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敏 李 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亚文化交流的枢纽。维吾尔族是新疆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伊州乐等,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姑娘,从小便对新疆音乐文化耳濡目染,与少数民族同伴载歌载舞,对于这独具异域风情的艺术瑰宝产生了浓厚的情怀。因此笔者意欲通过对比分析和总结自身演唱新疆维语民歌的过程,感受语言对于作品演唱风格的影响以及对于民族风情的体验。
歌曲《思恋》是一首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歌曲,与以往人们熟知的维吾尔族欢快、适合跳舞的乐曲不同,《思恋》是一首带着忧郁色彩的小调歌曲,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作品讲述的是对爱人深刻的思念。《思恋》最初是流传在维吾尔族民间的一首传统民歌,后来经维吾尔族翻译家艾克拜尔·乌拉姆翻译为汉语①,这才让这首美妙的歌曲得以传播。
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e和声小调的3/4拍作品。全曲共3段,可分为A段、B段、B‘段,每个乐段16小节,是标准的方整性结构。B段的音乐材料运用音程叠加的方式构成18个小节的前奏,这种音程叠加的旋律线条不断增强着和声的音响效果,在一开始便传达出强烈的悲伤感情色彩。通读全谱后可以发现,全曲基于主音“mi”进行展开,大都在属音“si”上停留长拍,旋律基本围绕主音和属音发展。每个乐段中的两个乐句都属于对比乐句,在音高上有所不同,但节奏型都以二分音符加四分音符和二分附点音符为主,为整个乐曲奠定维吾尔族忧郁情歌的基调。
吴碧霞是中国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嗓音甜美具有穿透力,也是我国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进行结合并广获国际声乐奖项的第一人,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吴碧霞使用汉语来进行《思恋》的演唱。由第一个字开始,便保持笑肌上挑的状态,咬字清晰,仿佛每个歌词都在不断往上牙的位置前进,声音位置靠前;她用民族唱法来演绎这首歌曲。汉语的发音方式意味着歌曲《思恋》的汉语版本在演唱时要位置靠前。汉语有着声母、韵母、音调之分,也有前鼻音、后鼻音等独特与其他语言体系的特点.歌曲《思恋》中第一个字是“百”,元音发“ai”的音,因此在一开始便要准备好这个位置靠前的字头,由于歌曲的风格要求第一个句歌词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因此吴碧霞完美的将开口音和气息结合起来,呈现出温柔但不失位置的第一句歌词。字头在中国歌曲的演唱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字正腔圆”的基础;尤其在歌曲《思恋》中,多次出现“ai”“o”“an”等元音音节,因此必须在演唱过程中保持笑肌的抬起和气息的连贯,将咬字位置送往高处。另外,吴碧霞在演唱《思恋》时的眼神传神含情,时不时有眉毛上挑、含羞带笑的表情语言,虽然作为湖南人,但是吴碧霞将维吾尔族民歌中的异域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配器方面,吴碧霞版本使用民族乐团进行伴奏,主要旋律由琵琶声部演奏。这个编排十分巧妙,琵琶细腻的音色使其具有异域音响特性,由琵琶来演奏歌曲《思恋》的主旋律有着合适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奏效果。同样,在吴碧霞的演唱版本中还能够听出背景有手鼓的加入。手鼓是维吾尔族标志性的乐器,它特殊的制作工艺和清脆的声响为维吾尔族音乐增光添彩。在吴碧霞《思恋》的演唱过程中,手鼓的音响跟随节奏律动,体现出3/4拍强——弱——弱的节拍规律,为全曲的忧伤气氛中增添一丝期许的色彩。
迪丽拜尔·尤努斯,维吾尔族,出生于新疆喀什,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李晋纬夫妇,后成为芬兰歌剧院终身独唱家,是完全由中国声乐教育家独立培养出来的花腔女高音。迪丽拜尔被称为“中国夜莺”,不同于吴碧霞嗓音的清脆、甜美,迪丽拜尔的音色风格多被称为醇厚、悠扬、温暖。在演唱《思恋》时,迪丽拜尔使用自己的母语维吾尔语来演唱,情深意切,令人感动。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八个元音字母,二十四个辅音字母,其中,辅音字母发音位置大多靠前,还有舌根音:[g][ K’][η];小舌音:[q’][б][x]和喉音:[ h ]等;舌根音、小舌音和喉音的发音位置靠后。维吾尔语发音整体位置偏低,唇部比较松弛,因此使用维吾尔语时的歌唱方式也比较接近美声唱法。迪丽拜尔的《思恋》松弛有度,温婉大气,用纯正的维吾尔语进行演唱更是为歌曲蒙上了一层神秘忧郁的面纱。不同于汉语版本的第一个字的开口音,维语版本的第一个发音是“bulbullar”中的“bu”,是闭口音,因此迪丽拜尔采用胸腔共鸣加以气息下沉将歌曲中这个温柔忧郁的形象呈现了出来。歌词的连贯性也因为维吾尔语连音的特性展现的一览无余。由于维吾尔语的歌词由一个个音节组成,而音节中包含元音、辅音字母或舌根音等,造成演唱时发音位置或高或低、或前或后,所以迪丽拜尔最大程度保持口腔的松弛和气息的稳定,以巧妙应对不同的发音位置。迪丽拜尔演唱的维语版本使用钢琴和弦乐组合的伴奏,大气磅礴又不失温婉色彩,再加之她演唱家乡歌曲时所传达出的乡情,更为歌曲添加柔情色彩。
综上所述,在演唱维汉版本的《思恋》时,首先应把握歌曲整体基调。吴碧霞和迪丽拜尔的演唱版本速度大概一致;前者使用3分43秒演唱,后者使用3分41秒演唱。而歌唱力度则因为语言不同而有所差异,以歌词“我唱着忧郁的歌儿把你思念”为例,在汉语版本中,吴碧霞的力度处理方式是:“我唱着忧郁的歌儿”力度轻柔,符合歌词意境;“把你思念”增强力度,是由轻到重的处理方式。但是这句歌词在维语中语法是相反的,用汉语的顺序读出来为“思念你/忧郁的歌儿/我唱着”,因此迪丽拜尔对这句歌词的处理方式则是前重后轻,前部分重在“把你思念”,后部分轻在“我唱着忧郁的歌儿”。歌曲中还出现多处类似因为发音顺序不同导致演唱力度不同的片段,再此不一一赘述。
吴碧霞和迪丽拜尔的音色风格有所不同,吴碧霞音色高亢清新,迪丽拜尔的音色深沉雅致。恰巧《思恋》汉语版本的歌词中多出现“百”“恋”等发音方式适合吴碧霞清亮的嗓音;维语版本歌词中较多的“u”“a”等发音与迪丽拜尔醇厚的声线适配。
歌曲《思恋》的汉语版本在歌词设计上很是巧妙,每个乐句以“an”元音结尾,例如“我唱着忧郁的歌儿把你思恋”、“心已随着歌声飘荡在你身边”等,笔者一向对这种元音的发音把握不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咬字位置低,舌根太硬不放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式是多用元音“i”来进行代替练习,演唱“i”时笑肌能够自然抬起,充分运用头腔的力量带动声音位置,反复练习“i”的甩腔,找到这种咬字状态后稳定位置,慢慢将下嘴唇向下移动过渡至“an”元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逐渐提高对元音“an”的肌肉位置记忆,在下次演唱到此处时可熟练转换咬字位置。
另外,在歌曲的B’段即将到达全曲高潮片段处,旋律呈上行趋势,音区跨度稍大,由小字一组的B行进至小字二组的A;并且在全曲最高音(小字二组的A,歌词为“你”)前出现三个小字二组的F音(歌词为“回到了”)。在这个片段的演唱中笔者出现较多问题;其一是换声区的不流畅、其二是最高音易出现“扯嗓子”的问题。在观摩吴碧霞的演唱后,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练习:一是做好气息的充足准备,在唱到高潮部分前做好换气工作。二是寻找头腔支点,该句的第一个字为“心已随着歌声”的“心”,发“i”元音,正好有助于头腔支点高位置的固定。因此唱好第一个字的位置非常重要,之后便可在第一个字的位置上让声音随着气息继续推动。三是保持横膈膜的下降,横膈膜在歌唱中占有重要地位,若不能够良好控制这个器官,歌唱过程中则会出现许多问题。笔者唱最高音时有“挤压”“扯嗓子”之感,就是因为横膈膜上提导致气息漂浮。在演唱时应先用“ü”音代替唱词进行练习,唱“ü”音时气息和横膈膜为下沉状态,口腔较为松弛,也因为“ü”是闭口音所以能够快速到达高位置。因此用“ü”代替唱词感受气息和横膈膜的运动是再好不过了。
演唱速度和力度也是需要打磨的一部分,它们为歌曲奠定风格基调,为听者带来情感体验。歌曲《思恋》的唱词十分简单,全曲就出现8句歌词,每个唱段从这8句歌词中重复。这8句唱词分别是“百灵鸟在花丛中,歌唱多委婉”“我唱着忧郁的歌儿把你思念”“心已随着歌声,回到了你身边”“梦中醒来把你思恋”“风儿轻轻吹拂着我的发辫”“我唱着忧郁的歌儿把你思念”“心已随着微风吹到了你身边”“梦中醒来把你思恋”。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首歌曲的唱词相似度极高,是比较规整的歌词形态。因此在演唱之前可带着歌唱状态大声朗诵歌词,对每句词的强弱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演唱歌曲《思恋》时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同样重要。该曲的歌词虽然简单只有八句,但传达出来的意境却十分意味深长;表现女子对心上人爱意绵绵的期盼。因此演唱时要做到饱含深情、眼神有戏。
由于维语发音的卷舌音、舌根音、小舌音、喉音等区别于汉语的发音方式,因此在演唱之前必须请教熟悉维吾尔语的专业人士纠正发音。笔者在学习歌曲《思恋》的维语版本时就曾有过发音上的问题,将维吾尔语唱成类似意大利语、法语风格歌曲了;在进行请教后才大致把握了歌曲《思恋》的维语歌唱风格。因此在演唱维语版《思恋》之前的充分准备中,熟读唱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比如第一句的“Bulbullar sayrisa gülsenler-ara,y”agritip naxsamda seni esleymen”中,“Bulbullar”的读法并不是简单的“bu”发音;它的发音虽然在嘴唇上看起来是闭口音,但实则要给口腔内大量空间,下巴要松弛,否则便听不出这个本身富有饱满感的词语。在“bu”的基础上加一些类似于儿化音的发音方式,听起来像是“ber”,这就是这个词的正确读法。后面的“gülsen”是“花丛”的意思,在这个词中,“gül”的发音值得琢磨。“gü”按照拼写发重音,“l”发“le”的轻音,但是舌尖要抵住上颚。后半句中的“yagritip”是“美好的”意思,“naxsamda”是“歌唱”的意思,“seni esleymen”是“思念”可以看出这句歌词的语法与汉语语法相反,是颠倒过来的,译为“思念是美好的歌声”。“yagritip”中“yag”是舌根音,要保持舌根的松弛不可太过僵硬,同时“ang”的发音方式也需要我们挂起高位置,充分运用头腔共鸣。
歌曲中多见开口音。开口音对许多声乐学习者来说演唱十分费劲,因为开口音的支点稍难找,唱不好很容易出现唱虚、唱空的声音。因此在演唱歌曲《思恋》前,可用“ma”元音先通唱全曲。找到支点位置并使其保持不变,稳定住这个状态后开始歌唱。而上文提到歌曲的B’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最高音小字二组的A在此段中。汉语版本的最高音所对应唱词是“飞到了你身边”中的“你”,是闭口音。而维语版本的最高音所对应的唱词是“bolgacqa”中的“bol”,是开口音。闭口音的“你”对比开口音的“bol”较容易找到高位置和头腔支点,但开口音的“bol”对于笔者来说就略显困难。对迪丽拜尔的演唱版本进行聆听学习后,笔者发现,迪丽拜尔在演唱这个单词时并没有用很大的音量冲到最高音上,而是找到一个小的支点,在这个小支点的基础上向上延申高音。这对笔者来说启发很大,人们通常认为越到歌曲高潮、高音片段,越要用尖锐,洪亮的声音将高音顶上去,这样的审美是不尽人意的,对嗓音的伤害也是较大的,稍有不慎还会出现破音、扯嗓子等后果。笔者在演唱这一句高音时尝试先在高位置处寻找一个“小孔”,在气息和横膈膜的运动下将高音“bol”从“小孔”中透出,然后在放大,这样做演唱高音就会轻松许多,也很少出现破音等情况,营造出“支点明确、由小到大”的音响效果。
维语版《思恋》同样需要把握好演唱风格和表情肢体语言。歌曲中表达思念爱人、盼望爱人的心情在笔者的演绎下更应添加一丝思念家乡、盼望回家的心情。
维吾尔族音乐是中华艺术文化中宝贵的财富,但由于地理位置过于偏远的原因,维吾尔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早期被人了解甚少。不过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些民族文化得以传播。本文在探析维吾尔族民歌《思恋》的双语版本后发现所用语言不同对歌曲的演绎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发音方式、位置支点寻找、声音力度变化、演唱风格都有所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极具特色的旋律和颇有异域特色的音乐写作手法,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国家维吾尔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特色文化。笔者在“维曲汉唱”中看到多种可能性,因此建议更多的维语特色民歌能够有机会翻译为汉语并进行传播演唱,也衷心希望家乡音乐得到更多传扬出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