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培养探讨

2022-03-22 19:38李桃桃
现代英语 2022年21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李桃桃

(唐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一、引言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实施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守好师范教育质量“生命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评价,以办好师范教育为第一责任,以培养合格师资为主要评价指标。由此可见,办好师范教育,提高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师范类专业认证只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才是关键。在此背景下,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如何提高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地方中学输送合格英语师资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成为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培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研究概述

198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Shulman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的概念,他认为,PCK是教师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在特定的教学情境里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并呈现给特定学生的知识[2]。PCK的概念被提出之后不久,部分专家、学者相继对PCK的内涵进行补充和延伸。P.L.Grossman(1990)在Shulman提出的PCK核心理论内容基础上,补充了学科教学目标知识和课程与教材知识。以Grossman为代表的部分学者从静态角度不断拓展了PCK的外延,而Cochran(1993)等学者则从心理学视角考量PCK发展的动态特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PCK会随着教师对学生需要的意识性变化而调整,进而动态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因此将PCK升华为“学科教学认识”,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简称PCKg。Hashweh(2005)继承了这种动态观点,提出PCK是个人知识,是教师教学建构的集合体(Teacher Pedagogical Constructions,简称TPCs)。其主要源于过程,也同样生发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的后期的相关阶段。综上所述,国外不同研究者对PCK的内涵达成共识:它是教师通过特定方式将学科内容转化为可以被学习者接受或者易于教授的知识,是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

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解读

2019年以来,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大学共有869个专业通过了第二级和第三级专业认证,其中有53所院校的英语专业已经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由此可见,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已逐渐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中广泛推广和全面铺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3]。

四、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培养必要性分析

(一)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培养有助于地方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师范专业认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4],这是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精髓和航标,体现在认证的全程中。其中,“产出导向”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具体到英语专业,即聚焦英语师范生学科知识、核心能力和素养的获得和养成。归根结底,是英语师范生通过四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实践锻炼,人人教学都称职,个个都能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这个目标只凭借英语师范生对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学习再加上教育实习是不足以实现的,需要调研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反向设计、建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学习和锻炼,形成自身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即依据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对英语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后以理想、恰当的表现方式传授给学生,实现在英语教学情境中师生的相互作用,进而达到使学生知晓整个英语教学知识体系结构,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5]。

综上,通过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英语PCK,有助于达成课程目标,有助于实现毕业要求,有助于完成培养目标的预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5年内职业成就达成及持续性发展。

(二)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培养有助于突出人才培养的师范性,改善培养规格同质化问题,提升英语专业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英语师范教育不同于单一的英语专业教育,其本质是英语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双重属性合一。我国英语师范教育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学科专业教育而忽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又偏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部分教师教育往往遵循“学科专业教育+师范技能培训”的简单线性排列模式,教师教育类课程多为点缀式补充,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缺乏横向联结[6]。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缩略版”加“二学加一法”,即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一直是我国英语师范教育的主流模式,培养规格严重趋于同质化[7]。

结合不同生源地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学特点和中学学生特点,英语师范生通过自身英语PCK的生成和提升,在职前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核心能力与素养,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英语教学。

五、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培养对策探究

(一)加强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需求调研,科学设计和制定贴合基础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师范类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需求,师范院校应联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需求调研,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合理规划对英语师范生培养工作的整体布局,主要包括设计和制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培养目标是对师范生在毕业后大约五年内预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5]

设计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明确其毕业后的服务面向、职业能力特征和人才定位。目标定位要定“规格”,即要符合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规划。预期教师职业能力要有“依据”,高校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在校师范生、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师范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就教育情怀、师德素养、教学与教研能力、综合育人、管理能力、沟通与合作、持续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定期进行合理性评价,为确立预期职业能力提供依据。

2.基于产出导向,制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依据培养目标制定,践行产出导向理念,充分支撑培养目标,也是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的基础。英语师范专业毕业要求要覆盖认证标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分解,分解后的指标点必须清晰、明确、可衡量、可评价,每一门课程必须明确对特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任课教师必须明确所教授内容对毕业要求的指向性,建立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并开展定期评价,评价结果须在持续改进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科学、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为英语PCK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英语师范专业办学特色,聚焦师范生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是最关键的指导性标准,凸显“师范性”[8]。按照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和构建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矩阵,使得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师范性”。除了一贯的教学法课程,增设《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英语教材分析研究》《英语教学设计》《听课与评课技巧》《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教育技术资源开发》《英语教学研究方法》等教师教育类课程,规范和加强英语教学技能实践训练。加强课程之间和课程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之间的关联,如在英语听、说、读、写训练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将以上学科专业课程与中学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建立联系,使师范生尽快熟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在获得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提升英语教学能力与素养,促使师范生职前英语PCK的形成,提升英语专业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三)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基于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培养的“虚拟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注重过程性评价

英语学科教学知识要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模式反复训练,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职业能力。英语师范生仅通过集中的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不足以形成英语PCK,或形成效果不显著。因此,要将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贯穿日常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微课、慕课、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上“虚拟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自我建构英语PCK的能力提供有效平台。比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分成若干任务小组,每小组3~5人,发布日常训练任务(每周两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研究教学内容、课型和课时,设定基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和接受程度,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完成微型教案设计、微课课件制作、制作微课视频并上传云平台,教师在云平台上安排小组互评,再进行点评和指导。这种网络“虚拟课堂”的英语教学能力训练,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为师范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互相观摩、学习、评价、反思的网络虚拟环境,从而通过思考反复修正自己的英语教学策略,获得并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英语PCK。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培养是立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提高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地方师范院校结合地方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现状,科学设计和制定贴合基础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能够充分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建立“双导师”制,突出基础教育优秀英语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师范生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自我、构建英语PCK的目的,力求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