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能课程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21 03:55邹正华
关键词:体质素质运动

范 雪,邹正华,黄 杰

(安徽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近年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为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即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但是为什么体育教学工作一直在开展,却没有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呢?通过调查当前的体育课程结构发现,我国许多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多为运动技术类,而较少涉及体能方面[1-2]。从运动训练的角度来说,体能与运动技术是相辅相成的[3]。从动作发展的角度来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动作技能的重要时期,而成年后体能与运动技术同样重要[4]。可见,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可能是制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尽管有些高校在技术课上适当增加了素质练习,但仍是以跑跳为主,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5]。这也导致我国大学生体育素养缺乏[6],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应该如何锻炼。胡德刚等[7]通过调查大学生疫情期间体育锻炼行为,得出大学生居家锻炼内容多是力量练习、跑步、跳绳,这也反映了大学生掌握的锻炼方法相对匮乏,这可能也是“终身体育”发展受限的原因。

综上,从动作发展与终身体育的视角来看,设计开发针对普通大学生的体能课程是必需的。在当前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本文借鉴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针对当前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设计适用于普通大学生的体能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让学生有能力、有体力来发展运动技术,让学生知道如何来健身,如何制定锻炼计划,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支持,为“体教融合,体医融合”的实现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2000—2021年中国期刊网,以“体能” “体能课程”“身体功能训练理论”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对文献分类整理。同时查阅课程相关书籍,设计《基于身体功能训练理论的高校体能课程》初稿。

(二)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体能课程设计相关问题,运用半开放型访谈的方法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根据专家意见,灵活调整访谈内容和程序,保证访谈高效进行。访谈对象是从事体育教学的专家、体能专家,访谈内容包括:(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否有必要开设体能课程?(2)体能课程目标围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来设定,是否合理?(3)体能课程体系包括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身体素质提高教学、体能锻炼计划设计以及课程考核4个模块,是否合理?(4)如何设计体能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容易接受、掌握?(5)针对课程目标,如何开展课程评价?其中重点访谈专家对开设体能课程的意见、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三)问卷调查法

从学生对体能课程的积极性及满意度等方面,设计《大学生体能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学生对体能课程的满意度。问卷的制定经过了多次修改和测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次推敲和修改,最终定稿。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由学生匿名填写。

(四)实验法

选取安徽工业大学186名男生,分为4个班,分别为体能班(1班)、素质班(2班)、排球班(3班)、篮球班(4班)。研究参与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

对研究参与者进行每周1次,每次80min的体育教学,共持续15周,其中体能班的教学内容是基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的体能训练方法(体能班教学案例如表2),素质班的教学内容以田径技能为主,排球班的教学内容以排球技术为主,篮球班的教学内容以篮球技能为主。所选研究参与者均没有专业运动训练经历。在实验前后均对研究参与者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五)数理统计法

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数据显著性检验。以班级为自变量,体质健康指标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体质测试数据的差异性检验,采用LSD(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水平定义为p<0.05。

表2 体能教学案例

二、研究结果

(一)体能课程体系

通过对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整理,同时对专家进行访谈,设计普通大学生体能课程。课程目标为“热爱体能锻炼,提高体质健康,快乐运动一生”;课程体系包括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身体素质提高教学、体能锻炼计划设计以及课程考核4个模块,如图1所示。

(二)问卷调查结果

该调查问卷共收集47份。由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对于“体能训练重要性”问题,68.7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31.25%的学生认为重要;对于“体能课程的教育价值”问题, 56.25%的学生认为非常具有教育价值,43.75%学生认为具有教育价值;对于“体能课程开设非常有必要性”问题,68.75%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2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于“开设体能课程具有现实性”问题,43.7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现实性,37.5%的学生认为有现实性;对于“是否对体能课程感兴趣”问题,25%的学生认为很有兴趣,37.5%的学生认为有兴趣,31.25%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是否对体能课程满意”问题,25%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31.25%的学生认为满意,37.5%的学生认为一般。综上可见,多数学生肯定体能课程的教育价值,认为开设体能课程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对体能锻炼有兴趣,对体能课程满意。

图1 体能课程体系

(三)实证研究结果

实验后各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比较(平均数±标准差)

由表3可以看出,篮球班的肺活量水平最高,其次是体能班;排球班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最好,其次为体能班;体能班的50m成绩较好,显著优于排球班(p<0.05);体能班的1000m成绩最好,其次为素质班;体能班的立定跳远成绩最好,与排球班的立定跳远成绩呈显著性差异(p<0.05);体能班的引体向上成绩最好,其次为篮球班。可见,体能课程对于改善大学生的50m、立定跳远成绩效果较好。

三、讨论与分析

(一)体能课程设计

本研究以大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融合体能训练课程的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普通大学生的体能训练课程,将“热爱体能锻炼”作为初级目标,将“提高体质健康”作为重要目标,将“快乐运动一生”作为终极目标。其中初级目标,即是每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爱上运动,对该门课程感兴趣,认为这门课有价值。重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上体育课,有收获,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教师教授的体能锻炼方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自己制定调整锻炼计划,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为实现教学目标,将体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模块,包括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身体素质提高练习、体能锻炼计划设计。

第一部分是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深蹲、过栏步、直线分腿蹲、后背拉手、主动抬腿、躯干稳定性俯卧撑、身体旋转稳定性等7个动作进行测试,找出大学生膝关节稳定性、髋关节灵活性、肩关节灵活性、身体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保证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与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进行纠正性训练,可以起到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其次通过动作筛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实现“热爱体能课程”作为初级目标。

第二部分是身体运动素质提高。这部分教学内容又可以分为单项素质练习与综合素质练习。单项素质练习按照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以及灵敏素质的顺序来进行。其中力量素质的练习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的动作模式练习;耐力素质的练习包括长跑、往返跑、接力跑、负重跑等形式;速度练习包括最大速度与多方向加速练习;柔韧素质的练习包括各关节周围大肌肉拉伸;灵敏素质的练习包括手眼协调、反应速度等。综合素质练习,是指将以上这些素质综合起来进行练习,通过动作组合、游戏、组间比赛、二人练习等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而实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目标。

第三部分是锻炼计划设计环节。这部分内容是教会学生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评估,根据已学过的动作筛查方法及体能锻炼方法,设计针对个人的体育锻炼计划;教会学生通过人体运动主观量表来评价运动强度,以设置运动量。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日常锻炼行为,进而实现“快乐运动一生”的终极目标。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分为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动作质量、出勤情况。结果考核分为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其中,理论考试采用提交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设计一个学期的体能训练计划;实践考试内容为体质测试内容,即考察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等改善情况。

(二)体能课程的实证分析

本课程是针对普通大学生的体能设计,该课程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所以本研究采用了15周,每周1次,每次80min的干预。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男性大学生,均没有经过专业的运动训练,采用方差分析实验前各组体质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试验后数据,得出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立定跳远、50m成绩效果较好。推测原因,该体能课程通过采用开合跳、深蹲、纵跳等方法发展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提高了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因此50m成绩、立定跳远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1000m成绩虽然优于其他班级,但是未见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1000m属于长时间耐力运动,需要长期的坚持练习才能提高,提示需要加强体育课后锻炼的监控。另外,引体向上的成绩也优于其他课程,但是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目前需要上肢力量的运动相对较少,大学生普遍存在上肢力量相对较弱的现象。从力量训练的原则来看,每周3次的锻炼频率对于提高力量效果较好,仅一周一次的体育课较难提高上肢力量素质。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通过布置体育作业来增加锻炼次数,以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尽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没有达到较理想的状态,但是他们收获了体能锻炼方法。这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自主锻炼,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通过对体质测试成绩的分析以及对学生体能课程满意度的调查,可以看出体能课程还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考虑革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体能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体能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各种素质锻炼方法,引导学生在课下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根本上提高体能教学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可见,我国高校有必要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体能课程。本研究设计的体能课程以“热爱体能锻炼;提高体质健康;快乐运动一生”为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包括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身体素质提高练习、体能锻炼计划设计3个模块。该体能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质素质运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不正经运动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