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燕 宁波市市政设施中心宁波市市政道路管理所副所长,工程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愿意投入巨额资金建立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系统。许多城市道路往往由于天气、人为等外部因素而受到破坏,产生诸多道路问题,比如路面开裂、断裂等,一些沥青路面甚至会出现坑洞。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之后,如夏天的午后,灼热的阳光使地面迅速升温,而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又会使地面突然冷却,巨大的温差往往会诱发道路病害[1]。此外,私家车数量的暴增也是导致城市道路病害的原因之一,城市道路的车辆负荷均处于过饱和状态,导致城市市政道路被严重破坏,进一步提高了城市道路养护成本。因此,为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质量,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必要养护。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的过程中,专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攻坚力量。然而,随着城市的市政工程养护市场被进一步压缩,导致相关单位的专业人才逐步流失,且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公路养护单位的职工普遍年纪大、文化程度低,甚至部分是退休返聘人员,其公路养护技术理念陈旧,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养护新技术发展,给市政道路养护造成困难[2]。
1.2.1 应急性
城市的电力、燃气、供水等管线被敷设在道路下方,管线出现问题进行维修时,难免对城市道路进行开挖、损坏等,易对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相关单位及时做好各种工作的应急方案,从而保证相关道路的正常通行。此外,对相关的管道设施维修完毕后,需要及时开展城市道路的恢复工作。
1.2.2 规律性
一年四季中,春季和夏季是城市道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两个季节的雨水多、温差大,雨水冲刷会造成城市道路的开裂和坑洞,而高温会导致城市沥青道路中的沥青材料回软,严重时会出现泛油和车辙,如图1 所示。此类问题的发生比较普遍,且出现的规模较大,导致城市道路的维护部门应接不暇,难以全部予以修护。
图1 沥青路面车辙
1.2.3 模糊性
一般的城市市政道路包含桥梁、道路、环卫以及园林等相关设施,但不同城市管理单位划分存在较大出入,由于这些设施的管理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例如当桥梁前段道路沉降而造成跳车现象需要进行维修时,桥梁和道路甚至园林等单位易出现协调困难等问题,无法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跳车路面如图2 所示。
市政道路工程养护成本偏高的原因较多,除了工程养护本身具有应急性、公益性、复杂性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3 方面:一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重建设、轻养护”,忽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二是没有形成预防性养护理念;三是机械化养护程度普遍偏低。
各大城市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及日常养护工作中,需要着眼于人才以及技术的更新和流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岗位的人才储备,同时需要对现有的职工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进行重点培训,尤其要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例如,可以采用师徒制,让有技术的工作人员传带身边缺乏经验的人员,起到以点带动面的效果,使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而不断提升,进而保证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3]。
2.2.1 关注市政道路全服务期的管理成本
在市政道路服务的全寿命期内进行成本管理,将市政道路的养护以及运营整合到整个周期内,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中进行统筹考虑,减少后期养护成本问题。要遵循节约、谨慎的基本原则,对整个市政道路项目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从而减少后期的工程养护成本。
2.2.2 加强宣传,转变理念,增加资金投入
市政道路是公共财产,理应由全社会来共担维护责任。应引起全社会对市政道路养护工作的重视,可采用报纸、新媒体等新闻媒介对养护工作进行宣传,使市民之间达成共识,激发市民对市政道路养护的热情,提升市民对城市道路的爱护及对城市道路养护的支持,从侧面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念,真正理解市政道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养护”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市政道路养护的投入。沥青路面养护如图3 所示[4]。
图3 沥青路面养护
2.2.3 提升道路养护技术,针对性预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降噪微表处理技术、排水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以及高模量结构补强沥青混合料等,为市政工程养护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5]。
城市道路经过养护后会进入稳定期,在该时期中市政道路的结构已经十分稳定,为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性能,延缓城市道路路面的破坏速度,同时为了更加改善城市道路的行车条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城市道路预养护。城市道路的预养护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但相对于后期的大笔修补金而言无疑是“低投入、高回报”,能大大降低城市道路的养护运营成本,适合推广应用。
市政道路工程的养护目的是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畅通无阻,完善和健全的市政道路养护制度是保证道路完整和畅通的重要保证。目前,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逐渐趋于透明化、市场化。在进行城市道路养护市场化后,各道路养护公司之间的竞争无疑会更加的激烈,需要对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的招投标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存在着应急性和阶段性,直接影响到市民出行的便捷性,是社会公益性项目。因此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不仅要对投标单位的报价、人员以及机械设施进行把控,还需要着重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社会舆论等。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联系和交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合作管理模式,进而健全城市市政道路养护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道路养护的质量、保证养护工作的安全性,尤其是要加强对养护工作期间的巡检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互联网+”技术是现在的新兴技术。在进行市政道路的养护过程中,有必要对该技术加以运用,解决养护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养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采用该技术还能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体系平台的建设,便于各专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做到联防联动、信息共享[6]。利用该信息技术平台能更加及时高效地进行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第一时间对城市道路运行情况进行把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对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不仅要看其道路建设的技术水平,还要看道路养护的技术水准。当前各省市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为行车安全和道路通畅提供了保障。在进行城市道路养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相应人才的引进,还要重视整个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和运营成本,加大对城市道路养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道路养护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结合现有的新技术,开展城市道路养护的预防性工作,提高城市道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城市道路的养护成本。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城市道路养护市场的开放程度,加强对道路养护的管理,建立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持的信息共享平台,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促进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推动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和水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