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霞,秘一先,陈宏亮,张 龙,闫 雅,屈海龙,郎凤红
(1. 宁夏农垦茂盛草业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23;2.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具有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粗蛋白含量约20%)、适口性好、再生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已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牧草之一,素有“牧草之王”和“饲料皇后”等美称[1],有效地支撑着肉、蛋、奶生产、乳制品加工、赛马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另外,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广泛、生物固氮能力强,能够加强土壤有机质形成及氮素积累,防止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改土肥田,对于维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饲草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种植区域也由牧区扩展到农区,日趋成为农区种草养畜、集约化生产的主宰饲草。众所周知,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及生长习性,综合评价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紫花苜蓿品种成为实现优质牧草生产的关键先决条件。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00 mm,≥ 10 ℃积温约2 500 ℃·d,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紫花苜蓿。同时,宁夏地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重要的牧草生产区之一。过境黄河水是宁夏农田及苜蓿田的主要灌溉水源,近60%的配给黄河水量(4 × 109m3·a-1)用于农业灌溉,使得宁夏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达40 万hm2[4]。但目前我国紫花苜蓿品种存在单一、老化、产量低、质量差、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发展,因此,引进优质苜蓿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另外,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特点、牧草种植条件及当地畜牧业对牧草的需求来引进适宜的苜蓿品种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苜蓿品种的最佳匹配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能促进当地畜牧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对北美引进的14 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的紫花苜蓿品种,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应用及该区饲草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试验地设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东麓引黄灌区宁夏农垦贺兰山茂盛草业有限公司试验基地,地理位置为106°03′ E,38°33′ N,海拔1 135 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5 ℃,年平均降水量180~200 mm,蒸发量为2 250 mm,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2 910.8 h,日照百分率65.5%,无霜期150 d左右。 ≥ 10 ℃有效年积温约3 765 ℃·d,农作物生长季200 d 以上。地势平坦,试验地土壤为熟化的淡灰钙土,pH 为 8.21,全盐含量为0.76 g·kg-1,有机质含量为14.64 g·kg-1,有效氮含量为22.10 mg·kg-1,有效磷含量为8.20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35.00 mg·kg-1。试验地具备灌溉条件。2016-2019 年试验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如表1 所列。
表1 2016-2019 年试验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Table 1 Year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from 2016 to 2019
供试品种均为北美引进的优良苜蓿品种,其中,美国9 个品种(WL319HQ、WL363HQ、WL354HQ、54V09、55V12、55V48、巨人407、巨能耐盐、巨能7),加拿大5 个品种(4020MF、SR4030、BR4010、皇冠、SK3010)。各品种种子的秋眠级均为4~5。
14 个供试紫花苜蓿品种于2016 年8 月人工条播,行距20 cm,播深1~2 cm,小区面积为12 m2(4 m ×3 m),小区四周设有1 m 的保护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 个重复。区组间、小区间及试验地与保护行间设有走道,走道宽度1 m。播种前,试验地采用机械翻耕、旋地、耙地、镇压。播种量为20 kg·hm-2。于2017-2019 年连续3 年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田间管理包括人工除杂草、水肥调控及病虫害防治,保证满足参试苜蓿品种的正常生长发育。
株高:于每年测定第1 茬草产量前,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0 株紫花苜蓿,测定每株自地面到达生长点的垂直高度。
单株分枝数:在每年第1 茬初花期,每小区随机选取30 株苜蓿,测定每株地表根茎部形成的分枝数。
草产量:在每年每茬初花期,每小区随机选取1 m2样方,重复两次,齐地面刈割后称取鲜草产量。根据鲜干比计算干草产量。2017-2019 年每年测产4 茬,4 茬产量的总和作为全年草产量。
鲜干比和茎叶比:每次测产时,每品种2 个样方混合后随机称取鲜草500 g,分离茎叶,置于干燥通风处自然风干后称重,计算鲜干比(植株鲜重/茎叶干重总和)和茎叶比(茎干重/叶干重),并求平均值作为该年鲜干比和茎叶比结果。
由此,从治理模式创新以及协同治理等角度出发,在治理理论中治理主体权责界定形成了多中心治理、整体性治理、协同治理等多种各有侧重的治理体系[1]。多元主体下的治理模式有助于政府简政放权,优化公共服务,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但在具体运行中政府、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等相关主体该发挥其怎样的职能?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和约束?在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制度激励使主体间合作共治?
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测定参照相应国家标准[6-10]。
采用Excel 2016 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与计算,而后将“年度”作为重复度量定义因子,将“品种”作为因子,利用SPSS 26.0 软件对各指标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另外采用Duncan 法分别对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参试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所有参试苜蓿品种各项指标的最优值为参考数列{X0(k)}(k= 1, 2, 3, ···,n),各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为比较数列{Xi(k)}(i= 1, 2, 3, ···,m;k= 1,2, 3, ···,n)。选取株高、单株分枝数、鲜干比、茎叶比、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粗灰分含量10 项指标在2017-2019 年3 年的平均值进行权重比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参试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参试品种以X表示,各项指标以k表示,各参试苜蓿品种X在指标k处的测定值构成比较数列Xi,X0为构建的最优理想参考品种。ρ为分辨率系数,ρ∈ (0, 1] (通常取值为0.5),本研究取值0.5。另外,采用均值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的权重决策法[11],并根据公式(1)、(2)和(3),分别计算出各参试苜蓿品种各项指标的绝对离差、关联系数和等权关联度;根据判断矩阵法为各项指标赋权(4),最后根据公式(5)计算加权关联度[11]。
式(2)中:minimink为i苜蓿品种k指标测定值的最小值,maximaxk为i苜蓿品种k指标测定值的最大值。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原则,关联度越大,参试苜蓿品种越接近理想参考品种,其综合评价表现越好;关联度越小,参试苜蓿品种越远离理想参考品种,其综合评价表现越差[12-13]。
2.1.1 株高和单株分枝数
14 个参试苜蓿品种的株高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年度间差异极显著(P< 0.001),并均在2018 年达到最高(表2)。2017 年株高最高的品种为BR4010(94.50 cm);2018 年株高最高的品种是54V09 (101.17 cm);2019 年株高最高的品种为55V48 (93.23 cm)。参试品种55V48 的3 年平均株高最高,为94.79 cm,超过株高最低的品种(4020MF) 10.23 cm。所有参试品种的株高在年度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除品种55V48 和SK3010 外,其他品种2018 年株高均显著高于2019 年株高(P< 0.05)。
表2 2017-2019 年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株高和单株分枝数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nt height and number of stems per plant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from 2017 to 2019
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的单株分枝数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 0.05),年际间差异极显著(P< 0.001) (表2)。2017 年,单株分枝数最高与最低的品种分别为55V12(5.60)和巨能7 (5.04)。2018 和2019 年单株分枝数最高的品种分别是皇冠(7.33)和SK3010 (8.53),而最低的分别为巨能7 (4.97)和54V09 (5.97)。除品种WL363HQ、54V09、55V12 和巨能7 外,其他品种的单株分枝数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呈现增多趋势,且除品种WL363HQ 和54V09外,2019 年单株分枝数显著高于2017 年单株分枝数(P< 0.05)。
2.1.2 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
14 个参试苜蓿品种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在品种间差异均极显著(P< 0.001),年度间均差异极显著(P< 0.001),并且其品种与种植年限间的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 0.001) (表3)。14 个参试品种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在2018-2019 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2018 年,巨人407 的鲜草产量(94.77 t·hm-2)和干草产量(19.92 t·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巨能7 次之,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89.83 和18.66 t·hm-2。2019 年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的品种为4020MF,分别为78.13 和15.75 t·hm-2。3 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巨人407,达到16.68 t·hm-2,而品种4020MF 和BR4010 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较高,均为16.63 t·hm-2。
表3 2017-2019 年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fresh yield and hay yield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from 2017 to 2019
不同参试苜蓿品种的鲜干比和茎叶比在品种间和种植年限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01) (表4)。除参试品种55V12、巨能7 和SK3010 外,其他所有品种2017 年的鲜干比显著高于2018 年和2019 年(P< 0.05),并且参试品种WL319HQ、皇冠、SR4030、BR4010 的鲜干比在该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分别为5.88、5.88、5.74 和5.74。另外,3 年平均鲜干比最高的品种是WL319HQ 和皇冠,均为5.24。14 个参试苜蓿品种2019 年的茎叶比均低于2017 和2018 年,说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参试品种的叶量也逐渐增多。参试品种55V48 在2017 年、2019 年及3 年平均的茎叶比最高,分别为1.81、1.58 和1.68。
表4 2017-2019 年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鲜干比和茎叶比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fresh/dry ratio and stem/leaf ratio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from 2017 to 2019
2.2.1 粗蛋白
14 个参试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在品种间差异均显著(P< 0.05),年度间均差异极显著(P< 0.001) (表5)。除WL354HQ、54V09 和SK3010外,其他参试品种2019 年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2017年和2018 年。参试品种BR4010 的粗蛋白含量在2019 年最高,为20.50%;2019 年SR4030、WL363HQ、WL319HQ 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20.37%、20.28%、20.28%,SK3010 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为干物质含量的19.00%。参试品种54V09 的3 年平均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干物质含量的19.52%,超过最低粗蛋白含量的4.55%。除WL354HQ 和4020MF 外,其他参试品种在2018 年的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2019 年(P< 0.05)。2018 年参试品种巨人407 的粗蛋白产量最高,达到3.68 t·hm-2。
表5 2017-2019 年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crude protein yield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from 2017 to 2019
2.2.2 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各参试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均显著(P< 0.05),年度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01) (表6)。除WL363HQ和SK3010 外,其他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2018-2019 年均呈现上升趋势。品种WL363HQ 在宁夏引黄灌区3 年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35.12%。另外,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年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2018 年各参试品种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WL363HQ,其含量为25.76%,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0.05),而参试品种巨能耐盐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31.94%。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结果相同,参试品种WL363HQ 在宁夏引黄灌区3 年平均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28.85%。
表6 2017-2019 年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contents of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from 2017 to 2019
2.2.3 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
2017 年粗脂肪含量最低的是4020MF (2.10%),显著低于SK3010 (2.34%)、巨能7 (2.33%)、BR4010 (2.30%)(P< 0.05),但各品种在年际间差异不显著(P> 0.05)(表7)。2018 年粗脂肪含量在1.93%~2.30%,最低的品种是BR4010,最高的是WL363HQ。2019 年各参试品种中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BR4010 (2.33%)。3 年平均粗脂肪含量以品种WL363HQ 最高(2.28%),54V09最低,3 年平均含量为2.08%。另外,14 个苜蓿品种的粗灰分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 0.05),年际间差异极显著(P< 0.001),并均在2019 年达到最高。2019 年参试品种BR4010、55V12、巨人407 的粗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1.38%、11.06%、11.04%,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2017-2019 年3 年平均粗灰分含量以品种55V12 最高 (9.69%),54V09 最低(8.94%)。
表7 2017-2019 年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比较Table 7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s of ether extract and crude ash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from 2017 to 2019
株高、单株分枝数、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权重分别为0.139 4、0.084 9、0.096 6、0.090 4、0.089 0、0.097 2、0.086 4、0.079 5、0.082 6 和0.062 6,表明在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排序:株高 > 粗蛋白含量 > 干草产量 > 鲜干比 > 茎叶比 >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 单株分枝数 > 粗脂肪含量 >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粗灰分含量。加权关联度值反映了参试紫花苜蓿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之间的差异大小,关联度越大,表明该紫花苜蓿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的相似程度越高,反之则差异越大。参试紫花苜蓿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排序为4020MF > 皇冠 >WL363HQ > BR4010 > 巨能耐盐 > 54V09 > 55V48 >WL319HQ > SK3010 > 巨人407 > WL354HQ > 巨能7 >SR4030 > 55V12 (表8)。表明4020MF、皇冠、WL363HQ、BR4010 等在宁夏引黄灌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
表8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及综合排名Table 8 The relational degree and comprehensive rank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本研究引进的14 个紫花苜蓿参试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生态适应性表现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在生产性能方面,巨人407、4020MF、WL319HQ和SK3010 等品种表现优异。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可以反映不同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14],14 个品种间干草产量的差异较大,其中巨人407 的3 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为16.68 t·hm-2,4020MF 和BR4010 次之,均为16.63 t·hm-2,说明巨人407、4020MF、BR4010等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具有较高的草产量,具有发展前途,适合该地区种植,这与与曹宏等[14]在甘肃省庆阳市的研究结果一致。
株高能够反映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其潜在产量。由于不同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其生长发育阶段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不同,植株的生长速度亦不同[15]。本研究中参试品种55V48 的株高在2017、2018、2019 年均较高,这是由于该品种的秋眠级在参试品种中最高(5.0),具有较快的生长发育能力[16]。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第3 年的株高均高于第2 年,平均增加了6.58%,但第4 年的株高均低于第3 年,平均下降了12.06%。该年际变化可能是由各参试紫花苜蓿多年生遗传特性和2018 年水热条件较好引起的。研究显示,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关系[17],本研究中各参试苜蓿品种第3 年总平均干草产量为17.76 t·hm-2,高出第2 年总平均干草产量(15.83 t·hm-2)12.19%,而第4 年的总平均干草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为14.24 t·hm-2,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18]。
紫花苜蓿的分枝数是反映其生长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分枝数的多少对于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并且紫花苜蓿各品种之间分枝数的差异与自身遗传特性、栽培管理条件和种植利用年限有较大关系[19]。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参试苜蓿品种在2019 年的单株分枝数均显著高于2017 年,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紫花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根系入土深度加深,根系粗度增加,具有更强的生长势和分蘖能力,植株长势旺盛,进而促进分枝数增多[20]。
鲜干比和茎叶比是衡量苜蓿品质的重要指标。鲜干比反映了牧草的干物质积累程度及其利用价值,同时苜蓿的鲜干比与适口性呈正相关关系,鲜干比越高,适口性越好[20]。由于苜蓿叶片中蛋白含量丰富,茎叶比低、叶量丰富的苜蓿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高,适口性好,牧草品质高。本研究中各参试品种3 年平均鲜干比为5.05,其中皇冠和WL319HQ表现出较高的鲜干比,为适宜该区栽培的适口性较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另外,WL319HQ、4020MF、皇冠和SK3010 具有较低的茎叶比。据杜桂娟等[21]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叶片蛋白质含量高于茎秆1.0~1.5 倍,粗纤维含量低于茎秆50%~100%,因此紫花苜蓿叶量越丰富,其适口性和营养品质越好。
以往的研究表明苜蓿的营养品质受到品种、生长期、收获期、生长年限、管理措施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1]。各苜蓿品种之间由于育种家选择和培育目的不同其营养品质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生长期和收获期是影响苜蓿营养品质的重要因子,张春梅等[22]指出,初花期刈割的苜蓿,粗蛋白含量一般为18%左右,苜蓿蛋白质中含有的20 多种氨基酸含量均在萌发期最高、成熟期最低,而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牧草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可达到最高。苜蓿的营养品质也会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发生变化。杨菁等[23]对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叶片中磷的积累研究表明,叶片中全磷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赵如梦等[24]的研究结果相同,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叶片中碳、氮、磷含量差异较大,且均在种植的10 年内达到最大值,在种植10 年之后苜蓿的生长进入衰败期,叶量逐渐减少,叶片养分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另外,不同的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及刈割次数等,均会影响苜蓿的营养品质。沙栢平等[25]指出,在苜蓿生长期增加灌水并补充适量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含量,满足植株生长的同时,使得植株含水量较高,木质化进程缓慢,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孙万斌等[26]的研究也表明降水量的减少可能是苜蓿粗纤维含量增加的原因。因此,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提高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第一步,但精准地掌握水肥管理及收获加工技术也是实现优质苜蓿草产品生产的关键。
本研究中苜蓿的粗蛋白含量、粗蛋白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灰分含量均受到品种和种植年限的影响,而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仅受到品种的影响。粗蛋白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饲草料营养价值的首要指标,紫花苜蓿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21]。本研究中所有参试紫花苜蓿品种的3 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均在18%以上,其中BR4010 的粗蛋白含量在第4 年最高,为20.50%,而且,大多数参试品种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孙万斌等[26]在甘肃省黄羊镇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以往的研究也表明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受到品种、刈割制度、发育阶段、储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7],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苜蓿的生长规律及营养品质因地制宜地来制定建植及管理措施。
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是保证乳脂率的重要指标,中性洗涤纤维影响采食率,酸性洗涤纤维影响消化率,一般认为,饲草中的纤维含量和其营养品质成反比[27]。在本研究中2018 年各品种中性洗涤纤维平均含量为34.97%,低于2017 年的38.73%和2019 年的36.46%,表明宁夏引黄灌区第3 年(2018 年)各参试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优于其他种植年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年际间变化趋势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这可能是由于2018 年降水偏多。陈萍等[28]的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粗纤维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降。而2019 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苜蓿的粗纤维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孙万斌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苜蓿品种 WL363HQ 3 年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可考虑推广应用。
粗脂肪是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的有机物。饲草中粗脂肪含量以2%为宜,超过5%易引起腹泻或过肥,抑制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的繁殖,从而降低消化功能[25]。本研究中各参试苜蓿品种3 年平均粗脂肪含量均在2%左右,其中WL363HQ 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28%。牧草中的粗灰分大部分是钙、磷、钾的氧化物,可反映牧草矿质的总体含量[28]。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参试品种的粗灰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这与胡华锋等[29]的研究结果一致,种植年限越长,苜蓿根系入土深度越深,越有益于矿质养分的吸收。
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是筛选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对比了14 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以单株分枝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为评价标准,排名前3 位的品种中均有BR4010;以鲜干比、茎叶比为评价标准,排名前3 位的品种中均有WL319HQ 和SR4030;以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为评价标准,排名前3 位的品种中均有WL363HQ,说明14 个参试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指标存在差异性。因此,除了针对某一种植目的或为了获取某一营养物质外,难以通过单一指标筛选出表现俱佳的紫花苜蓿品种。但是,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归纳不同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解决无法通过单一指标筛选出优良苜蓿品种的问题。前人已多次在植物的筛选评价中应用到灰色关联度分析[11-12],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 个参试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综合排序前3 位的品种依次为4020MF、皇冠、WL363HQ,这与单一指标判断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应用方差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引黄灌区14 个北美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3 年的株高、单株分枝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020MF、皇冠、WL363HQ、BR4010 4 个品种各项性状表现较好,综合排名靠前,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巨人407 3 年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55V09 的粗蛋白含量最高,WL363HQ 的相对饲喂价值最好,可根据种植目的及品质特性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