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腹壁型侵袭性纤维瘤1例

2022-03-21 04:05王林若杨雪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5期
关键词:腹壁本例包块

王林若,杨雪梅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重庆 400062

侵袭性纤维瘤(A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肿瘤,其具有局部侵袭性,治疗后易复发,妊娠合并该病更为罕见。现将1例妊娠合并腹壁型AF的病例报道如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已婚,已育,因“剖宫产术后2年,停经36周余,阴道流液2 h”于2020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20年2月15日,预产期:2020年11月22日。孕期于外院产检,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前2 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液,颜色清亮,伴不规律弱宫缩。患者既往身体健康。2018年因“巨大儿”于本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质量指数35.93 kg/m2,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下腹可见8 cm陈旧性横行手术瘢痕,腹壁脂肪层较厚,腹壁下未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宫高38 cm,腹围118 cm,胎心正常,宫口未开,胎膜已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无手术禁忌证,遂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左侧腹直肌有一圆形凸起包块,大小约5 cm×4 cm×3 cm,表面附着少量肌肉组织,余部分包裹于腹直肌中,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未穿透腹膜,质韧,活动欠佳,完整切除该包块,并扩大切除范围,达包块边界>2 cm,缝合腹直肌缺损。术毕剖视标本呈灰白色编织样。术后病检结果如下,AF,免疫组化:β-连环蛋白(β-Catenin,部分核+),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34(+),结蛋白(desmin,骨骼肌+),S-100(-),Ki-67(1%+),病理图片见图1。

图1 腹壁AF免疫组化(10×10)

患者经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后痊愈出院。该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半年随访1次,影像学检查未提示复发迹象。

2 讨 论

2.1临床特点 AF亦被称为硬型纤维瘤或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间叶来源的少见肿瘤,虽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不会发生远处转移,但其局部侵袭性强,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因此将其归为低度恶性的纤维肉瘤[1]。AF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之六[2 ]。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创伤、雌激素水平、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3-4]。本例患者首次剖宫产术中并未发现该包块,此次为术后妊娠发病,证明妊娠或手术可能是其诱因,妊娠过程中,雌激素分泌增加,腹直肌长期牵拉可造成肌细胞损伤,既往剖宫产术中分离牵拉肌肉亦可导致肌肉撕裂出血,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AF可发生于全身肌筋膜组织,根据位置可以将其分为腹壁型、腹腔内型及腹外型,其中以腹壁型最为常见[5]。肿瘤生长的位置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不同位置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腹壁型AF通常生长较缓慢,无明显症状,孕妇腹壁脂肪较厚,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和预后。

2.2诊断特点 目前免疫组化是诊断AF最可靠的方法。AF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仅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范围,但是不能与其他软组织肿瘤区别。腹壁型AF的腹壁超声检查通常可见低回声团块影,容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混淆,但是此类肿块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CT和MRI检查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6]。关于AF的肿瘤大小文献报道差异较大[7-8],因为病灶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切面通常呈现粗糙、灰白、螺旋状的纤维性纹理。本例剖视标本呈灰白色编织样结构。AF的镜检往往提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二者常呈波浪状交错排列。由于多数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存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β-Catenin基因的突变,所以免疫组化提示85%~90%患者病变内细胞β-Catenin呈强阳性,由此可以区分胃肠间质瘤[9]。波动蛋白(Vimentin)、SMA、desmin与雄激素受体β在AF患者中也可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S-100、desmin和CD则很少表达。

2.3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是腹壁型AF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关键在于保证切除范围,由于瘤细胞可浸润肿瘤周围2~3 cm的组织,切缘尽可能距离肿瘤2~3 cm[8]。本例AF为患者行急诊剖宫产时意外发现,产科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未行术中冰冻病理,故切除范围略有不足。然而即使达到根治性切除要求,AF的局部复发率仍然较高。多项研究与共识表明腹外型AF、青年、肿瘤较大、切缘阳性、β-catenin突变是AF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中多方位、多点快速冰冻病理,以及扩大切除范围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因素[10-12]。若切缘阳性须行术后辅助放疗,有报道显示,对于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辅以放疗可降低复发率[6,13]。若患者处于产褥期,临床医生往往会忽略补充放疗的重要性。文献报道手术治疗对原发和复发病例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和48%[14]。因此强调规范初次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患者,主张术后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通常是针对因AF侵入重要器官、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放疗),以及多次术后复发的患者。妊娠期间,放化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均不建议。而AF是否影响宫内胎儿生长,目前并无相关报道。AF进展、稳定与消退的周期难以预测,且补充治疗和扩大手术可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保守观察成为一种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法[15]。有研究报道,20%~30%的患者在观察过程中肿瘤出现退缩,退缩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AF[16]。本例AF在患者产时发现,需密切随访,可选择产褥期之后对患者补充局部放疗,或者1~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腹壁超声或CT/MRI检查。

腹壁型AF的发病率不高,肿瘤可长期稳定存在,甚至自发退化,预后良好,但其侵袭性较强,肿瘤可能出现复发和迅速增长。针对该病应及时手术切除并长期随访。临床医生对于意外发现的病例要重视,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正确地治疗和评估预后,使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腹壁本例包块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腹腔镜下腹壁侵袭性纤维瘤根治性切除加一期腹壁重建修复1例报告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科普一下腹壁疝
儿童颈部包块须警惕
丰富多彩的分式方程的根
香油消肿化瘀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