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东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24005)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教师广泛运用各种资源,选择有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水平四(七至八年级)1个学期完成1个项目(或项目组合)教学,九年级则全年完成1个项目的教学。跑类项目教学选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跑”的活动学习掌握跑的知识与技能,并在生活中合理运用,跑类大单元教学内容归纳的联结点,是一线教师对跑类项目教学单元存有的困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内容一体化、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就水平四跑类教学内容的选择、归类,呈现观点和实施方法。
《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在水平四(七至八年级)阶段,学校要开设以1个田径类项目或者项目组合(跑、跳、投掷类各选择1个项目)教学。以跑类项目实施课程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基于渗透核心素养的跑的单元学习目标与以及学生特点,内容应该结合“跑”的真实活动及生活运用合理的设计与安排。
《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列举的跑类运动项目包括短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等,但在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视角下,跑的单元内容的选择不能是静态的单个技术或者是简单项目的组合教学,应基于学生跑类专项知识、技能掌握、体能发展以及动作技能生活化运用。在水平四跑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长跑、中长跑、短跑、接力跑、障碍跑等;按体能发展需要、技能生活化需要又有变向跑、变速跑、越野跑、负重跑、有氧跑、无氧跑、跨步跑、上下坡跑以及放松跑等。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跑类单元应以短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等为主线,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针对学生所学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构建完整的、动态的学习结构链,跑类项目是闭合性运动项目,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又具有开放性特征。
1.单个跑类项目的完整性设计
田径类项目的开设可以是单个项目,为了保证单个跑类项目学习的完整以及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运用,单个项目要与发展体能及生活化情境下跑的相关内容辅助补充。选择跑的内容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的特长生,要结合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需求,避免过去单个知识、技能的碎片化教学。以长跑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例,不能单一地以长跑的技术教学实施单元教学,应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与专项技能的形成要求,如在生活中面向全体的长跑比赛(运动会形式)较少,更多的是民间的健身跑、马拉松比赛等,这就需要在安排长跑教学单元内容时,要将上坡跑、下坡跑、变向跑、越野跑等融合到长跑技术学习中,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活真实情境,并合理运用技能促进成绩提升,保障运动安全。
此外,长跑活动前与活动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及知识、技能的储备等,应通过长跑单元教学中的练与赛加以渗透,让学生体验与理解项目的完整,真正掌握长跑项目完整的、结构化的专项运动知识与技能,并能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所学技能,提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跑类项目组合生活化
通过跑类项目专项运动技能,将跑类不同项目组合,以单个跑类项目的单元分开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出现的仍是单个技术教学,单元成了不同跑类项目知识、技能的简单堆砌,难以达成1+1>2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跑类项目专项运动技能要强调技能的生活化,只有贴近生活的运动技能才能在生活中合理运用,只有能够运用在生活中的运动技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快速跑、接力跑、快速跑+接力跑等单元设计时,要结合变向、变速(变步长、步频)、负重以及场地的条件等实际生活情境进行整体设计。如,在下雨天经过低洼地时,摆放几个可垫脚的砖块后踩着过去,如果要快速经过,不仅要注意跑的节奏,还要注意步长、步频、方向等的变化。因此在项目组合时,要找出快速跑与接力跑的关联点,而此组合的关联还要基于情境的生活化。将运动技能与生活相贴合,在教学中有效发展此项能力,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下进行技能组合学练,才更有效地发展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满足学生生活中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养。
3.跑类项目与其他田径项目组合共性化
前面介绍了单个跑类项目的教学实施方案,那么该如何将跑类项目与跳类、投掷类各选择1个项目进行组合教学呢。在进行组合内容选择时,应对知识、技能加以归类,找出项目之间有关联的内容进行组合。如,跑步是一个蹲摆结合、支撑与腾空相交替的周期性运动,整个过程将手臂的摆动与腿的蹬地相结合,而在跳高或者说跳远当中也存有上肢的摆与下肢的用力蹬地。以上都存有上下肢协调配合的协调性、身体柔韧性等体能的要求。在进行这些项目组合教学时,不应是单个技术的小单元教学组合,而应基于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将其共性的技能发展要求融入到实践教学与练习活动内容中,要将2个或2个以上项目的技术要点进行对比与归纳,然后进行整体性设计。如,障碍跑接力比赛,以快速跑+跨越一定长度的障碍(限制物)+侧方向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标志物)等,包含有快速跑、有跳远的起跳与空中动作要求、有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等,将田径类不同项目的蹬摆全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4.跑类项目内容的结构化设置
跑类大单元以1个跑类项目或2个以上项目组合形成大单元教学,知识、技能的结构化设置是有效实施的关键。要对不同的知识、技能加以归纳与整理,形成结构化的框架。如,快速跑可以与变向跑、折返跑、接力跑等加以组合,形成1个跑类单元。此单元的串联主线是“快速”,“跑”是手段,起跑、加速跑、变向跑、急停急起等形成单元框架的连接线,而动作组合的关联点是框架的纽扣,环环紧扣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最终达成在生活中、各类运动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动作。此单元的专项运动技能既包括快速跑、变向跑、急停急起、接力等单个技术,也包括快速跑+变向、快速跑+急停(急起)、变向+急起+加速跑等组合技术,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接力赛、定向赛、越野跑等主题活动,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动作及动作的组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反复的练习产生的。要将核心素养的要素融入到具体的学习目标中,任务活动应具体且具有针对性,所以在“跑”类单元教学中方法与策略的运用,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保障练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行为真实发生。
“教会、勤练、常赛”是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在理解、掌握与运用知识与技能及勤练、常赛真实情境的设计时,应对整个单元进行完整、系统的综合考虑。如,在长跑教学中,应将准备活动的设计、拉伸放松的设计、跑的过程中的极点、第二次呼吸、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的配合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学生的练习提示或活动中。再如,在勤练环节,设计与终身体育锻炼的健身跑相关的上坡跑、下坡跑、变向跑、折返跑等,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掌握有效的专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跑类项目从专项运动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应是面向全体的,在生活中则更多地指向健身、应激性的活动。对跑类教学中同一个教学内容应基于教学情境做灵活设计,通过情境的多样设计,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动作组合及运用。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针对路线的直曲、方向及复杂程度等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设定不同的任务,让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都能掌握相关的技能。
就常态化的跑类项目教学而言,运动强度一般都比较大。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合理安排练习密度与强度,主动让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空间及机会等,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时空的保障,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合学生实际创设具体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方法的指导、结果的检验进行合理调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练习内容、练习环境及练习任务等角度综合考虑,做到张驰有度。
单纯的跑类教学,离开了课后练习及课外体育活动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形成专项运动技能。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年级、校级的各类比赛,如校内马拉松、校内定向越野赛等,通过赛事的参与及活动的组织与宣传,再加上校外马拉松、APP线上月赛、学期赛等校外活动的长期干预,实现家校合一,有效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并通过这些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跑类项目的教学如果仅以跑的单个项目的技术组成及动作原理组织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常态生活中鲜有这些动作技术的要求,更多的是一个项目的完整体会、结构化知识、技能的掌握。项目组合也应基于不同项目动作之间有关联的技术要求以及体能发展需求,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所以说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跑类教学,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是系统的、完整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内容之间应是相互关联、动态变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