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里对识字有明确规定,可是有的老师只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一味的为了教这个字而进行教学。学生非常被动,这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通过平时工作中的点滴积累,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增加学生的识字空间。
一、以教材识字
今年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呈现多元性和开放性,其中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练习就是一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单元主题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的练习,如猜谜语、交际讨论、演一演、做一做、搜集资料、日积月累等等活动都包含其中,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几篇课文都是以赞美人物的机智勇敢、不畏困难为主体。这样便可以增加一些描写有类似品质的人物短文供学生阅读欣赏。短文中都含有生字,从中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教学情景识字
有的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把生字教学完,至于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我想也不得而知了。如果换一种方式,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且适用有效的识字教学情境,那么识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快乐的学习,从而在在识字过程中开发智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学完《蜗牛与蚯蚓》一文后,可以设计一个说话、写话练习的情景。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蜗牛”和“蚯蚓”。让学生叙述这一短文。“表演”完后,让学生写下来,最后再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了许多新字。如“惭愧”“懊悔”等。可见,说话写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识字的过程。
三、与生活结合识字
出示一些常见的字,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样入学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可能回答:我在广告牌上看见过、我在包装袋认识的、我在饭店认识的……学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我们也不必限制,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四、利用校园环境识字
我们学校开展了各项活动,校园的墙壁文化非常丰富,学生在参观、欣赏校园环境的同时,教学生识字,让学生增强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识字的意识。课间我常能看到小朋友对着墙壁指指点点,嘴里念念有词。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在学校“墙壁”上认识的字就有很多了。这不能不说是校园环境的布置给孩子们创造了识字的文化氛围。
五、从社会资源中识字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作为这一时代的学生,每时、每刻、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上街玩的时候,街上会有玲琅满目的广告牌,发到手的传单等。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个机会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广告牌上的是什么字?那个店叫什么?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也是一种极佳的识字途径,它是实物与识字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生不仅知道了食物的名称,而且也认识了包装袋上的字。通过不同的“玩”,学生不知不觉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強了生活的能力。
六、借课外阅读识字
国家下发的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中就明确规定学生要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半小时,足以见得阅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课外阅读书籍非常多,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学生购买了这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认识新字。我还通过竞赛的方式,比比他们认识了多少新字,谁认识的字最多,就奖励他们一面小红旗,一学期结束还会颁发“阅读小明星”的奖状,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认识了很多的生字,而且增加了课外知识,这也是巩固和扩展识字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与奖励制度结合,可以说相得益彰,而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在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多注重激发孩子们自主识字的兴趣,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得到发展,更好地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
18535005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