德作品

1.无边界柔性设计&解构主义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将建筑与周边场地相结合,空间与空间相联合,区别于传统的用墙来进行分割,而是打破空间阻隔,空间相交合的地方没有界限,但又能通过设计的手段来进行过渡。

2.中国山水&银河SOHO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银河SOHO的灵感源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梯田,层层叠叠的形体不仅满足人的视觉感受,而且具备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是打破传统的设计,创造出新的符合未来的设计,而银河SOHO就是一个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但又继承中国文化,与未来的美学相结合的作品。

五、“非鱼”数字艺术展览馆设计方案

(一)区位分析

本方案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东侧片区,该地几乎全被移动5G覆盖,是一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场馆。重庆本身就依山傍水,该地区公园环抱,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公园展馆、人文展馆、生态展馆,场地面积大,可举行演出、体育赛事、超大会议等多种大型室内活动,拥有优美的环境,符合本次设计的主题需要。

(二)人群分析

周边人口以游客、居民、商人、学生为主,游客占很大比例,人流量较大(举行演艺活动时,人流量达到高峰期)。展馆用户画像可分为艺术爱好者、个性者、保守者、享乐主义者和需求促使者。

艺术爱好者:本身展馆的主题主要针对的就是这类人群。他们互相传播信息,互相交流。假如有些艺术爱好者愿意,自然也可以展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一种宣传方式。个性者(时髦人物):喜欢潮流事物的人,追寻与大众不一样的喜好。保守者:喜爱传统展现形式的人,得到他们的认可自然就会吸引其他人群。享乐主义者:注重感官方面的满足,也就是对新科技的新奇爱好者。需求促使者:对科普方面知识有需求的人,大多数是学生。从众者:受宣传或他人推荐吸引的人,是大多数,各种阶层的人几乎都有涉及。

(三)设计难点

为了追求长期发展,展馆设计采用的是四维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不同季节及每周、每天的不同时段都会有所变化,但观看时间过长也会让人感到疲倦。因此,展馆采用了故事线相连接的方式吸引顾客,但长期以后,该故事自然而然也就过于老套,会使人们失去兴致。因此,展馆可以利用系列故事让人念念不忘,正如观看电影一般,假如首次电影大获全胜,为了满足观众就会进行第二部、第三部的电影制作。这样吸引的观者不止包括先前参观过的,还有先前体验良好的观者带来的新的群体。“非鱼”展馆进行首部故事创作,并在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后,会依据观者需求,进行故事的二次创作,即管理宣传2.0,根据原先故事的主线产生新的支线,为观者提供全新的体验。为了创新感官体验,展览馆运用崭新的展览方式,调动观者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官,消除人们的视觉疲劳,改变了传统的用一双眼睛参观的方式。为了打破传统格局,会利用“赛博格”技术,让观者体验现代技术发展下新的艺术文化展览形式,同时加入游戏中荒诞、迷离、无界元素,为观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四)展馆方案构想

通过对现代展览馆现状进行多次数据收集及总结,并对国内外无边界建筑案例进行系列学习后,结合重庆当地展览馆发展状况,以及选址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未来数字艺术展览馆设计进行了初步构想。艺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不能只是像传统的那样作为教化工作,更不能只是用来展示。未来的数字艺术展览馆,可以打破人与机器的界限,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是可以将体验“实体化”,把当下流行的游戏视觉效果和柔性空间用“荒诞”的方式来演绎,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本方案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综合性“无边界”数字艺术体验馆。

根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进行发散,意在告诉体验者,只有身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展览的魅力。根据场地大小、场地情况以及“鱼”字进行构思。整个场地将“鱼”象形化,得到展馆平面图,同时融入水的元素,将展馆的视觉效果柔化。

(五)详细空间设计

1.打破空间边界,柔化视觉体验

空间设计上打破传统的用墙进行分割的方式,采用视觉引导和视觉模糊来引导观者,充分体现无边界空间的理念。入口大厅的地面采用柔性的线条,将观者视线引导到下一个空间,无形中起到导视的作用。顶部的天光倾泻而下,在做到绿色节能的同时,用无形的光连接了顶部和地面。这样的空间设计具有光怪陆离的虚幻感,引人入胜。

2.活化传统文化,激发审美趣味

整个展览空间分为山水区、花鸟区和人物区。将中国古代著名作品进行重构并与空间相结合,用新的展览形式,让观者有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观者审美新趣味。

3.结合新兴技术,丰富展览形式

传统的展览形式以观看为主,缺乏互动体验。将新兴技术与展览内容结合,可达到丰富展览形式的效果,从而激发观者兴趣。

六、结语

无边界理念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只是没有具体的名称。将无边界理念放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打造无边界设计,是展览空间领域所需要突破和发展的方向。在无边界理论视域下进行展览空间设计,与数字化相结合,破除展览空间现有弊端,能够让公众在任何地方都能观看展览,并参与相关活动。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时代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先进的技术手段、多元的互动体验及文化的无边界融合,正在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本文基于“非鱼”数字艺术展览馆设计实践,以多元视角,塑造无边界的空间效果,探求一种全新的展览空间设计手段。

猜你喜欢
展览馆观者展馆
篆刻作品欣赏
中国展览馆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端午节观龙舟赛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