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研究

2022-03-22 01:53云南林水环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魏岭赵亚男张传玺
区域治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流域生态措施

云南林水环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魏岭,赵亚男,张传玺

作为全世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2000年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3左右。在我国,小流域治理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资源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以达到对水土等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好坏已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同时,对其基本内涵、治理现状及技术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研究概述

(一)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内涵

小流域指的是完成并且独立,同时范围相对较小的自然集水区域。一般而言,我国小流域的面积在10—30km2之间。所谓生态清洁小流域,其基本单元在于“小流域”,结合系统理论、水土保持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经济学等基础知识,其重点在于人为活动,而基本原则在于生态优先,通过实施各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论措施,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达到山青、水秀、人富的整体目标。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

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目前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划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与探索阶段(1950—1979年)

20世纪50年代初,关于小流域治理问题探索出了许多合理可行的方法,在陕西等黄土高原区,以毛支沟为单元,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开启了小流域治理的大门。195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明确治理方案之后,并且将其继续的推广。在20世纪60年代,基本农田建设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时期,其主攻的目标放置为坝、水、梯田,这样就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同时也可以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持续提高,不过考虑到实际的规划相对的分散。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就需要综合整治小流域。

2.确认与试点阶段(1980—1990年)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且也积极召开工作座谈会,努力推进工作的实施,同时,财政部与水利部都在长江与黄河等六大流域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试点,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影响,小流域治理呈现出包治到户的局面,但由于当时投入能力有限,这一阶段的小流域治理成效也不是很乐观。

3.预防为主,依法综合治理阶段(1991—2005年)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的小流域治理无论是量还是质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此时的小流域治理仍然存在治理效益较低、工程质量偏低、管理技术较差等问题,这种情况下,结合多年的理论经验,各地相继提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水保特色产业的思路,并积极付诸实施,通过不断努力为小流域治理开辟了新天地。

4.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新阶段(2006年至今)

2006年1月,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从而拟定了全新的方案,将治理放置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上,把水土资源、自然生态环境,景观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环境引进到治理方案中来,努力推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建设,开创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新阶段。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现状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现状对其今后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生态清洁流域治理现状主要从治理模式、治理措施、治理方法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四方面进行了探讨(图1)。

图1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现状

(一)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1)“三道防线”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起源于北京地区,其目的是以“保护水源”为治理理念。

(2)“三层次、四防区”治理模式是基于“山坡、村庄、河道”来进行规划处理。

(3)以水源保护为核心、面源污染控制为重点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对荒坡地径流、农田径流、村庄面源污染、水流传输途中、流域出口等的控制,达到保护水库的目的。

(4)以安全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整治治理模式,该治理模式主要针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南方山区以及黄土高原山区,把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作为治理目标,以对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治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把水源地的保护作为核心,将污水治理作为重点治理对象,结合农业、工业综合性的整治措施。

(2)生物措施,把流域防灾、减灾、保护土地资源作为核心,对河、沟、坡面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3)耕作措施,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流水质保护作为核心,结合原有生态环境,通过改变农业结构和耕作方式来达到小流域治理。

(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方法

目前,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首先是通过RS与GIS软件建立模块来分析小流域特征,确定当地的植被、地貌及土地利用现状,这样不仅提高了基础图件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而且也为小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随后结合三种不同的治理措施(图1所示)来达到最终的治理目标。

(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成效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从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加以分析与评价,通过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种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使得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利用适当的耕作措施和方法让废弃的山地再利用,让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在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技术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技术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技术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各方面的技术体系应协调发展,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人类活动现状、生态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应结合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者同步发展,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小流域环境治理顺利进行,最终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与人类环境相结合的新型小流域治理之路。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起步较晚,如何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高效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仍值得我们去探讨,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措施、体系建设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流域生态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住进呆萌生态房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