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玉 石霄 薛娜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 共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1年7月,将10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后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情况(SAS评分、SDS评分)、疼痛评估情况(NRS评分)及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及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49例,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43例,满意度为86.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心理护理可在临床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积极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心理护理;耳鼻喉部手术;改善;负性情绪
前言
耳鼻喉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成熟与发展,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日益增多。医学上对于耳鼻喉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微创手术,鼻腔手术使最基本最常见的,而离子微创手术是口咽部最常见的微创手术[1-2]。耳鼻喉疾病微创手术通常是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损伤的面积较小且恢复快等特点。虽微创手术效果理想,但术后由于手术刺激创口,会引起频繁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许多负面情绪。有研究显示,对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恢复。为此,本文就以心理护理为研究背景展开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19年7月-2021年7月,将10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女各27例和23例,年龄抽取区间为20-61岁,年龄平均值为(40.18±3.82)岁。观察组男女各26例和24例,年龄抽取区间为21-60岁,年龄平均值为(40.72±3.12)岁。两组基线比较差异相当,可进行下一步比较(P>0.05)。两组患者均由临床确诊为耳鼻喉疾病患者,并且进行了手术治疗。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告诫患者术前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对个人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用药事项进行指导,叮嘱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同时给予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上述同,并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如下:护理人员应主动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接待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病房环境、主治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等相关信息,以消除患者多医院的陌生感。同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患者的合理需求,以拉近护患之间关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对于产生负面情绪的患者,对此,护理人员可主要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原因,继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术后告知患者相关护理知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理状态和疼痛评估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心理状况。SAS评分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评,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0-10分,0分表示无任何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痛,无法忍受。(2)护理满意度:运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调查表评测,总分100分,评分等级包括非常满意级别(≥90分)、基本满意级别(70-89分)、满意级别(60-69分)、不满意级别(<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项目所涉数据精准于SPSS22.0中录入,计量资料应用( )予以表示,计数资料应用(%)予以表示,分别施以t与χ²检验,以P<0.05证实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SDS评分、NR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及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耳鼻喉部疾病的发生较为复杂,通常表现为多变性与多疼痛部位等症状,尤其是长期鼻部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随着患者对身心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也有一定的期望,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措施在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而传统护理只注重手术准备工作及术后药物治疗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直接影响患者体内内分泌的调节,从而增强疼痛程度,不利于患者恢复及预后。因此,及时有效地对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5]。
本研究加强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主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消除患者心理压力等措施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心理护理可在临床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霞. 心理护理干预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9):185-186.
[2]谢华,刁兆红,赵金伟.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耳鼻咽喉部手术术后的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8):129-130.
[3]刘欣. 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54-155.
[4]张友文. 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05):173-175.
[5]胡蕾. 耳鼻喉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J]. 健康研究,2017,37(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