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偏关县水利发展中心 山西忻州 036400)
在水工隧洞项目施工中,安全质量是参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中,混凝土工程问题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衬砌表面裂缝、衬砌背后脱空、蜂窝麻面等。特别是经过一些地质破碎带、湿陷性黄土、涌水突泥地带显现出来的问题更多。处理这些问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利用技术、管理等手段,制定和实施处理方案,直至彻底消除隐患,为安全运营创造条件。
某水工隧洞位于晋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系当地一个提引黄河水项目的主要单位工程。全长3 520 m,其中:Ⅲ类围岩段长2 100 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钢拱架加喷射C25 混凝土支护,C35 钢筋混凝土衬砌;Ⅱ类围岩段长1 420 m,采用全断面法开挖,C30 素混凝土衬砌。
水工隧洞施工质量控制,就是在落实三检制的基础上,抓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本次隧洞缺陷检查整改就是事后控制的典型措施。该隧洞衬砌工程施工完成后,组织进行了混凝土的缺陷排查,采用目视+敲击+地质雷达无损监测+强度回弹仪相结合的方法,从进口到出口分项同时开展检测,现场按缺陷的桩号位置详细记录,最后按照缺陷类型整理,分类汇总得出以下结果:1)衬砌拱顶背后脱空总计达127 m。2)衬砌表面<0.5 mm 宽裂纹5 道;宽度1~2 mm 之间裂纹1道;宽度分别为1.5 mm 和2.5 mm,深度分别为140 mm和185 mm 裂纹2 道。3)隧洞进口顶部浆砌石排水渠有勾缝脱落、石块松动和断裂3 处;进口边仰坡喷射混凝土面开裂下沉3 处。
1)衬砌背后脱空成因分析:(1)利用输送泵浇筑衬砌混凝土时,台车拱顶部位很小的空间没有灌满。(2)拱顶衬砌注浆时,有漏注的部位。(3)拱顶衬砌注浆时,没有补注浆或补注浆不符合要求,仍然有空隙。
2)裂纹成因分析:隧洞检查发现的多条裂纹,宽度深度不尽一样,经过破检和无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得出裂纹类型有:干缩裂纹、温差裂纹、施工缝裂纹、地质变形裂纹。
(1)干缩裂纹成因分析: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消耗,水泥、粉煤灰等越来越硬化收缩,由此产生变形。另外,混凝土入仓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硬化过程会产生应力,如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出现干缩裂纹。经过凿除检查,本隧洞干缩裂纹都是表面发生,非常细小,走向不规则。经查相关施工资料,这里干缩裂纹是浇筑后养护措施达不到规范要求所致。
(2)温差裂纹成因分析:本隧洞设计衬砌厚度<40cm,属于薄壁结构,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部和表面温度不会变化太大,所以不会产生内部温差裂纹,都是表面裂纹。这一判断,在凿除检查中得到了印证。造成表面裂纹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环境温差较大引起的,在气温较低的冬天施工时,混凝土入仓后,表面温度渐渐降低,内部温度逐步升高,随着温差越来越大,低缩高胀,遂出现裂纹。这种裂纹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纹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层以里的混凝土仍保持完整。
(3)施工缝裂纹成因分析:隧洞中部有一处明显裂纹,是施工缝裂纹。经过调查,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不得不暂停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排除故障后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接茬面没有凿毛,也没有湿润铺水泥砂浆过渡层,就在旧混凝土上浇筑剩余部分,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部位出现裂纹。
(4)地质变形裂纹成因分析:该隧洞的两处地质变形裂纹位于拱顶至拱肩部位,属于Ⅱ类围岩段,设计全断面开挖。据查施工日记,当初施工时发现经过地质破碎带,而且含水量较大,浇筑后,顶部围岩发生小范围重力滑溜,而后过早拆模,导致衬砌混凝土受压产生裂纹。
3)砌体开裂下沉成因分析:(1)砌体施工后,砂浆在凝固过程中受自然蒸发失水严重,而现场养护不到位。(2)喷射混凝土施工前,洞口边仰坡表面凹凸不平,虚土清理不干净;喷射混凝土施工后,养护不到位。
脱空处理就是在脱空区段打注浆孔,把水泥砂浆通过专用注浆机注入,充满缺陷空间,与原衬砌混凝土形成结构整体,发挥设计预期的目的。其布设见图1。
图1 衬砌拱顶背后脱空注浆示意图
1)钻注浆孔:首先现场应将每个孔位都标注到衬砌表面,尽量做到醒目,同时将钻孔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技术交底的方式交待给作业人员。用Ф30 mm 钻头的钻机,方向向下倾斜四十五度角钻注浆孔,然后在注浆孔旁钻排气孔,两孔间距1m。此外,如钻孔出现以下情形,应分别对待:(1)如钻孔深度已达到缺陷处理的技术交底要求的深度时,仍未有突进感觉,应停止钻孔,现场再次核对位置信息,并上报项目部,沟通研究应对措施。(2)如钻孔深度未达到要求深度时发生钻机突进现象,应停钻,已经钻穿成孔。
2)预埋注浆管及排气管:预埋Φ20 mm 的注浆管和排气管,注浆管插入深度为超出混凝土内侧2 cm 为宜,排气管插入碰到拱顶时,回拔2 cm,作为排气空间。用工程棉包裹钢管插入部分或套橡胶圈,紧塞到孔口,然后用胶密封,将这两个管子固定。注浆前,把配套连接的橡胶管套入钢管,再用伸缩管箍拧紧固定,检查所有管路是否牢靠,如有松动现象,重新固定。
3)注浆:为达到规定的强度、稠度,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注浆液的配合比,并且在拌制前,测出原材料的含水量等数据,计算得出施工配合比,以纸面通知到施工班组。
4)补注:第一次注浆后2 h 内,必须进行补注浆。施工中,发现附近孔口有浆液挤出后马上用木塞堵口,然后加压到终压力值(0.2 MPa)5 min 后停泵,让灰浆慢慢渗入,当压力显示下降到0.1 MPa 时,再次加压,升到终压力值(0.2 MPa)5 min 后停泵,这样反复加压,直到压力表显示稳定在终压力值不再下降为止,停泵,完成该孔注浆。
5)封口:待注入的浆液凝固后,将注浆管和排气管沿孔口位置用专用切割机割除,在管口周围表面干燥的前提下,用胶粘贴碳纤维材料封口。
1)干缩裂纹和温差裂纹处理方法:宽度<0.5 mm的不规则裂纹,细且浅,分布在表面,不漏水,不影响结构稳定,采用表面涂强力稳定剂的处理方法。
2)施工缝裂纹处理:施工缝裂纹分为两部分,下面的一段不规则裂纹宽度<1 mm,上面的另一段宽度1~2 mm 且呈蜂窝状。下面<1 mm 宽的施工缝裂纹,采用沿着既有施工裂纹切割成两边坡口状,涂强力稳定剂;上面宽度1~2 mm 且呈蜂窝状的裂纹,先切割并凿除蜂窝状和不牢固的混凝土块,接着植筋挂网,再支模浇筑细石混凝土。具体施工流程如下:(1)标注植筋点位。通过计算,设置合理数量的点位,并在现场标注植筋的每一个点位。(2)钻孔。为保证锚固效果,钻孔应与点位微平面保持垂直,成孔后的孔径与孔深应符合要求。如果钻头碰到衬砌钢筋,可移位钻,移位不要太大。(3)清孔。宜先用钢丝刷后用棉丝刷清理孔内渣土,清孔后要求孔内无渣土无积水。(4)注植筋胶。采用结构胶或建筑专用环氧植筋胶,注射设备采用配套的专用手动注射枪,注射过程不要太用力,须慢慢注入。(5)植筋。所用的钢筋采用Φ16 的螺纹钢且无锈蚀。注植筋胶结束后要很快利用手工将钢筋段缓缓螺旋推进至孔底,同时有少量胶外挤。(6)挂网。将钢筋网片挂在植筋上,搭接须符合要求,并绑扎合格。(7)立模浇筑。支立模具,用细石混凝土灌满。
3)地质变形裂纹处理:宽度分别为1.5 mm 和2.5 mm,深度分别为140 mm 和185 mm 的2 道裂缝,采用新型智能压浆机灌注,注入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及聚氨酯混合料。
(1)作法简介:利用压浆机所产生的高压力,将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送至混凝土裂缝内,在压力作用下向缝隙扩散。环氧树脂为混凝土专用型,硬化后放热低,收缩性小,对混凝土裂缝有很强的接着作用,形成整体结构。
(2)压浆流程:①用吹风机把缝内灰尘杂物吹出来,然后用钢丝刷和毛巾把缝两侧30 cm 宽范围内的潮湿水汽、灰尘污垢刷擦干净。②将灌浆底座用专用结构胶骑缝粘贴在缝口,底座压浆口按照每50 cm 设一个,同时每3 m 设一个排气口。③按环氧树脂及聚氨酯使用说明书,拌制混合料。先拌制拟注2.5 mm 宽185 mm 深的裂缝的较稠浆液。④安装压浆机设备及管路,然后把管路连接到拌制好的浆液容器里,接着把压浆嘴旋入底座压浆口,调试加压,看是否有非正常漏气的部位和不牢靠的地方,视情况彻底处理。⑤按孔序开始压入宽2.5 mm范围内的裂缝,随时观察机器压力,监测渗漏。⑥注射自动停止后,检查针筒内浆液是否还有存量,有存量表面已灌满。⑦按环氧树脂及聚氨酯使用说明书,再拌制拟注1.5 mm 宽140 mm 深的裂缝的较稀的混合料。⑧换接压浆进口管到较稀混合料容器,调整压浆出口嘴接入1.5 宽裂缝压浆口,利用智能自动调压,开始压浆。⑨第一轮压浆结束后,紧接着开始第二轮的补压浆,仍然按照先宽后窄次序进行。最终以压不动内部密实为止。⑩待超过凝结要求时间后,看环氧树脂混合料硬化情况,如已硬化,拆除底座,清理现场。
进口洞门顶部排水渠的勾缝脱落、松动石块、断裂和边仰坡的开裂、下沉等损毁部分必须拆除。拆除损毁部分后,要先处理排水渠和边仰坡基础下沉和雨水冲刷形成的坑洞,即首先必须清理坑洞内浮土杂物到原状土层,再利用三七灰土分层回填夯实,然后按设计参数要求整理坡面,最后施做浆砌石或喷射混凝土,最终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
通过实施上述处理措施,表面细微的干缩和温度裂纹得到抹封,外观无缺陷;衬砌脱空部分处理后,经地质雷达无损检测为全部密实;地质变形裂纹挂网浇筑后与原结构形成良好的结合,整体结构稳定;进口砌体和喷射混凝土防护工程按设计要求得到了恢复,发挥了防护作用。同时,处理前排查方案审批、施工过程记录、监测验收文件等资料(包括影像资料)齐全,为追溯提供了证据。整体来看,缺陷处理后的实体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结构内在质量检测参数合格,隧洞混凝土缺陷得到有效的处理,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目前运行正常。这一切充分证明方案合理,措施得当,是一次成功的缺陷处理案例。
从本项目缺陷处理过程中,总结得出以下经验,值得借鉴:1)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所在。2)处理缺陷时,需要将问题细化,区别分析,相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才能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3)在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的同时,参考已有成功经验,能得出最优方案。4)通过对缺陷发生过程的调查,暴露出施工时赶工、违反施工规范、管理不严谨等问题,给工程实体带来负面影响,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成本。5)利用先进设备进行无损检测,不仅能准确便捷地发现问题,还能了解处理效果,为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6)一些先进材料的应用,发挥了强度高、耐用、防水密封性好等优点,为处理缺陷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