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朗
教材分析:
《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25课。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人文要素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自知”。教材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围绕“读书”为主题,讲述了名人作家们读书的经历、体会、读书方法和态度,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借助表格、提纲、思维导图等多种工具,将文中的要点归纳梳理,厘清文本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于三四年级已经接触文言文,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学法,举一反三。在疏通字词,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联系实际等多种途径理解文章。在疏通文义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激趣质疑。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第一则,是哪位古人谈读书(孔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以“古人还有哪些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为主题,出示朱熹的简介,带领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在导入环节出示朱熹先生出示背景知识,展示朱熹先生的成就,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出铺垫。)
板块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屏幕上标有拼音的生字。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遇到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2.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注意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全班读。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对初学古文的学生来说,“读”是他们走近古文的渠道。本环节第一层次的课文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词句间的停顿,通讀全文。接着通过教师范读、去标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于古文朗读的兴趣。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现了古文的特点,体会古文的音韵之美和意象之美。)
板块三:品读释疑,感深悟意
1.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自主学习:文言文是古人所写,有些字词难以理解,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呢?(张贴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翻译,用自己话说说句子意思。
2.请同学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文中的那一句大意。
预设:(1)第一句:链接“谓”的学习,出示“谓”字的演变,呈现古体字。解说“谓”书写,老师范写,学生在学习单书写两个“谓”字。
(2)第二句:理解句意,拓展《弈秋》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漫浪诵读”和“专一”的区别。
(3)第三句:结合“急”在文中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古今异义。
(4)第四句;运用文言句式,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感受“心到,眼口到”的文意。
板块四:梳理信息,厘清逻辑
1.拟标题:请同学们为本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再次明确“读书三到”,其“心到”最为重要。
2.缕关系:运用学习任务单梳理“三到”关系呢,完成填空。
(1)体会作者反面论证。
(2)添“若”,改写句子。
3.梳理文章脉络:明确课文第一句是提出观点,第二句是反面论证,第三、四句是正面论证。从而感受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家之集大成者。朱熹所谓的“理”,就是事物间相互联系,是事物的规律。
4.理解成诵:在理解基础上把这篇课文背出来。老师出示提示,学生背诵;难度升级,无字背诵。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朱熹的著作中感受到他理学的思想,我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逆向思维地辩证“三到”的关系,既聚焦了语文要素——梳理文章信息,又在浓浓的古韵中提升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在此环节我也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准确地背诵,为积累丰富的语言夯实基础。)
板块五:拓展延伸,深化体会
1.感受“鲁迅读书五到”,仿照课文句式,梳理鲁迅先生读书方法。
2.生谈读书:联系自己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3.课后作业:阅读朱熹《童蒙须知》,将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制作成书签。
(设计意图:此环节我以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作为引子,带领学生作对比阅读。同时,我引导学生梳理信息环节和拓展环节,启示学生仿照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说一说、悟一悟,从而举一反三。同时,我鼓励学生课后多读朱熹先生的作品,并制作书签,为本单元的读书分享做好准备)
264950052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