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璇 李煜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色彩是由于光刺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引起的一种感觉[1]。所以色彩是因为光而被眼睛接收到的一种感觉,不是客观存在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是划分色彩的3个基本属性。当人们在不同环境下感知色彩时,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感受。而色彩导致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甚至可以间接影响到人的知觉、情感、想法等各个方面。
“色彩景观”一词最早由英国环境色彩设计师米切尔·兰卡斯特针对色彩在城市景观的意义演变中提出的[2]。色彩景观是指在景观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色彩元素,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创造出不同的景观体验效果。
城市的园林建设对于建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也在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工作[3]。社区的景观是展现这个城市形象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步。社区是居民日常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好的居住环境是提升社区幸福感与归属感的重要保障。社区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家庭活动、散步、买菜、休息、下棋、聊天等均需要在社区中展开。基于色彩景观设计的社区公共环境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通过色彩的连接作用可以将烟火气与艺术相结合,表达出既接地气又现代化的社区环境。
现代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对人体心理活动的影响是通过人的视觉感知,大脑必然产生与色彩相关联的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色彩心理与色彩生理互相作用,色彩的美感就是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据研究表明,红色系、黄色系可以刺激到人亢奋的情绪,使人心跳频率加快,血压升高;绿色系、蓝色系、紫色系可以刺激到人抑郁的情绪,使人变得平静,心跳频率降低,血压降低[4]。以此作为景观设计要点可以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如,医院中常用白色、蓝色、绿色为主调,以此平复病人的心情,缓解其压抑的情绪;节庆典礼、演唱会上常用红色、黄色为主调,以此来调动现场的气氛,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喜庆、快乐的氛围当中。
1.1.1 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社区的景观是居民回家时首先进入的场景以及日常休憩玩乐首选的近距离场所。社区中的园林就像是居民的后花园,但这个后花园并不是私人所有,所以空间的布置上需要综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考虑,色彩对于区分空间与功能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心理、生理、智力、体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2]。
1.1.2 社区中的色彩景观
基于对不同年龄段居民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总结出了对于色彩感知的不同感受,将其融入社区色彩景观的应用研究中,见表2。设计师在营造社区空间时应着重考虑人群的行为特点以及色彩心理,从而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提高社区的幸福感。
表2 不同年龄段居民色彩感知变化
在社区景观的设计上,要加强私密性空间的设计,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湖蓝色和翠绿色为主,这是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大自然的颜色会为居民提供心里的平静。在设施的选择上以浅粉色、米黄色等包容性强的颜色为最,会给居民一种温暖舒服的感觉;要注重开敞空间的设计,开敞空间是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颜色不宜过于鲜亮,以饱和度较低的色彩为主色增强居民安定的心情;要注意基础设施的设计,如儿童游乐的设施以红色等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与周围拉开对比,吸引儿童前往,标志牌等使用鲜明的颜色可以加强老人的记忆点,降低其对于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
1.2.1 色彩搭配单一化
社区的色彩景观特色不明显,色彩单调、重复,对居民的吸引力不高;植物的季相色彩变化在植物色彩景观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社区在色彩景观设计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在冬季无景可赏;植物乔灌草搭配上应有高低变化和色相上的变化,但很多社区的色彩比较单调乏味。现在很多项目被要求在短期快速完成,导致很多植物都是随意的种植、大片大片单一化种植,使得色彩只有一种绿色。
1.2.2 “色彩污染”问题突出
在某些地块中,设计方忽略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忽略了色彩之间的和谐配置,只是将植物无规律的插在一起。周边五彩设施的植入,使得整个场地杂乱无章,造成了严重的色彩视觉污染。当色彩污染问题出现时,不仅会造成景观不和谐没有观赏性,当人处于其中时还会引起烦躁的情绪,景观不仅没有起到疏导心情的作用还起了反作用。
1.2.3 色彩缺乏感情
在色彩设计中忽略了色彩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对景观效果起到了负面作用,降低了景观美感度和舒适度。如,休憩用的亭子周围种植的几颗冷绿色的植物,休憩时人们是希望有舒适感和温暖感的,冷绿色会让人感到寒冷,反而加重了其抑郁的心情。有感情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
注重景观中的色彩规划可以有效地对社区色彩环境做出有效控制,减少“色彩污染”的产生,让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优美的社区生活环境,因此社区色彩景观的规划应该将居民的参与感考虑其中。参与感不只是让居民进入园林中活动,更是要让其参与到设计、规划、建设、后期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居民能够自由地表达对城市色彩的情感需求。
在景观规划的全程都要贯穿社区居民对于色彩需求的关注。由于受到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居民对色彩的感知、对社区景观规划关注程度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可以通过一些社区活动来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如,在规划前期做普及色彩知识的讲座、收集色彩需求的调查问卷、倾听居民对于色彩建设的感受、通过一些落地项目的照片来提升居民对于景观建设的好奇感等。让居民在建设前期对色彩有基本的认识与关注度,在建设完成之后会更有利于居民理解场地,感受场地。
图1 “活力102”广场
了解居民的“性格色彩密码”更有利于建设适合于当地居民的“后花园”。“性格色彩密码”认为,每种性格色彩的内部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核心动机,如红色注重对生活的乐趣,蓝色注重对生命的追求,黄色注重能力,绿色注重宁静与和谐[5]。了解色彩对于居民性格的影响,然后基于性格上的色彩特点有助于引导居民参与到景观活动之中。
以位于上海乳山路陆家嘴社区图书馆的斜对面,在普联大厦与乳山四村之间的“活力102”广场为例来探究色彩对于居民参与度的影响,见图1。其设计初衷是将一家老小的休闲需求全部融合在一起,打造一个集体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因此,场地室外设置了户外健身设施、秋千滑梯等儿童设施、篮球场以及跑步道;室内设置了咖啡馆、国际象棋图书馆等。为了区分不同的功能场所,广场以红、黄、蓝、绿、紫等颜色打造出了充满活力与美丽的和谐社区环境。儿童场地和健身场地(健身器材、篮球场等)相邻,二者以饱和度较低的蓝色与紫色作为区分,以树池作为空间上的分隔,既保证了空间上的划分又能够保障家人和孩子之间有视线上的互动。场地内以明亮的黄色、蓝色、紫色作为活动设施的色彩,吸引游客的使用。场地内的健身步道以亮红色环绕整个场地,作为广场的活力“飘带”。以年轻人、中年人为使用主体的咖啡馆、图书馆等建筑则以灰白黑为主调,大气内敛的色彩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以此色调为背景色,更凸显了周围场地的活力。为了凸显场地文化,蓝色的“时空之门”、红砖墙上的“空间之印”与周围的观赏花草相搭配,将陆家嘴浓厚的文化氛围烘托了出来。
居民参与景观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使然,但是结合色彩可以提升居民对于景观的关注度,增加居民对于景观的兴趣,从而让更多的居民自发的参与到其中。居民作为社区生活中的主体,其应该被赋予表达自己色彩需求的权力,在社区建设中提供给居民参与的渠道,建立由国家、社会、居民的共治社区景观。
一个安全、干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是所有居民的理想之地,而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做出保障。设计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传递出不同的信息,结合空间需要进行功能区分、道路引导等。如果说参与感的好坏取决于居民是否喜欢来此游玩,那么体验感的好坏则取决于居民在此地停留的时间,能够吸引居民的社区环境除了有优美的环境之外,还需要融入当地独有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让居民与环境产生共情。
色彩具有时代特征,通过色彩可以表现出社区不同的历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社区景观。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苗圃巷3号郎官驿创意社区项目,该地曾是20世纪40年代设立的后勤部,后转为纺织厂,又停厂废弃。该厂区位于老旧小区里面,几乎与城市隔绝,设计立足于创意园区与社区共建,与社区居民共生、共享的想法,以创意园融入社区为形式打造整个场地。郎官巷在老宁波人心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名字的由来是因其历史上出现过2位廉洁爱民的“郎官”。因此,整个设计都以清新素雅的淡色为主调,以突出场地的文化特色。创意园区建筑以白色为主调,配景如窗框、玻璃门、座椅等则为淡雅的米黄色。建筑中只有一面墙涂上了鲜亮的红色,与周围的素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也为这个与世隔绝的小环境添上了一抹活力的色彩。同时,园中的植物也以浓重的墨绿色为主调,在洁白的背景中注入生命的活力,设计师用自然、形态、色彩和光的力量创造出了视觉的盛宴,见图2。郎官驿创意园区的落地为老城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又不忘历史,其让居民在此感受到舒适之外又能体验到该地深沉的文化,为城市更新提供了良好的模式。
图2 郎官驿创意社区
此外,灵活运动色彩心理学也可以造出更具人性化的体验空间。色彩的明暗可以拉开不同空间的关系,使整体层次协调统一,重点区域浓墨重彩,次要区域淡雅清新。利用色彩的冷暖感可以打造舒适的环境体验,如阴冷的地方可以用暖色背景加上暖色灯光的氛围加持。社区公共空间打造重点便在于打造居民良好的体验效果,因此结合色彩、材质、空间、灯光等多方面对居民情绪做出正确引导,从而提升整体空间效果。
在任何一种设计中,色彩都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要素,其既能传递信息,也能表达情感,缺陷可以被色彩掩盖,优点也可以被色彩放大。在色彩设计上要注重环境色与背景色的搭配,色彩有规律的变化更能够连接每个空间以及整体的协调。不同的色块可以区分不同的内容,让观赏者更快速地把握整体场地,对于景观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安排好的色彩序列可以很好地引导居民游玩的路线,一般认为好的色彩顺序是由浅到深,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理解空间的自然顺序是从深到浅,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空间的纵深感,以更好地理解空间[6]。
图3 哥本哈根Superklien公园
以哥本哈根Superklien公园为例,公园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周围被社区围绕,设计定位于“文化多样性超级公园”。整个场地分为红场、黑市和绿园3个区域,以“多元文化共生”为主题,融入了50余国108个元素,摩洛哥喷泉、巴西长椅、中国杂技的爬杆、泰拳拳击台、伊拉克秋千、坦桑尼亚井盖、英国垃圾桶、奥地利街灯、保加利亚象棋桌、日本章鱼滑梯、智利壁画、美国篮球架等。红色广场以集市、文化和运动为主题,被认为是内部生活大厅的城市扩展;场地范围的建筑外墙也同为红色,意为表面颜色概念的向上折叠,创建三维空间的概念。黑色广场是总平面的核心部分,当地居民会在黑色广场上会面、休息、烧烤、下国际象棋,意为“城市客厅”。绿色公园以运动、玩耍为主题,各种体育运动场所都聚集在此地,如足球、曲棍球等。绿色公园以柔软的山丘和表面与另外2块硬质广场拉开对比,尤其吸引孩子、年轻人和家庭来此,见图3。Superklien公园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将社区的烟火气升华到了艺术的层面[7]。
将色彩与艺术结合融入到社区景观中可以更深刻地表达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并不是只能悬挂在博物馆中,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提升了艺术。将艺术融入到社区的活动中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如,在社区活动中举办一些给废旧家具、废旧轮胎上色的活动,家长带领孩子亲自参与到其中,既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活动之后的作品合理安置在社区空地中、草坪上,不仅增加了社区中的色彩,居民每次路过看到自己的作品也会有幸福的感觉。
虽然人对于同一个色彩所感受到的情感会有所不同,但由于人类构造上的共性会导致情感之间有共通性。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情感上的共性来研究色彩对于人类的影响,以此来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色彩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在社区景观设计中,应从传统的色彩设计中解脱出来,灵活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对整体和细部进行合理配置。社区户外活动场所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可以在大自然中感受家的温暖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