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2022-03-22 11:36付晓军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科核心院校

张 敏,付晓军

(仙桃职业学院, 湖北 仙桃 43300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涌现,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工程技术是与生产建设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我国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和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为此,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专门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同年4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工科优势高校会议,发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天大行动”),提出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特别突出了行动计划的问题导向。要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并基于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紧跟新工业革命的需求,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培养一大批面向未来的新工科人才,为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指出:“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2]随着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的不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速度明显加快。高职院校作为工程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承担着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的责任。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探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路径,是每一个职教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1 新工科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1.1 新工科建设促使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大多数是技术技能型劳动者,从事的多为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性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事单一体力或技术劳动的工种面临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的风险[3]。然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只能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因此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会一直占据劳动力市场的优势地位。新工科建设计划,是我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新工科计划的提出,对现有的高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倒逼高职院校推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高移。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变,加快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新工科建设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工程教育的本质决定新工科建设需要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新起点,以行业企业的实践需求为落脚点,保障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协调发展[4]。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已经开启了工程教育的改革工作,启动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各地高校也纷纷开展了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工作,完善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工科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升级强化版,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十分注重校企合作。从刚开始的“复旦共识”,到后来的“天大行动”,还有“北京指南”,都在强调新工科建设过程中行业企业的参与作用,要走校企合作育人的道路,这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谋而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培育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新工科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贯穿工程教育的始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

1.3 新工科建设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方向转变

“新工科建设计划对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指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的新材料专业、高档数控机床专业、智能机器人专业以及新材料专业等,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2025年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950万。”[5]新工科建设计划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了解决巨大的人才缺口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工程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人才需求相互对接,培育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2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背景,高职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核心素养。

2.1 职业品格与修养

职业品格与修养是指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具备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精神意识,包括职业认同感、性格品质、质量意识、劳动意识、法律与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内容[6]。首先,职业认同感包括学生对职业的了解程度和进行职业技能提升的动机两个方面。高职学生要正确认知所从事的职业,并根据职业认知进行恰当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了实现职业目标持续性地努力,在追求职业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次,性格品质是高职学生在各类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包括自身的性格、道德标准以及自觉性、自制力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性格品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再次,质量意识表现为高职学生对于质量认知、质量知识和质量信念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具备丰富的质量知识、深刻的质量认知、坚定的质量信念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然后,劳动意识集中表现在高职学生的劳动意愿、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方面。最后,法律与规则意识是指高职学生要将法律和规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在遵循这些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去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

2.2 生活与生涯素养

生活与生涯素养主要是指高职学生应对未来职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生涯发展规划能力。高职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制定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来安排自己的职场生活。第二,领导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带领团队成员完成共同目标的能力,并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自觉遵守相应的规范,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第三,职业适应能力。具体包括必要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适应能力以及职业迁移能力等。第四,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新工科大背景下,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全球意识,乐于接纳其他国家的文化,并及时跟进行业动态,积极参与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第五,沟通交流能力。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有效利用各种手段开展沟通交流,不仅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还包括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与同事或客户的交流,甚至是跨文化、跨语种的有效交流。第六,团结协作能力。在未来职场中,高职学生必须具备有效合作的能力,使团队利益最大化,与其他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益。

2.3 学习与创新素养

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素养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解决问题能力。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熟悉各类职业情境,善于发现问题,能够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后付诸行动。第二,批判质疑精神。高职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在各类环境当中辩证地分析问题,批判性地借鉴前人的方法和经验。第三,主动探索与研究的能力。高职学生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探索和创新,大胆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实施一些突破性的革新措施。第四,创新创业能力。高职学生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仅要保持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还要秉承开放的心态,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进行创新,并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第五,关联能力。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还要积极掌握一些课外知识,感知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感知大数据中潜藏的关联,感知人际交往当中的关联等等。第六,宏观思维。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对本专业之外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等多方面的观察能力,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4 信息与技术素养

高职学生要具备较强的信息与技术素养,及时关注行业企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并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第一,技术运用能力。高职学生需要形成工程思维和技术思维,熟练应用所学技术将创意的方案转化为产品,或者对现有的一些产品、技术、生产方式进行改良和优化。第二,任务执行能力。高职学生步入社会要从基层岗位做起,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任务执行能力,能够按照设定的目标将一些想法转化为对应的行动。第三,资源统筹能力。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并进行资源的统筹规划,以此完成工作目标。第四,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高职学生要对职业相关的信息具备一定的敏感度以及分析判断能力,自觉地关注相关信息,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具备信息安全的意识。而且能够有效地获取、理解、运用信息,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处理,发挥有用信息的最大价值。第五,数据分析的能力。高职学生需要从海量的数据当中寻找隐藏的关联性,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此获得有用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运用于工作当中。

3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选择

3.1 重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推动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入

高职院校应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入。首先,将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教学活动要围绕提升学生核心职业素养展开,鼓励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并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其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外部素养提升,也要关注学生的内在素养塑造,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未来职业和生活中的挫折。最后,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必须注重自身的科学素养。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寻找科技发展与本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转变为自身的内在修养。

3.2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要基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理念。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师可以采用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成果导向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发展最终会达到的目标来进行标准制定,从学习的结果开始进行其他部分的设计[7]。这种务实的课程设计理念,有助于满足新工科建设对高职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成果导向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应紧密围绕职业核心素养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再将素养相关的要求制定成相应的人才标准,依照人才标准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实现课程内容与人才标准的对接,并根据学生需要提升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反向设计,用课程体系来支撑素养结构。其次,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当具备能力本位的特征。通过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职业品格与修养,通过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来提升学生的生活与生涯素养;通过人文科学课程、人工智能等基础通识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来培育学生的信息与技术素养。

3.3 以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校园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要将校园活动作为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通过举办讲座、论坛、沙龙、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国传统风俗习惯、劳动模范事迹、党政历史等内容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4 做好“三全育人”,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新工科背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应积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首先,大力开展全员育人,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要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教学管理者人员、学团人员等主体要通力配合,各主体要主动担负起人才培养职责,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其次,积极推行全过程育人,将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教师教学、实习实训的始终,实现时时教育、全程育人工作目标。最后,落实好全方位育人,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穿插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科研、团学活动、职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三生”教育、管理服务、交流学习和顶岗实训中,锻造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同时,加强学校各部门及人员间的协同联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5 构建科学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通过构建科学的职业核心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明确评价的主体。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涉及多个维度,不能仅靠高职院校单一主体进行评价。例如,职业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任务执行能力等,都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能够直接进行教育的,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养成[8]。因此,在评价主体选择上,除了高职院校以外,还要吸纳行业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家长等主体的参与,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其次,转变评价的理念。当前高职院校的学业评价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看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而基于新工科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还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再次,丰富评价的手段。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高职院校要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要积极借助大数据平台搜集学生相关的情境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情况。注意学生群体差异。不同学生群体要进行差异化评价。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各异,他们的职业核心素养提升速度也不尽相同。在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以此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总之,新工科建设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也为高职院校工程人才职业核心素养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项目,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工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工科核心院校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