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山居秋暝》教学为例

2022-03-22 13:07王小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山居古诗意境

文|王小芳

古诗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深入学习与感悟古诗的过程中,离不开美的熏陶与美的收获。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审美的学习过程,学生总是似懂非懂。因此,教师应该在古诗教学中融合美育,指导学生品味和思考,让学生在审美的提升中体会古诗的深刻价值与意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韵律美、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等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步骤,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感悟古诗之美。本文以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为例,探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古诗教学策略。

一、多样吟诵,体会古诗韵律之美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精巧别致,是一种可以吟唱的艺术。韵律美是古诗最独特的特点。古诗对仗工整,合辙押韵,平仄起伏,声调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趣横生,特别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受到感染,体会到古诗的美。教师应该抓住古诗韵律美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徜徉在韵律之美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教学《山居秋暝》时,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接着,我在课件中出示诗句,让学生揣摩节奏,按照划分的节奏读出停顿变化,从而进行对比感受,学生在这种节奏变化中能感受到古诗独特的魅力。然后,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让学生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本诗的动态之美与静态之美,感受二者区别。如读“明月松间照”这一静态描写的诗句时,可以读得舒缓轻柔一些;在读“清泉石上流”这一动态描写的诗句时,可以读得轻快响亮一些。这样情绪和语音语调的转换,让学生在变化中感受到多姿多彩的韵律的美感。可以让男女生结合来读,女生读诗中的静态描写,男生读诗中的动态描写。紧接着,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渔舟唱晚》的古筝曲中,学生通过音律感受到诗中初秋空山的悠远澄澈的美感。随后,我将古诗朗读与中国书法结合起来,出示横排排列与竖排排列的诗句让学生分组读。用不同的字体展现诗句,让学生来诵读,这样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学生读起来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读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诗的外在形式之美,从韵律美中感受到古诗的意蕴,构建出对古诗的初步印象,从而提升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古诗的学习。

二、赏词析字,体会古诗语言之美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古诗用词凝练,内涵隽永,以简短的文字包罗世间万象。因为古诗字数有限制,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是仔细斟酌字词,特别注重词语运用的恰当与精准。许多字词运用得非常精妙,常常让人拍案叫绝,一两个字就能刻画出精美无比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研究、探讨、赏析,通过仔细品读,让学生自主体会其中的语言美。

《山居秋暝》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字数不是很多,但描绘的景物却不少,有山、有雨、有月、有泉……并且每种景物对应的特点也不一样。比如用一个“空”字,描绘出山的静谧;用一个“新”字,让人感受到雨的清新;用一个“明”字,写出月的明亮皎洁;用一个“清”字,又道出泉水的清澈……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体现每种景物的那一个字来进行品味,感受诗人用语的精练之美。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末句的“留”字,思考为什么作者想要留在这样的山中,学生就会思考出作者是被眼前的景物吸引住了,不愿意离开,从而感受到因为景物的美好纯洁让王维流连忘返,这一个“留”字表明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与追求。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许多的美与情感的感触。通过这样的鉴赏,学生感受到作者通过一个字展现的无穷意蕴,从而深刻体会到古诗语言的隽永之美。

由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品诗的“字眼”,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解析与感悟,感受古诗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感受到语言意蕴无尽的美感,从心中激发起美的感受。

三、生发想象,体会古诗画面之美

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不同,古诗描绘的画面是无穷尽的,它通过寥寥几句展现丰富的画面,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许多古诗刻画的画面富有不同的美感,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发挥想象,通过思维的构建,塑造出具有自我意识的美丽画面。这对于古诗的理解很有帮助,也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古诗意象的感受能力,用自我创造去填补古诗画面的留白,从而感受到诗中含蓄的画面美感。

本诗作者王维的作品被苏东坡称赞,认为他的诗,诗中有画面,描绘的画面中又饱含诗意。《山居秋暝》更像是一幅灵动生姿的山水画,学生跟着诗人一起步入自然美景中。在教学中,我询问学生,如果你是诗人,此时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呢?一开始学生的回答是基于文本的,只能照着古诗描绘,看到了寂静的山、明亮的月……描绘的语句简单、画面单薄,于是我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一下:“这个山是怎样的寂静呢?这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它是怎么‘照’着松林的呢?”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开始回答:山中静悄悄的,鸟儿仿佛都睡着了,走在其中能听到风儿吹的声音;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深蓝色的夜幕中,月光洒落在松林间,树影斑驳摇曳……通过这样的想象,画面一下子变得丰富了,变得美丽了。紧接着,学生举一反三,不断进行画面的描绘。我让学生将想象的画面写成片段,并且给每个片段取一个小标题,学生创作的兴趣顿时变得浓厚,对古诗的画面鉴赏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可见,学生的想象是需要一步步引导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对画面的构建也是需要一点点呈现的。当学生能够自主想象时,自然也就能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了。

四、品味感受,体会古诗意境之美

千百年来,古诗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它悠远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学生获得的美感停留于表象,而应该带领学生去感受诗中的意境之美。只有切实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之美,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感受到特定时代中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创作古诗的意图,才能真正生发出对古诗的认同感与喜爱之情。而这样的古诗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山居秋暝》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作者以清新的笔调,刻画出一方纯净的天地。在讲解此诗时,要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首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知识,发现这首诗是作者王维晚年隐居时写的,表现了他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情感。同时了解到,作者仕途坎坷,中年遇挫,于是渐渐明哲保身,反映了他对官场尔虞我诈的厌恶。基于这样的了解,我再次询问学生:“你觉得诗人为什么想留在这座山中呢?”此时学生的回答比起之前对“留“的赏析,自然就会更深入。学生自然感受到这首诗中旷达的意境,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那种寄情山水的豁达与通透。在这样的理解下,这首诗就有了别样的意蕴,学生会体会到古诗那种独特的意境之美。这种美,是一种思想上的洗涤与升华。

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古诗的意境,从中引发学生对时代的共鸣与思考。只有心灵的触动才能触发出真正的情感。这样是对古诗意境的领会,更是对美的重新定义与升格。

古诗教学虽然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是也有方法可循。现阶段古诗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教学古诗,需要的是一种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这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以多样吟诵为切入点,赏词析字为基本,生发想象为关键,品味感受为提升,这样的古诗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山居古诗意境
山居图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山居秋暝
“拟古诗”之我见
山居图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